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爲何評價卻很高呢?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爲何評價卻很高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朱高熾的諡號是“仁”,“仁”代表的是通情達理,仁慈寬厚。朱高熾僅僅在位不到一年,爲什麼能夠承擔得起“仁”這個諡號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面對政敵,選擇寬容

朱高熾身爲皇帝朱棣的兒子,他的第一個政敵是朱棣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朱高煦威武霸氣,與朱棣十分相似,曾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救下朱棣的性命。

白溝河之戰,朱棣被包圍,是朱高煦硬生生的撕出一個口子,讓朱棣得以逃出生天。東昌之戰,朱棣戰敗,南軍在後面追殺,多虧朱高煦帶兵及時趕到,阻止南軍的追擊。

朱棣在浦子江口準備渡江,直抵當時的都城南京城下時,遭到了南軍的全力防守,遲遲不能渡江。就在士兵疲憊,朱棣打算撤退的時候,朱高煦率領兵馬抵達浦子江口,協助朱棣強行渡江,然後在內奸李景隆的協助下,兵不血刃的攻入南京城,靖難之役宣佈成功。

每一個父親都喜歡像自己的兒子,朱棣也一樣,相比於朱高熾,他更加喜歡朱高煦。朱高熾長相肥胖,走路都得需要兩個太監扶着,更別提騎馬射箭了,一看到頭就疼,但是他卻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嫡長子。

況且朱高熾也並不是沒有功勞,在靖難之役期間,朱棣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到寧王的地盤找救兵,在這一段時間內,是朱高熾一人率領北平城內十萬左右的兵馬,抵擋住李景隆六十萬大軍的進攻。

如若沒有朱高熾,北平城一破,朱棣的根據地落入建文帝之手,那基本上靖難之役就可以宣佈失敗了。朱高熾雖然僅此一功,但是卻能夠媲美朱高煦的數功。

朱棣在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搖擺不定,詢問打天下的武將,大部分的武將都認爲朱高煦更加適合太子之位(朱高煦與武將關係良好)。詢問文臣,大部分的文臣都認爲朱高熾更加適合太子之位(朱高熾與文臣關係良好)。

朱棣一直猶豫了一年兩個月,在解縉那句:“好聖孫”(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是朱棣最疼愛的孫子,平常批閱奏摺帶着,打仗也帶着,完全是當成繼承人來培養)下,才決定於永樂二年二月將遠在北平的朱高熾召到南京,立爲太子。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爲何評價卻很高呢?

按道理來說,朱高熾與朱高煦的鬥爭到這時應該到頭了,但事實卻是皇位之間的鬥爭,只要除太子之外,還有別的皇子在皇帝身邊,那麼皇位之間的鬥爭,只要皇帝一天不駕崩,那就一天也不會到頭。

朱高熾成爲太子,而朱高煦則封在雲南,但是朱高煦卻不想到雲南,一旦到雲南,他就遠離朱棣的身邊,徹底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朱高煦明白朱棣的心裏是有他的,所以他仗着這一點,死死的賴在南京不肯走,再加上當時朱棣正準備着北京的修建工作,時不時的就會到北方的邊界去巡視,乾脆就讓朱高煦別走了,待在自己身邊,南京留給太子監國,朱高煦則跟着自己到北邊巡視邊界。

這時的朱高熾雖然已經成爲太子,但是從更深的層次上看,朱高煦卻佔據了上風,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朱高熾就是處於這樣的處境之中。朱棣時不時的就到北方巡視邊界,而朱高熾則必須得呆在南方監國,便宜了朱高煦天天呆在朱棣的身邊。

朱高煦收買朱棣身邊的侍從、近臣,不斷的打朱高熾的各種小報告,以及誣陷朱高熾。朱棣一天聽到朱高熾的不良信息,或許並沒有什麼疑心,但是隨着時間越來越長,一天兩天三天四天,朱棣的疑心大增,爲了打壓朱高熾,朱棣瞄準太子黨,對太子黨進行接連不斷的打擊,解縉、耿通等人接連死於朱棣之手。

最危險的那次當屬永樂十二年。這一年,朱棣北征瓦剌班師回朝,朱高熾不知道是出現了什麼狀況,朱棣的人都已經到了,準備工作卻還沒有準備好。朱高煦趁此時機,大進讒言,以至於朱棣大發雷霆,將太子黨中的洗馬楊溥、學士黃淮、司經局正字金問等一大批太子黨的骨幹成員抓入監獄。

衆臣眼看着太子之位不穩,害怕將來遭到朱高煦的清算,隨風倒向朱高煦,朱高熾第一次嘗試到衆叛親離的味道。

朱高煦的性格註定了他只能當一個反派,而不是一個成功的反派。得意的朱高煦經常在公共場合發出感慨:“我這麼威武雄壯,難道不是很像李世民嗎?”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登上皇位,這一點朱棣十分明白,這爲朱高煦的落敗打下一定的基礎。

朱高煦除了日常發出不知死活的感慨之外,還敢私自招兵三千多人,縱容這三千多人在京城內外肆意殺人。最讓人覺得要命的是,朱高煦竟然敢私自使用皇帝的器物,打造兵器,簡直是狂到沒邊,自己找死。

再加上當時的時間點很敏感,北京城已經修建完成,遷都迫在眉睫,也就是在這一兩年之內了。

朱高煦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朱棣一回想起來都感到後怕,於永樂十四年,將朱高煦關在西華門內,放話要將其廢爲庶人。

如果說換成別人,肯定是巴不得朱高煦早點廢,怎麼可能會爲朱高煦求情,但是朱高熾卻不一樣,他站出來爲朱高煦求情,朱棣怒斥他:“你難道不知道你這是在養虎爲患嗎?”朱高熾卻表示:“我願意用德來感化他!”

在朱高熾的苦苦勸說下,朱高煦才得以保住王位,在永樂十五年三月,就藩山東樂安。朱棣的這個舉動明顯是爲朱高熾着想,山東正處於北京城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朱高煦稍有異動,朱高熾就能夠立刻鎮壓。

身爲太子兼長兄的朱高熾真是糟心,二弟朱高煦喪失了與自己爭奪皇位的資本,本以爲可以安心了,卻沒有想到三弟朱高燧看到二哥朱高煦喪失爭奪皇位的資本,蹦了出來與自己爭奪皇位,成爲自己的第二個政敵。

朱高燧學着二哥朱高煦,買通朱棣身邊的近待,不斷的向朱棣報告各種關於朱高熾的不良信息。有一次,一位姓陳的千戶,因爲貪污,被朱高熾貶到交趾,立功贖罪。後來朱高熾看他態度良好,又立了不少的功,將其赦免。

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當這件事從朱高燧買通的近侍口中說出來就不平常了。原本普通的罪犯,被近侍說成是欽定的罪犯(朱棣他日理萬機,根本記不清楚),而朱高熾私自釋放欽定的罪犯,很明顯是在冒犯朱棣的權威,朱棣是絕對不能忍的。

也因此,剛剛得到釋放的陳千戶立刻被抓起來,迎接他的不是改造,而是死亡。

朱高燧雖然在靖難之役中並不出彩,論功勞根本比不過他的兩個哥哥,頂多也就是個附庸角色,但是他的膽子卻是相當的大,竟然敢謀殺朱棣。他與護衛指揮孟賢、欽天監王射、宦官楊慶的養子謀劃毒死朱棣,僞造詔書,廢朱高熾,而立他爲太子。

現實很骨感,朱棣的耳目遍佈於京城的各個角落之中,朱高燧的計劃被朱棣的耳目聽到,報告朱棣,朱棣怒不可遏,將朱高燧所有的同夥全部處死,面對面質問朱高燧:“這難道是你想幹的嗎?”朱高燧顫顫巍巍不敢開口。

就在這時,朱高熾站了出來爲弟弟開脫:“這肯定是下人乾的,弟弟不知道。”也因此,朱高燧得以保住性命(造反是死罪)。

這時已經是永樂二十一年五月,離朱棣去世僅剩一年,朱棣於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去世。

如果說朱高熾是假仁慈,那麼當他繼位,肯定會對朱高煦、朱高燧進行清算,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朱高熾非但不對朱高煦、朱高燧這兩位“好弟弟”進行清算,反而每次逢年過節給予的金銀珠寶都比其他的王要多。

有的時候朱高煦會對當時的朝政提一定的意見(並不是好心,而是試探),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朱高熾也會選擇採用。

俗話說“自古無情帝王家”,試問縱古至今有幾個太子能夠像朱高熾一樣寬容弟弟。

敢於反駁朱棣的無義之舉

永樂二十二年十一月,朱高熾下了一道命令,赦免他父親朱棣因靖難之役懲罰的大臣家屬,不但赦免,而且還給予土地,迴歸正常人的生活。

朱高熾這一道命令在當時的大臣看來,是大逆不道,朱棣駕崩不到五個月,年號用的都還是朱棣的年號,卻打朱棣的臉,說出朱棣是昏君,這哪裏是一個兒子該乾的,簡直就是畜生。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爲何評價卻很高呢? 第2張

赦免也就算了,朱高熾竟然還敢在公共場合宣稱:“建文舊臣方孝儒這類的,都是忠臣!”要知道,他的父親恨方孝孺,可謂是狠到了骨子裏。誅九族,大部分人都聽說過,然而朱棣卻誅了方孝孺的十族,這第十個族就是與方孝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朋友。

與方孝儒一樣忠於建文帝的黃子澄、齊泰、黃觀、景清、高翔等人,均被滅族,其中以景清、高翔最爲突出。朱棣不當滅了景清一族,而且還將景清所在的村子屠戮殆盡,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而高翔不但被滅族,連祖墳都被朱棣挖了,命當地的人世世代代都要罵高翔。

只要是忠於建文帝的舊臣,朱棣都在他們的頭上安上了奸臣這兩個字。而現如今朱高熾卻敢在根基未穩,朱棣的屍體還沒涼透的情況下,糾正朱棣的錯誤,明確表示建文舊臣並沒有錯,錯的是朱棣,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秦二世當年篡了扶蘇的皇位,爲了表現出自己的正統,不顧天下百姓已經接近極限,一股腦的學習秦始皇,又是修阿房宮,又是修皇陵,又是巡遊天下,以至於政權滅亡。

秦二世寧願冒着政權滅亡的危險,也要顯示自己的正統,朱高熾與之相比,足以看出朱高熾當時是頂着多麼大的壓力,是有多麼的偉大!後來輔佐朱高熾朱曕基開創盛世的“三楊”楊榮、楊士奇、楊溥,果真沒有看錯人,朱高熾真乃一代賢君。

以民爲本

永樂年間,朱棣下西洋、徵蒙古、降安南、修大典、遷都順天,在現在看來,每一件都是足以彪炳史冊的事情,在當時也是,但是在這每一件彪炳史冊的事情背後,是百姓用血肉築起來的盛事。

戶部尚書(負責掌管國家財政)夏原吉查看國家財政,發覺財政困難,極力阻止朱棣北征,但是阻止不成,自己反而琅璫入獄。在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朱棣依舊堅持北征,可見朱棣好大喜功的程度。

朱高熾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一繼位就停止了永樂年間的一系列勞民活動,就比如下西洋。與民休息的同時,朱高熾也儘量減輕百姓的生活負擔,山林川澤原本只是屬於皇室,然而朱高熾卻將大部分的山林川澤開放,與百姓一起使用,增加百姓的收入。

每逢一個地方發生災情,朱高熾不但免除當年的稅糧,而且還發放糧食振濟。戶部曾經爲朝廷作打算,覺得朱高熾這樣的行爲不妥,只會大幅度的透支國家財政,希望朱高熾能夠在災荒之年放貸,這樣老百姓能夠活下去,國家也能夠有收入。朱高熾的反應是,都到這種時候了,還論那麼清楚幹嘛?直接振濟。

封建王朝能夠像朱高熾這樣一心爲民的皇帝少之又少,一個朝代頂多也就是那麼幾個。就拿明朝來說(不包括南明),總共十六位皇帝,真正一心爲民的皇帝,也就是隻有朱元璋、建文帝、朱高熾、朱曕基、朱祐樘。

結語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到一年,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也沒有那麼的深刻(駕崩的太早),但是卻足以看出他是一位以仁孝治天下的皇帝,就算是十年,百年也是一樣,絕對不會像他的父親一樣好大喜功而耗盡民脂民膏,這樣的皇帝足以承擔得起“仁”這個諡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