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關於鄧綏有哪些爭議?她又有哪些軼事典故?

關於鄧綏有哪些爭議?她又有哪些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鄧綏,東漢著名女政治家,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后,東漢開國元勳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鄧綏15歲入宮,22歲被冊封爲皇后。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鄧綏執政期間,對內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爲安,被譽爲“興滅國,繼絕世”。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之嫌,其廢長立幼,臨朝稱制達十六年而不願還政於劉氏,朝中多有非議。東漢永寧二年(公元121年),鄧綏薨,諡號“和熹”,與漢和帝合葬於慎陵。

軼事典故

吉夢天相

鄧綏曾經夢見伸手摸天,浩浩蕩蕩,一色碧青,好像有鍾乳一樣的東西,她便擡起頭吮吸吞飲。問解夢的人,回答說唐堯夢見攀天而上,商湯夢見天而舔天,這都是聖王成事之前的徵兆,吉不可言。又有看相的見了鄧綏,詫異地說“:她的骨相和商湯的一樣,多奇多貴。”家裏的人暗暗高興而不敢聲張。鄧綏的叔叔鄧陔說“:平常聽說存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子孫一定受到封爵。我哥哥鄧訓爲(河堤)謁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裏一定會得到福廕。”以前太傅鄧禹曾感嘆地說“:我統帥百萬之衆,從來沒有亂殺過一個人,我的後代必定有發達的。”

戒飭宗族

清代焦秉貞所畫《歷朝賢后故事圖》中第四幅就是和熹鄧綏的戒飭宗族圖。

鄧綏對自己孃家的人要求非常嚴格,曾經下詔給司隸校尉及家鄉的河南尹、南陽太守說:“每當看到前代的外戚賓客,常常有假借威權,胡作非爲,甚至干擾公務的,成爲民間之害。責任之一就是官吏對他們執法懈怠,不敢管理的緣故。如今車騎將軍鄧騭等雖無過失之處,可外戚家子弟衆多,姻親又廣,難免會有賓客親屬違法亂紀之事。凡是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必須嚴格處理,不得寬容枉法。”

鄧綏認爲,要想使皇室外戚子弟不招破敗之禍,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讓他們讀書。

關於鄧綏有哪些爭議?她又有哪些軼事典故?

元初六年(119年),鄧綏下令將漢和帝的弟弟濟北王、河間王家中子女,年齡在五歲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鄧氏近親子孫三十多人召到京師,爲他們專門辦起了一所學校。請了老師爲他們教授經書,鄧綏還親自監督他們學習。年紀太小的,都專設師傅,讓他們到宮內親加教導。鄧綏對親屬們說:“我爲什麼要爲子弟們做這樣安排呢?這是因爲當前風氣不正,投機取巧,不肯學習,經書不傳。如果不加以引導教育,情形將會更糟。所以我要褒崇聖人之道,以端正世間風俗。平日吃穿講究,出門有排場,可說到知識,竟然一字不識。這就是禍敗滅家的原因呀。我的祖父當年既有武功載於史冊,又以文德教化子孫,因此使子孫後代都能約束行爲,不違法亂紀。如今能夠使你們上溯祖宗的遺願,下念我的心意,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鄧康因鄧綏長期臨朝聽政,鄧氏一族遍佈朝堂,屢屢上書勸諫鄧綏崇公抑私,言辭懇切,然而鄧綏並未聽從。鄧康心裏很是害怕,假託有病不入宮朝拜。鄧太后派宮婢去查問原委。當時宮裏的婢女出入,多說好說歹,有毀有譽,其中年紀大的在宮裏時間長的都稱中大人。鄧太后所派遣的是鄧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報自己爲中大人。鄧康知道後,責罵她說:“你是我們家出去的婢女,你敢於這樣嗎?”婢女發怒,還說鄧康詐言稱病出言不遜。鄧太后便免去鄧康的官職,遣送歸國,且除去他的宗籍。

由於鄧綏的約束教育,鄧氏子弟都比較守法。她哥哥鄧騭的兒子鄧鳳接受人家賄賂,事情被揭露出來後,鄧騭將妻子和兒子頭髮剃光,以謝罪天下。這在封建社會中確是少見之事,是與鄧綏嚴格約束外戚是分不開的。

關於鄧綏有哪些爭議?她又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2張

人物爭議

鄧綏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險殺杜根,丟失西域,對羌弊政,信用宦官,買賣官位等方面。

險殺杜根

鄧綏長期執政,安帝年歲漸長卻仍不還政。郎中杜根認爲安帝長大了,應該親自處理政務了,就和同時郎一起上書直接進言。鄧綏很生氣,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裝着,在大殿上活活打死。執法的人因爲杜根的名氣,私下告訴行刑人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車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得以甦醒過來。鄧綏命令人來檢查,杜根就裝作假死,裝了三天,直到眼睛裏生了蛆,鄧綏以爲他死了,這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裏做了一個酒保。平原郡吏成翊世也因爲諫言過鄧綏歸政而獲罪。

後世譚嗣同就曾經在《獄中題壁》以鄧綏專權險殺杜根之事影射慈禧太后:“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丟失西域

鄧綏執政時期,西域背叛。漢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多次包圍都護任尚、段禧等人,朝廷因爲西域艱險遙遠,難以接應和趕赴,下詔撤去都護,自此就放棄了西域。這使得北匈奴趁機又收服統管西域各國,聯合進犯東漢邊境有十多年。

對羌弊政

鄧綏執政時期東漢爆發了羌亂。鄧太后一度以其兄鄧騭爲主帥,徵西校尉任尚爲副帥,率領部隊總共五萬人駐守漢陽。然而幾千鍾羌人竟然先在冀縣西邊打敗了鄧騭的軍隊,殺了一千多人。之後鄧騭派任尚等率領各郡的部隊與滇零等幾萬人在平襄交戰,結果任尚的軍隊大敗,犧牲的有八千多人。這兩次大敗直接導致滇零等得以侵入趙、魏、益州等地區,並殺害漢中太守董炳,接着入侵抄掠三輔,切斷隴中道路。湟中各縣一石糧食竟賣到一萬錢,死亡的百姓不可勝數。而朝廷沒有能力制止,而且運輸非常困難,於是只能讓鄧騭班師。然而對此負有主要責任的鄧騭因有鄧太后的庇護,不僅沒有被處罰,竟然還由車騎將軍升爲大將軍。

關於鄧綏有哪些爭議?她又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3張

而鄧騭作爲把持朝政的大將軍,不僅不積極地平息羌亂,反而試圖放棄軍事要地涼州,最終因虞詡反對纔沒有放棄。然而鄧騭兄弟因虞詡反對了鄧騭的意見而不服,竟然想陷害虞詡。之後朝歌數千人作亂攻殺長吏,連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於是就以虞詡爲朝歌長。

羌人轉盛後,因爲邊境的官員大多是內地人,並沒有防守和作戰的想法,都忙着上書要求遷徙郡縣躲避敵人入侵和危險。鄧太后主政的朝廷予以批准,於是大量邊境的百姓被迫遷徙。然而很多百姓留戀故土,不願意離開,於是就割掉他們的莊稼,拆掉他們的房屋,平掉軍營土障,毀掉積聚的財物。當時連續乾旱,又有蝗災,發生饑荒,加上驅趕迫促,搶劫掠奪,百姓顛沛流離,四下分散,路上不斷有人死亡,有的人丟下老人小孩,有的人給人當僕人和妾,損失有一大半。這不僅破壞了東漢方面的防禦力量,還惡化了當地百姓的處境,令本處天災的他們雪上加霜。

鄧太后主政期間因爲政策不當,使得羌亂的規模一度越來越大,整整持續了11年才得以平定。從羌人反叛以後十多年間,戰爭連續不斷,軍隊疲憊不堪。軍隊的耗費,加上輾轉運輸,用掉二百四十多億,府庫完全空虛,而且影響到內地各郡。邊境地區死亡的百姓無法計算,幷州、涼州這兩個州已到耗空的境地。

范曄在《後漢書》中也批評了鄧綏執政時期的對羌政策。

信用宦官

鄧綏女主稱制後,她不接見公卿,用宦者做常侍,小黃門通令兩宮,導致了東漢的宦官逐漸做大,權傾天下。

賣官之先

鄧綏執政時期因爲國用不足,允許人用錢或谷買得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等官爵,此舉開東漢賣官鬻爵之先例。[4]范曄在《後漢書》中斥責了這一行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