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諶殺妻屠子後自殺,爲何他的評價卻很高呢?

劉諶殺妻屠子後自殺,爲何他的評價卻很高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末期,蜀漢北地王劉諶殺妻屠子,之後又自殺,卻仍被稱爲英雄,這是怎麼回事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劉諶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的兒子,他自幼就聰慧過人,在劉禪的兒子裏面,算是比較出色的一個,後來被封爲了北地王。他心繫蜀漢,一心爲蜀漢的江山考慮。但是,遺憾的是他出生於那樣一個年代裏面,註定擁有一段坎坷的命運。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北地王劉諶。

劉諶殺妻屠子後自殺,爲何他的評價卻很高呢?

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個兒子,景耀二年(259)時,被封爲北地王。在史書上,對於劉諶的記載其實非常稀少。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召集大臣議事,討論到底是戰還是降。一時間,大臣們議論紛紛,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或以爲蜀之與吳,本爲和國,宜可奔吳;或以爲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有的大臣主張,蜀、吳是同盟,現在蜀國危亡,應當投奔吳國,先依附於東吳,尋機復國;有的則認爲益州南部,曾經南蠻王孟獲作亂的南中地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應該逃往那裏,依託山林的地形優勢固守。

這時,素來以反對北伐著稱的譙周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先是反駁提議投靠東吳的人說:"自古已來,無寄他國爲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爲小稱臣,孰與爲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關於向南撤退的提議,譙周也給予了不同的想法:"若欲奔南,則當早爲之計,然後可果;今大敵以近,禍敗將及,羣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他先是認爲投奔東吳,寄人籬下,遲早被吞併,又認爲南方的部族各懷異心,無法保證安全。

於是劉禪被譙周說服,眼看就要投降。這時,北地王劉諶卻勃然大怒道:"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在他看來,就算真的山窮水盡,也不該如此輕易便將祖宗基業拱手讓人,應該是君主、臣子們同心協力,與敵人死戰,才能夠有顏面去見先帝。

無奈,劉禪決意投降,就算是親生兒子勸阻也不爲所動。陷入失望和絕望的劉諶來到供奉自己的爺爺、蜀漢創始人劉備的宗廟當中,"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左右無不爲涕泣者。"就這樣,北地王劉諶一家數人都死在了先帝的靈前。

劉諶性格剛烈直率,有着很強的家國情懷,他出身宗室,誓與國家共存亡,在敵軍來臨之際,他情願以死殉國,卻無奈個人之力無法改變歷史。

他殺妻屠子,有的人眼裏,這是大忠。有的人眼裏,這是濫殺無辜,從目睹這一場景的侍衛都被感動流涕這一點來看,在當時,這一行爲並不算錯。

常言道人固有一死,有死輕於鴻毛,有死重於泰山。

劉諶殺妻屠子後自殺,爲何他的評價卻很高呢? 第2張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劉備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壯烈的一生,是不屈不撓的一生。歷史上雖然沒有記載劉諶幹過什麼光榮偉大的事情,但就憑他自殺殉國這一點,就足以名留史冊了。與國同死,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不是嗎?記得當年楊靖宇將軍走投無路之時,一位老農勸他:投降了吧。楊靖宇回答:老鄉,大家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這話說的,動人心魄。至今聽着都讓人心痛。楊靖宇這樣的英雄,真的是祖國的脊樑。

對此你有何不同見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