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范蠡對越國的興盛有什麼貢獻?

范蠡對越國的興盛有什麼貢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范蠡一生起伏跌宕,從政界轉入商界,被尊爲“商聖”。范蠡年少之時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十分聰慧。後幫助越王勾踐戰勝吳國,在越王舉國歡慶之時激流勇退,與西施泛舟西湖,退隱從商。自古以來,人們對范蠡的研究脫不開經商與智謀,越國的興盛離不開范蠡。

戰火不斷的春秋戰國時期,范蠡經歷了什麼?對越國的興盛有什麼貢獻?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興越滅吳,功成身退

范蠡出身低微,但自幼好學,詩書滿腹,文武雙全,從師計然。計然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謀士,十分擅長計算,學問廣博,無所不知。從范蠡的謀略和經商才能可以看出他受到計然的影響很深,計然還提醒過范蠡越王能可共患難,但不可共富貴,這也是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之一。據說計然教授范蠡七計,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時獻五計幫助越國消滅吳國。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準備報復越國,勾踐想要先發制人,攻打吳國。范蠡得知後勸諫越王說:“不能這樣做,我聽聞兵器是爲兇器,打仗的是違背道德的事,爭先打仗更是下等的事。私下謀劃是違背道德的事,多用兵器,去做下等事,這是上天禁止的,對行事者沒有好處。”

越王勾踐沒有采納范蠡的建議,興兵攻打吳國。夫差聽說後派遣精兵與越國交戰,最終勾踐被吳軍圍追,敗於會稽山。經歷這次失敗,勾踐纔看到范蠡和文種的才能,開始重用他們。在范蠡的建議下,勾踐派文種前往吳國遊說,決定卑身事吳,養精蓄銳,以待時機。文種通過賄賂夫差身邊的大臣,成功讓夫差同意不再攻打越國,勾踐、范蠡一同入吳國爲奴。

范蠡對越國的興盛有什麼貢獻?

三年後,勾踐和范蠡返回越國。越王每天憂心焦慮,勞苦身心,把苦膽放在座位上每天看,飲食的時候也嘗膽的苦味,問自己:“你忘了會稽山的恥辱了嗎?”勾踐親自下田耕作,妻子穿的衣服也是自己織的,飲食、服飾都非常儉樸,禮賢下士,仁愛國人,與百姓一同辛苦勞作。

勾踐想要范蠡治國理政,但范蠡認爲若論戰爭,文種不如自己,但在治國理政,親近百姓方面,文種更擅長,就將文種推舉給勾踐。范蠡還建議勾踐重視農桑業,不擾亂百姓的功勞,不違背天時地利。先將越國的經濟發展起來再親近百姓,使社會歸於安定。依據百姓的喜好施捨,拋棄百姓厭惡的事物,在朝堂上和諧君臣關係,在民間以道義對待百姓。

對生病的人親身慰問,去世的人親自前去弔喪,家中出現變故無法負擔徭役的免除。一些列措施之下,越國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實力越來越強。軍事上,范蠡主張修建都城,建城兩座,一座殘破不堪地面向吳國迷惑夫差。軍事訓練方面非常嚴格,士兵的戰鬥力和士氣都得到很大提高,還建立了敢死隊。爲了避免吳國生疑,范蠡還向投夫差所好,進獻美女珍寶,進一步消磨其意志。

過了幾年,勾踐多次想攻打吳國,范蠡都勸阻了他。直到公元前482年吳國參加黃池之會,精兵隨王出國,國內只剩老弱病殘,勾踐詢問范蠡後起兵伐吳,大勝。夫差贈送厚禮給越國,勾踐也知道這次不能消滅吳國,遂接受,兩國暫時和解。後來的幾年中,越國多次攻打吳國,范蠡屢次獻計,最終在公元前473年滅吳。

范蠡對越國的興盛有什麼貢獻? 第2張

公元前468年,越王霸業實現,舉國歡慶,范蠡選擇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范蠡離開後,寫信告訴文種夫差不能能共同享受榮華的人,勸其離開。文種收到信後便假裝生病不再上朝,後來遭到饞毀被越王賜死。

離開越國後,范蠡在海邊耕作,沒過幾年田產數十萬,齊國聽說他的賢能,讓他擔任齊國宰相。范蠡嘆息認爲享受尊名太久是不祥之事,就將相印歸還,家財散盡,行至陶地,自謂陶朱公。范蠡在陶地經商,沒過幾年又積累數萬財富,天下人都稱讚陶朱公。范蠡雖出身貧苦,其艱苦創業又散盡家財接濟百姓的淡泊商人形象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後世將其尊爲財神、商祖。

二、權衡利弊,緩出戰

當時越王勾踐得知吳王想要攻打越國時就立即召集羣臣百官,決定先一步攻打吳國。范蠡得知夫差的想法以後,對越國、吳國的形式進行多方位的分析,認爲此時攻打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爲,並勸諫勾踐:“吳國有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一定會選擇先攻打楚國。吳國的實力正在逐漸上升,而且夫差父親一死,他會更加奮發圖強,進行軍事準備。

現在的越國雖然經濟發展狀況好,但是戰爭準備還不夠充分,與吳國有差距。這時候攻打實在沒有必要,很有可能陷入危險之中。”但是夫差沒有采納,執意出兵吳國,果不其然慘敗。夫差趁勾踐戰敗之際乘勝追擊,殺戮百姓,吳國國力受到極大損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後勾踐率領餘兵佔領會稽山,被吳軍圍困。

由此可以看出范蠡的智謀,他對越國和吳國的國力、形勢瞭解得十分清楚,並向詳述了不宜出兵的理由,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戰略。雖然史書上勾踐臥薪嚐膽等故事表現出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隱忍的精神,但與范蠡的大局觀相比,勾踐是有些沉不住氣的。

三、絕處逢生,獻良策

勾踐被困在會稽山時,范蠡也跟隨在他身邊。只剩五千越兵的越王非常後悔沒有聽從范蠡的意見,此時他有兩種選擇:一是俯首稱臣,寄人籬下;二是拼死一搏,國破家亡。正當勾踐猶豫不決時,范蠡再次獻上良策。范蠡知道越王有一統中原的野心,但大臣們意見不合,就向勾踐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臥薪嚐膽。

通過卑身向吳國求和的方式暫緩戰局,先爲越國求一條生路,寄居在夫差的麾下取其信任,接着再尋找機會進攻吳國。絕望的勾踐聽到范蠡的建議後彷彿重見光明,立即行動,帶着手下的五千將士給吳王當牛做馬。范蠡也跟隨勾踐在吳國爲奴爲僕,度過漫長的三年光陰。勾踐在范蠡的幫助下充分獲得了夫差的信任,夫差認爲他對吳國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了,於是將其放回。

作爲吳國的手下敗將,越王勾踐在吳國的處境不難想象。勾踐本是越國之主,臣服吳國原本就是極大的屈辱,夫差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羞辱一國之君的機會,可見勾踐對苦難、侮辱的承受力極強。在吳國期間,夫差對范蠡十分欣賞,想讓其投身吳國,但被謝絕。范蠡通過贈送珍寶的形式獲得夫差的信任,又通過拒絕夫差或得勾踐的信任。

四、振奮國邦,興軍事

返回越國後的勾踐和范蠡看着殘破不堪的國家和苦不堪言的百姓,心如刀絞,感慨萬千。當年吳國和越國的戰爭對越國的財力人力造成了嚴重損耗,本來實力就不強大的越國經過戰爭的洗禮更顯貧困,朝中不少大都對越國的復興失去希望。范蠡勸諫越王先對朝中大臣進行安撫,再商議接下來的事務。

羣臣情緒穩定下來以後,范蠡對吳國和越國的局勢進行了詳細分析,認爲要想消滅吳國必須先恢復國力,還要保持越國與鄰國之間和諧的關係。如果一個國家本身實力不強大又沒有大國的支持,就不可能強盛。於是范蠡與文種互相配合,與周邊國家的交好的同時安穩國內。

范蠡從當前國際局勢出發,爲勾踐制定了一套外交政策,給越國爭取時間修生養息,文種則以治國理政、安撫百姓爲要務。在兩人的配合下,越國養精蓄銳長達20年,勾踐對范蠡越來越信任,曾說:“我的國家就是你的國家。”

在增強國力的這段時間,范蠡將軍事作爲重點發展對象,積極爲國家培養軍事人才。一方面在國內積極擴充軍隊,另一方面通過進獻珍寶美人放鬆夫差的戒心。終於等到黃池之會,趁吳國國內空虛,越國奮力攻打,全面勝利,並在後來幾次吳越之戰中將吳國消滅。但范蠡在與越王多年的相處中確然發現其性格上的缺陷,甚至其人不可共富貴,便退隱而去。

結語

縱觀范蠡一生,毫無疑問其從政從商都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勾踐受會稽山之圍的危急時刻,范蠡憑藉謀略才能勸其臥薪嚐膽,又在回國之後羣臣絕望之時制定復國方針,終使越國死灰復燃。但他沒有留戀眼前榮華,而是看到富貴背後的危機,於是毅然退隱從商,又是萬貫家財。范蠡的急流勇退也顯示出其遠見卓識,無愧成爲留名青史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政治智慧時至今日仍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