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有多繁榮?有哪些食物師從域外流入長安的?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有多繁榮?有哪些食物師從域外流入長安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隋唐美食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民以食爲天”。即“王者以民爲天,民以食爲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而這裏所說的“天”,便是“凡所仰賴者皆曰天”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很早以前,古人就意識到吃飯一事爲人們所共同仰賴。無論是上至達官貴族、王侯將相,還是下至普通老百姓,“吃”都是頭等大事,食物就是人賴以生存的“天”。

由是乎,“吃”就成了人們十分關注的話題。隋唐時期,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推進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外邦人前往長安城內。他們中有的人或來此學習、或來此遊歷、或來此經商。而在這個互動往來的過程中,外邦人也將許多域外食物帶入長安,帶進了隋唐百姓的餐桌上。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有多繁榮?有哪些食物師從域外流入長安的?

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遠道而來的異域食物,開始頻繁地活躍在長安的大街小巷,深受市井百姓的喜愛,成爲了隋唐那充斥着濃厚的異域色彩的飲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麼,當時都有哪些食物,是從域外流傳進長安的呢?如今這些美食,還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尋覓到蹤跡嗎?下面,就帶領你們一起來探尋幾個隋唐飲食文化中的舶來品。

外酥裏嫩的胡餅兒

據《禮記·禮運》記載:“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因此,人對吃的慾望的產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而這種吃喝的大欲,是自然本性,誰也無法抗拒。那麼,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吃什麼,這也是有考究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第一種應時、應地、應人而生的胡餅兒。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有多繁榮?有哪些食物師從域外流入長安的? 第2張

胡餅是個什麼東西呢?說白了,它就是一種炭火烤制而成的麪餅。往歷史源頭追溯,漢代之時,胡餅就已經產生了。而當時的胡餅,與今天新疆地區一種名叫“饢”的麪餅極爲相似。但它與“饢”又有不同之處。“饢”是幹烙而成,無需塗油烘焙,就是乾癟癟的一面餅。但胡餅就不同,它既可用油烙,也可不用油。除此之外,胡餅兒還可以在上面撒芝麻、果仁,甚至有的還能帶餡兒。不過,這具體怎麼做,也是看個人的喜好。那麼,胡餅兒作爲這樣一種聞名遐邇的小吃,它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呢?

胡餅兒塊頭大、密實、耐飢、輕盈,外表比較幹,便於攜帶和儲存,故而深受西北地區人們的歡迎。爲什麼這麼說呢?原來西北地區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許多商旅常年在此穿梭往來。因着是在內陸地區,大漠孤煙,常常一走就是一年半載,人跡罕至。所以,如此既能充飢,又便於保存的胡餅兒,就成了商旅們的心頭之愛。

胡餅:塊兒大、密實、充飢

奴隸社會的古代,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時人多以打獵或尋覓野果子充飢。在當時,人們對於“吃”這頭等大事,只是遵循着基本的果腹原則,無需種類繁多、花樣百出,非常地隨意。不過,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人們對於“吃”少些許講究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到了隋唐,相較於以前,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社會穩定、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和諧,自然就對生活的質量要求增多,對於“吃”也多了許多研究和探索。由此,即使是一種小小的胡餅兒,花樣也多了起來,衍生出“古樓子”。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有多繁榮?有哪些食物師從域外流入長安的? 第3張

據史書《唐語林》記載,“古樓子”是盛行於隋唐、塊頭十分壯觀、層層疊疊的胡餅兒。那爲什麼說這“古樓子”壯觀且層層疊疊呢?

原來,“古樓子”是一種帶羊肉餡兒的胡餅。聽上去雖挺正常的,但你可別小看了這羊肉餡兒。因爲這餡兒裏,光是羊肉就得用上足足一斤。等這一斤羊肉都被剁成肉泥後,就被一層一層的塞到胡餅裏邊去,配上胡椒、豆豉、油脂等調料,放進爐子裏烤制。烤熟後的胡餅,用筷子剖開,我們就可以看到其中一層層排列的餡,像樓宇一般,“古樓子”一名隨之而來。而不管是在隋唐的大街小巷,還是在如今的新疆考古地區,都不難發現這些胡餅兒的蹤跡。

舶來品之饆饠

《禮記·禮運》曾寫道:“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中國作爲泱泱大國,歷來遵循“禮儀之邦”的原則。正所謂,食乃中國禮儀的源頭。因此,廣收優質異域飲食文化,既集中體現了古代禮儀的人文精神,又可對中國治理朝政、穩定社會、振興綱紀、鞏固倫常等國之大事發揮重要作用。《燕禮》、《士冠禮》記載的許多宴請場合下詳盡的飲食禮儀制度,都表明了飲食的更迭,是古人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跨越見證。所以,隋唐飲食方面的舶來品爲何能流行一時,便是有據可依了。

隋唐時期飲食文化有多繁榮?有哪些食物師從域外流入長安的? 第4張

除此上述所說的胡餅兒、古樓子,隋唐還有一種非常著名的舶來品,叫做“饆饠”,簡稱“畢羅。而作爲順着絲綢之路傳到長安城內的一種麪點,畢羅本身最大的特點是以水果作餡兒。套用如今人們最愛吃的東西作喻,畢羅像極了快餐店裏吃的那種”派“。在當時的長安,就有一家畢羅店,很是出名。猜猜看是爲什麼?

原來該畢羅店所用的水果全是櫻桃。凡有烹飪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個水果若要煮熟,往往就會變色。但這家店的櫻桃畢羅,即使是煮熟之後,櫻桃也鮮豔如初,顏色絲毫不變。也正因這一招鮮的商業祕密,這家櫻桃畢羅店打遍天下無敵手,在長安的小吃鬧市裏屹立不倒。

《尚書洪範》曾說:“農用八政”。即“一日食、二曰貨、三曰禮、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這裏的“農用八政”便是教化民衆勤於農業,以保食之無憂也。因此,隋唐飲食文化爲何如此繁榮昌盛,也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