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有什麼不一樣?區別在哪裏

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有什麼不一樣?區別在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有什麼不一樣?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宋朝的歲幣,其實是由宋朝給遼、金的歲幣和給西夏的歲賜所組成;而明朝的市賞制度,同樣分爲互市和貢賞兩部分(嘉靖後出現歲賜)。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雖然都是向外族輸送錢物,但兩者卻還是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宋朝歲幣政策:給遼、金的歲幣,給西夏的歲賜

宋朝在對北方遊牧民族方面,在宋太宗趙光義發動“雍熙北伐”失敗之後,便已經開始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到了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更是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大軍迅速進抵澶州(今河南濮陽)。

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有什麼不一樣?區別在哪裏

面對遼國的南侵,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建議下,最終決定率軍親征。與此同時,遼軍在進攻澶州時受挫,遼軍主將蕭撻凜被殺,而宋朝援軍則源源不斷的向澶州集中。蕭太后於是決定與宋廷議和,宋真宗不顧寇準反對,最終與遼國講和,並商定每年給遼國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澶淵之盟正式開啓了宋朝的歲幣政策。

同年,宋朝西北的党項人也不斷騷擾宋朝邊境,這次宋真宗沒有出征,而是聽取大臣意見,同樣以賞賜大批銀絹的方式安撫党項人,而這則開啓了宋朝歲賜制度。

不同的是,澶淵之盟後,宋朝和遼國之間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不過遼國卻在次年要求將歲幣增加到了三十萬匹,銀二十萬兩。而党項人在接受宋朝的歲賜後,卻仍然時常入侵宋境,並最終建立西夏。

後來,遼國國事衰微,金國趁勢崛起,宋朝於是又和金國簽訂共約伐遼,並約定滅遼之後宋朝收回燕雲十六州,並將每年送給遼國的歲幣轉送金國,史稱“海上之盟”。然而,之後童貫因攻打燕京失敗,金國打下之後卻拒不歸還,童貫只好以每年一百萬貫錢的價格贖回燕京。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無力對抗金國的進攻,而金國也無力佔據更大的地盤,雙方於紹興九年(1139年)再度議和,南宋每年付給金國歲幣銀25萬兩,絹25萬匹。此後,歲幣金額又經歷了多次調整,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減爲銀20萬兩,絹20萬匹。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又增加到銀30萬兩,絹30萬匹。

金國被蒙古攻滅後,南宋又向蒙古稱臣,忽必烈雖然答應了下來,但卻並未放鬆對南宋的進攻,南宋最終被蒙古所滅。

明朝市賞制度:朝貢、互市、歲賜之中以朝貢爲主

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有什麼不一樣?區別在哪裏 第2張

明朝的市賞制度,雖然包括互市、貢賞、歲賜三部分,但其實主要是以貢賞制度爲主,互市和歲賜佔據的比例相對較小。

明朝的朝貢貿易開始相對較早,早在永樂年間時,韃靼太師阿魯臺便於明朝建立了“朝貢貿易”,當時的韃靼是“歲或一貢,或再貢,以爲常”(《明史·韃靼傳》)。這種朝貢貿易,主要是以韃靼朝貢、明朝賞賜的方式進行,而作爲“天朝上國”的明朝,在賞賜方面往往是極爲豐厚的。

而從明中期開始,隨着蒙古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畜牧產品和人口的增長都極爲迅速,而朝貢貿易相對較小的貿易量,已經難以消化蒙古部落的產出,同時人口增多的蒙古地區也開始出現“部落衆多,食用不足”的現象(《明世宗實錄》),當貿易往來得不到滿足之後,蒙古統治者只能通過戰爭,意圖打開貿易的大門,“庚戌之變”便是這類戰爭的典型表現。

時斷時續的戰爭,導致雙方僅有的朝貢貿易也時斷時續。於是,蒙古百姓爲了生存,漢族商人爲了利益,使得從弘治年間開始,邊境地區開始出現“私市”。到了隆慶初年,相繼入閣的高拱、張居正開始調整對蒙政策,提出“華夷一家”的主張,並最終於隆慶五年(1571年)於邊境開設互市,從而滿足民間的貿易需求,而商品價格則由朝廷官方予以指定。

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有什麼不一樣?區別在哪裏 第3張

不過,早期的互市並非常年開放,而是“交易日期,大率以一月爲期”(《確議封貢事宜疏》),也就是說每年互市交易的時間,往往只有一個月左右。如此短的時間,顯然仍難以滿足貿易需求,因此從萬曆元年(1573年)開始,明廷相繼在宣府、大同、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地分別設立“小市”,因是一月開啓一次,因而也被稱爲“月市”。

而從嘉靖年間開始,明朝與蒙古之間又產生了一種新的往來,那便是“歲賜”,這是明朝爲了拉攏蒙古各部而進行的一種賞賜,最初是爲了避免雙方之間的戰爭,後來則是爲了拉攏蒙古各部共同對抗後金,而前提則是必須承認大明的宗主國地位。

結語:如上所述,雖然宋朝的歲幣和明朝的市賞都是向外族輸送錢物,但兩者顯然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其中最爲顯著的區別就是,宋朝的歲幣更多是戰敗之後或迫於軍事壓力而做出的一種被動行爲,而明朝的市賞政策則是在掌握戰略主動的情況下因貿易需求而做出的一種主動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