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阮元跟謝墉是什麼關係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阮元跟謝墉是什麼關係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謝墉墓誌銘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珍藏的傳稿《續碑傳集補》,其中記載了浙江巡撫阮元作《吏部左侍郎謝公墓誌銘》:

公姓謝諱墉,字昆城,號金圃,嘉善楓涇人。高宗南巡,公以優貢生召試,得賜舉人,隔年壬申恩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吏部侍郎授內閣中書,南書房行走、國史館副總裁、四庫全書館總閱。屢充鄉、會同考官。乙酉,以庶子典福建試,升侍讀學士,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遷工部左侍郎,入侍經筵。尋督學江蘇,任滿,調禮部。戊戌會試,知貢舉。己亥,典江南鄉試。庚子,復知貢舉,調禮部。辛丑,會試正總栽,殿試讀卷官。是科狀元錢棨,鄉、會榜首,出公門下,藝林傳爲盛事。癸卯,復典江南鄉試,留視江蘇學政。恭遇聖駕南巡,於途次召對稱旨,御製詩章,宸翰以賜。躬典人教,中懷坦白,無所瞻顧,致以浮言被議,降官編修,未幾,仍命上書房行走,年七十七卒。

(阮元是謝墉的得意門生,對老師的生平事蹟如數家珍。)

阮元跟謝墉是什麼關係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公九掌文衡,而江南典試者再,督學者再,論文不拘一格,皆衷於典雅,經義策問,尤急甄拔。拔元爲解經第一人,復以詩文冠一邑。公曰:“餘前任督學得汪中,此任得阮元皆學人也。”公之取士也其學識高深,足以涵蓋諸生,故諸生之所長,公皆能知之,知即拔之,無少遺。如興化顧文子、儀徵江秋史、高郵李成裕、山陽汪瑟庵、嘉定錢溉亭諸子,皆學深而不易測者,公悉識之,公好學愛才,至今通人名士有餘慕焉。

(阮元不忘老師提拔自己和其他學子的知遇之恩。)

庚申年二月庚戌,仁宗聖諭:原任侍郎謝墉,在上書房行走有年,勤慎供職。朕自幼誦習經書,系原任侍郎加贈太師尚書銜奉寬授讀,及長而肄習詩文。蒙皇考特派謝墉講論,頗資其益,嗣因謝墉在學政任內,聲名平常,是以皇考將伊降爲編修。但念謝墉究系內廷舊臣,學問優長,且在書房供職時,並無過失。著加恩追贈三品卿銜,該部照例給予卹典,以示朕眷念施恩至意。四月戊戌日,追贈三品卿銜編修謝墉,祭如例。

(阮元也歌頌一下皇恩浩蕩,也暗示自己與嘉慶帝算是同學啦!)

嗚呼!直省督學十八人,越三年一更易,殿試數且倍之,憐才愛士如公,今何人哉!秀才初出貢,許其才學,足爲侍郎,學政師,雖自知素明者,恐未毅然出諸口,公於是乎不負所職矣。士之名,公有二,人品與家世而已,公並皆有之,此其所以爲名世也。公祖爲晉太傅,公祖封康樂公,公祖封望蔡公,公祖某帝嘉爲鳳毛,公祖某帝嘆爲芳蘭。金圃芝蘭,江拖銀練秋波淡。清風玉樹,峯峭芙蓉翠嶂環。

(“金圃芝蘭,清風玉樹”的對句絕對是天然佳作,清風亦指楓涇鎮的古名清風涇。“江拖銀練秋波淡,峯峭芙蓉翠嶂環”選自南宋陸游《東山國慶寺》的兩句,那年陸游訪問謝安在浙江省上虞縣的故居)

其他相關

阮元硯

“自有天然硯,山林景可嘉”,這是以前讀過的阮元麻子坑石硯銘文的首句。但未見過此硯。不想那日竟在北京古玩書畫城的“藏硯齋”,見到了一方阮元硯,硯橢圓形,素池無紋飾,有銘文。

據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載,阮元確曾藏有此硯,“石之出於端州者,概而名之曰端。端非一種,種非一類,只要質理細,發墨易,便是佳硯。其他名色甚多,如鴝鵒眼、黃龍紋、蕉葉白之類,而石質粗笨,不發墨,則亦安用其名色耶?近日阮雲臺宮保在粵東,又得恩平茶坑石,甚發墨,五色俱有,較端州新坑爲優,此前人之所未見。”《恩平縣誌》上說,恩平茶坑產異石,嘉慶初年的時候就有人掘之,並請硯工製作爲硯。其名氣不如端硯。不過錢泳對名硯的看法,與阮元正合。

阮元跟謝墉是什麼關係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第2張

阮元的硯銘是這樣寫的:“此恩平茶坑綠石,質潤而堅,有黃龍氣,與端溪北石之綠端,枯而無氣不同”。

文選樓爲其藏書處,樓在揚州文選巷。嘉慶十年冬,阮元遵照父親遺志,在文選巷家廟西邊築建了“文選樓”,樓的下面是私塾,樓的上面祀隋代著名文選學家曹憲,並且以唐代著名文選學家李善等人相配。阮元個人認爲曹憲是文選學得以創立的開山者,唐代李善則是文選學得以成爲顯學的集大成者。阮元的文選因其藏有宋版《文選》,加上樓以“曹李”而聞名,故名“文選樓”。

阮元和他同時代的藏書家一樣,都喜歡把自己收藏的善本加以刻印,以利傳播。他刻的書就取名爲《文選樓叢書》。《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元博學淹通,……刊當代名宿著述數十家爲《文選樓叢書》。”阮元好藏硯,並以“九十九硯齋”名其室,其作品收入《揅經室集》。

宛委別藏

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巡撫浙江時,留心搜訪《四庫全書》未收之書,先後求得175種,依《四庫全書總目》例,爲每書撰寫提要,隨書奏進。嘉慶帝十分高興,遂據傳說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簡玉字之書,親筆賜名《宛委別藏》。

所收多爲世所罕覯之珍本祕笈,或不見於公私着錄,如《皇宋通鑑紀事本末》、《釣磯文集》、《招捕總錄》等;或在中土久已失傳,如《難經集註》、《五行大義》、《文館詞林》等;或可補《四庫全書》之缺佚,如《尚書要義》補足四庫所缺三卷,《夷堅志》補足四庫所缺甲、乙、丙、丁四志,《墨客揮犀》補足四庫所缺續編等。同時《宛委別藏》所收各書均據舊本精鈔影寫,其中源於宋刻的有30餘種,源於元刊的有10多種,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

書成後原本一直存於宮中,世間並無刊刻流傳。80年代臺灣商務始將原書重行整理,影印出版。但所收書僅得161種,其餘12種不知去向。

宛委別藏: 系嘉慶帝在故宮養心殿的藏書總稱。《四庫全書》修纂結束後,著名學者阮元在南方供職時,發現大量《四庫全書》未收的精本善本書籍。他除了收集到部分原版書外,又僱人抄錄了部分精品,進呈給皇帝。並仿照《四庫全書》每書撰寫提要一篇附於卷首。

嘉慶對這些書籍十分欣賞,遂在養心殿闢一隅藏之,並鈐以"嘉慶御賞之寶",成後世所傳之《宛委別藏》。

考“宛委”二字源自浙江紹興(古稱會稽)之宛委山。宛委山乃會稽山的支峯,上有石匱,故亦稱石匱山。其山勢陡峻,聳入雲霄,又稱天柱。

登者需拾級而上。傳說禹曾得金笥玉字於此地,所以此山又名玉笥。無論石匱抑或玉笥,均與置放書籍的器物有關,故冠之於藏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