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元稹病逝後,悲痛不已的白居易爲至交好友做了什麼?

元稹病逝後,悲痛不已的白居易爲至交好友做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同爲唐代大詩人的白居易與元稹就是這樣的一對至交好友。他們相識三十多年,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志同道合,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爲“元白”,兩人的詩體甚至形成“元和體”。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

元稹因才華出衆、性格豪爽不爲朝廷所容,曾遭到流放荊蠻近十年。而白居易也是仕途坎坷,被貶出京城,在江州做一個小官。兩人雖然同時遭貶,但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

然而,令白居易沒想到的是,小他七歲的元稹竟然在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七月暴病而亡,年僅52歲。

元稹病逝後,悲痛不已的白居易爲至交好友做了什麼?

得知元稹病逝的噩耗,已到耳順之年的白居易立即前往元稹家奔喪,當到了元稹家,白居易看到滿目的白幡,不禁悲痛難忍,踉踉蹌蹌地走到元稹的靈柩前,扶棺而泣,寫下了一首著名的悼亡詩:

《哭微之》 白居易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

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

文章卓犖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

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

今在豈有相逢日,未死應無暫忘時。

從此三篇收淚後,終身無復更吟詩。

元稹家屬知道白居易與元稹的深厚友情,便請白居易爲元稹撰寫一篇祭文,白居易當仁不讓,深情地寫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其中有:

“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絕,其今日乎?嗚呼微之!

三界之間,誰不生死,四海之內,誰無交朋?然以我爾之身,爲終天之別,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

嗚呼微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淚,引酒再奠,撫棺一呼。

《佛經》雲:“凡有業結,無非因集。”與公緣會,豈是偶然?多生以來,幾離幾合,既有今別,寧無後期?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嗚呼微之!”

元氏族人讀了白居易爲元稹寫的祭文,大爲感動,爲了感謝白居易爲元稹撰寫祭文,他們拿出重金酬謝,白居易辭謝而不受。

幾番推卻,卻不想元家堅決要給,白居易只好收下這多達六、七十萬貫錢,但聲明定會爲這筆錢尋個好去處,以告慰好友元稹的在天之靈。

縱觀白居易的一生,元稹可說是他的第一知己,與元稹的相知,甚至超過了與他的得意門生、兩度爲相的牛僧孺。

如今,被白居易視爲摯友的元稹去世,加上在這一年中,白居易老來得子的幼兒僅僅三歲就早夭,再聯想到自己在仕途上,一生不順,未曾有施展抱負的舞臺,不禁有皈依佛門的打算。

白居易雖然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但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唐朝的文人中,白居易與佛教僧侶往來最爲密切。

元稹病逝後,悲痛不已的白居易爲至交好友做了什麼? 第2張

早在貞元十七年(801年),白居易曾兩度到洛陽,參訪了東都聖善寺法凝禪師,求得觀、覺、定、慧、明、通、濟、舍八字心要,併發揮爲八漸偈。可以說法凝禪師是他的佛學啓蒙導師。貞元十九年,他從佛光如滿禪師處接受齋戒。

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後,開始學習坐禪,和興果寺神湊禪師、東林寺智滿禪師等交往甚密。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曾參訪鳥巢禪師,得到鳥巢禪師的教化後,白居易對禪理的領悟更加深刻。

此時,已經年邁的白居易知道自己這一生再沒什麼牽掛,便想找一處寺院,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白居易知道在洛陽龍門附近有一座香山寺,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曾經幽雅別緻的香山寺,昔日武則天稱帝后還坐於此,有過一段“香山賦詩奪錦袍”佳話的香山寺,在經過“安史之亂”後,早已因年久失修,樓閣破敗不堪。

白居易詢問主持,主持無奈地回答沒錢財修繕啊。白居易聞言,便想到了那筆爲元稹撰寫祭文得來的萬貫錢財。

白居易甚至想到,如果把這筆錢捐給香山寺,好友元稹地下有知,會不會來此處與自己相會呢?

想到做到,白居易隨即把那筆酬金悉數拿出,捐給香山寺,讓主持重修寺院。

費時三個多月,香山寺煥然一新,白居易見狀欣喜不已,又撰寫了《修香山寺記》一文,這篇文章第一句便是對香山寺的推崇: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

在該文裏,白居易還有對好友元稹的思念:

“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緣於茲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復同遊於茲寺乎?”

元稹病逝後,悲痛不已的白居易爲至交好友做了什麼? 第3張

白居易暢想:有這樣的功德,又怎麼知道不會與微之在此處相遇呢?有這樣的願望,微之又怎麼會不來和我同遊香山寺呢?

此後,白居易以自己年老多病,而向朝廷提出隱退的辭呈,朝廷考慮到白居易的威望和人脈,便授予他爲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

於是,晚年的白居易便散去侍妾,徹底地住進了香山寺,一心向佛,直至終老,再也沒去他處居住,白居易的“香山居士”便是從此而來的。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白居易再次出資修復香山寺的藏經堂,並收集綴補5000多卷佛經,藏入其中。

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年),白居易去世,享年75歲,遺命將自己葬於香山寺如滿大師塔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