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晁錯有哪些作爲?他對漢朝產生了哪些影響?

晁錯有哪些作爲?他對漢朝產生了哪些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晁錯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好多人對晁錯有這樣一個印象:他仗着漢景帝的信任和寵愛,喋喋不休地嘮叨着要削藩;等削藩引起“七國之亂”,讓景帝親臨戰場,自己卻留守後方;在應對叛亂之時,公報私仇,企圖藉機除掉袁盎。從而得出一個結論,認爲晁錯是一個才疏學淺的人,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是一個假公濟私的人。其實細讀正史,對晁錯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你會覺得,他完全是一個可以比肩賈誼的政治家,他的治國理念和政治思想,對西漢王朝乃至後世影響深遠。

晁錯和賈誼都是一個學通儒法的人。他們都對當時的社會問題有着清醒的認識,都爲了加強中央集權,提出了許多切中時弊、卓有遠見的建議。不同的是,賈誼以儒爲主,以法爲輔,骨子裏是儒家思想;晁錯以法立身,緣儒飾法,骨子裏是法家。

晁錯有哪些作爲?他對漢朝產生了哪些影響?

削藩入郡

西漢政權建立之後,漢高祖劉邦把分封同姓諸侯王作爲鞏固皇權的政治支柱。但是隨着諸侯王實力的增長,他們逐漸產生了同漢帝國分庭抗禮的野心。當時的有識之時,清醒地看到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賈誼的建議是“衆建諸侯而少其力”。衆建諸侯,就是將一個大的諸侯王國分割爲若干小國,諸侯王國數量增加,但單個諸侯王國實力減弱,無力與中央政府抗衡。這種策略比較穩健,但需要等待諸侯王國發生變故,所以終文帝之世,也僅分了趙、齊、淮南三國,而其他強藩如吳楚等國卻依然如故,因而效果十分有限。

晁錯的建議則是削藩入郡,就是把諸侯王國的部分郡直接收歸中央直轄,或把部分縣劃入中央直轄郡。削藩手段過於強硬,很容易引起諸侯王國的叛亂。但風險和收益並存,削藩的效果十分明顯。漢初,中央直轄郡僅有十五個,諸侯王國少則三郡,多則六郡。通過削藩入郡,大多數王國只有一郡或數縣,而漢郡有八九十。諸侯王國封地日益縮小,漢郡的數目急劇增加,真正形成了強幹弱枝的局面。

晁錯的削藩主張,是他飽受爭議的重要原因。許多人指責他操之過急,從而引起了“七國之亂”,造成了不穩定的局面。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康熙王朝》,在康熙帝決定撤藩前和周培公有這樣一段對話:

周培公問:“假如吳三桂拿了朝廷的銀子,仍然不肯撤藩呢?”康熙帝說:“朕是拿大清的安危打賭,賭的是吳三桂不反。”周培公又有點放肆地問了一句:“萬一皇帝賭輸了呢?”康熙帝本不欲說,但周培公窮追不捨,說道:“皇上身系天下安危,爲臣者寧肯獲罪,也必須知道皇上的心思,臣斗膽求皇上口賜真言。”康熙帝答道:“朕現在即使賭輸了,還有機會反敗爲勝,如果在這幾十年裏,朕老了,膽子小了,遇事會得過且過,所以假如禍事不可免的話,朕情願它早點來。”

這段對話未必和歷史事實相符,但我覺得它真實地反映了康熙帝撤藩前的心思:假如三藩叛亂這樣的禍事不可免,遲來不如早來,這就是未雨綢繆的先瞻性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很多人喜歡把晁錯的削藩策與主父偃推恩分封相比,以此來非議晁錯削藩。我們必須承認,推恩分封這個利用人性慾望而設計的陽謀,的確十分高明,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晁錯的削藩策及景帝后來對諸侯王國的軍事打擊,爲武帝的推恩分封提供了保障。經過“七國之亂”及大規模削藩之後,諸侯王國的實力大大削弱,再也無力反叛,這也是推恩分封成功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某一位政治家在景帝初年提出“推恩分封”的建議,會怎麼樣呢?我覺得諸侯王國發動叛亂也是大概率事件。在晁錯被誅殺之後,從前線歸來的謁者僕射鄧公就明確指出,吳王欲謀反,已經準備了數十年,削地只是導火索,他以誅晁錯爲名,其實並不是針對晁錯。

所以,在解決諸侯王國問題上,晁錯的削藩並非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的擡高賈誼的衆建諸侯和主父偃的推恩分封,而貶低晁錯的削藩策。

晁錯有哪些作爲?他對漢朝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2張

對抗匈奴

秦末漢初,在冒頓單于統治下,匈奴帝國日益強盛,不時侵擾漢朝邊境。賈誼對此流涕嘆息,主張用和平的手段瓦解敵人,攻心爲上,以厚德懷服四夷, 輔以“三表 、五餌 ”之術。“三表”指的是愛人之狀、好人之技和立信爲義;“五餌”即以錦繡華飾壞其目,以美羹佳餚壞其口,以音樂舞蹈壞其耳,以財富厚賞壞其腹,以招撫貴族壞其心。

晁錯則繼承和發展了“以戰去戰”的法家思想,系統地總結了自漢朝建立以來抗擊匈奴的歷史經驗,提出抗匈戰爭的戰略措施。

他分析了戰爭中地形、武器和軍隊三者的關係,指出在戰爭中需要“得地形”、“卒服習”和“器用利”,即根據不同的地形,部署不同的兵力,使用不同的武器;嚴格選拔和訓練士兵,使他們能適應邊地水土氣候;選用精良武器和裝備,讓士兵得心應手。

他還分析了敵我雙方的特點和長處,指出匈奴的長處有三:戰馬精良、騎兵騎射精湛、士兵身體強壯。而漢軍的長處有五:有輕便戰車、有強弩長戟、有堅甲利刃、有龐大箭陣、善於短兵相接。漢軍人數衆多,只要選用良將,講求戰術,一定能戰勝匈奴。

他還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思想,讓邊地的義渠等少數民族的士兵去對抗匈奴,發揮他們熟悉匈奴、善於騎射的優勢。這一建議在後來的漢武帝時期得以實施,武帝不僅徵集境內的少數民族如義渠胡人入伍,而且把大批內服的少數民族軍隊如匈奴騎兵、南越樓船士和西域諸國軍隊改編爲漢軍,參加京畿的拱衛、邊地的防守和對外戰爭。

在戰略防禦方面,他提出了募民實邊的策略,對實邊人員的來源、居住點的選擇與建設,以及戍邊人員的生活安排和獎勵、行政組織和軍事訓練,都有周密的思考和安排。

實邊人員的來源,首先是罪人,免除其罪,使其至邊疆定居,立功自效;其次爲奴婢,改變奴婢身份,使其脫離賤籍;最後爲自願赴邊的平民。這樣就把過來強制性的徵調和謫戍,變成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爲。

對於實邊人員的居住點,他建議選擇氣候適宜、水土豐美、利於固守的地方,並建設好各種軍事設施,既要讓大家住得舒適,又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於實邊人員的生活安排,不僅衣食住行國家全包,醫療祭祀統籌考慮,連娶媳婦都是由組織來安排,這樣的待遇,實在是非常的誘人。

對於實邊人員的組織和軍事訓練,他的設想是:以五家爲伍,設伍長一人;十個伍爲一里,設假士一人;四里爲一連,設假五百一人;一連爲一邑,設假侯一人。農忙耕田,農閒練兵,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簡直就是古代版的生產建設兵團。

比較而言,在對待匈奴問題上,賈誼的建議多儒生之言,不切合實際;而晁錯的建議既有戰略上的準備,又有戰術上的分析,既有總體的指導思想,又有具體的實施細則,操作性非常強。

晁錯有哪些作爲?他對漢朝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3張

入粟拜爵

西漢初年實行無爲而治的國策,推動了生產的恢復和經濟的發展。但也導致了商人和農民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對此,賈誼上《論積貯疏》,建議想辦法讓末技遊食之民都回歸到農業生產上來,從而充實倉稟,以備水旱之災。

晁錯則建議入粟拜爵,即上交一定數量的粟米,就可以得到不同等級的爵位,得高爵者可以免罪,得低爵的奴婢可以獲得自由民的身份,自由民可以免除徭役。這個建議可謂一箭多雕。

一、鼓舞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可以通過多生產糧食來換取錢物,從而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

二、繁榮了商業發展。商人通過入粟拜爵,可以提高社會地位,解除了對商人歧視的禁令,間接鼓舞了商人的經營活動。

三、減輕了農民負擔。因爲邊塞、郡縣糧食充足,讓減免農民賦稅成爲可能。文帝從前元十二年開始,下詔免收天下田租,景帝雖然恢復了田租,但也是很低的“三十稅一”。

四、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罪人可以納粟免罪,奴婢可以入粟而成爲自由民,使更多的人來從事農業生產。

五、增加了國家的財富積累。商人入粟,政府不出一文錢,卻增加了府庫收入,還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國庫充實,也強化了邊防建設,提高了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入粟拜爵雖然爲以後封建王朝賣官鬻爵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但在當時卻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極快地增加了社會財富,爲武帝時期大規模對匈奴作戰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