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清朝大臣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現在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大臣經常自稱“奴才”,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之中的和珅,和乾隆見面每次都“奴才”、“奴才”的。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讓人好生厭煩。

然而,在電視劇之中爲了襯托紀曉嵐的高風亮節,紀曉嵐倒不會這樣子如同和珅一般卑躬屈膝。而是以“臣”自稱。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而且,現在有一種說法是在清朝“奴才”反而是親自的稱謂,而“臣”的稱謂反而和皇帝比較疏遠了,那麼這兩者之間有啥區別呢?在何種場景之下,才能用“奴才”呢?

奴才的叫法是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

“奴才”在滿語之中音譯爲“aha”,意即奴僕之意;而“臣”最開始在甲骨文的文字註解之中也有着“奴僕”的意思:

《尚書正義》:“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

所以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其實這兩者之間並無多大區別,那麼這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如此的階級劃分呢?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2張

清朝是一個明顯帶有濃厚的階級色彩的朝代,在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其中滿族人都被編入“八旗”之中,而這些旗人的衣食住行都歸旗主管理,也包括了其中的生殺大權。

從這就能看出,清朝的“八旗制度”實在是擁有濃厚的奴隸制度觀念,也因此那些旗人見到旗主往往都會以“奴才”自居,而在當時,皇帝自身又是最大的“旗主”,而清朝平定中原之後又設立了“漢八旗”、“蒙古八旗”等等,這種叫法就在整個清朝內部傳了開來。

不過在清朝初年,“奴才”和“臣”之間的稱謂並不是那麼籠統,在順治初年的時候,那時候天下剛定,國家的權力大多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皇權和君臣之間的關係並未有籠統的劃分,而且此時大部分的明朝舊人在上疏奏章時還是採用明朝的稱謂。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3張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康熙朝開始就有了相對應的改變,在這之後與皇帝親近者大都稱自己爲“奴才”,而一般的大臣以及漢人大臣則是爲“臣”。

在康熙二十九年的一封奏章之中,當時山東巡撫佛倫給康熙上了一封奏章,奏章的內容大致上是臣子對於皇帝身體的關係了等等云云,可是在這封奏章之中佛倫的稱謂從此前的“臣”轉變爲了“奴才”,而此後諸如兩江總督傅拉塔、兩江總督阿山、大學士伊桑阿在這之後的稱謂都開始用“奴才”來代替。

而這些人有什麼特點呢?

一個是大部分都出身於“上三旗”,少部分出身別的旗;第二個大部分都陪伴康熙長大,或者是由康熙間接養大。這些人也是最早稱之爲“奴才”的人,但是這些人的事例也無一說明了“奴才”和“臣”之間的巨大反差,只有康熙皇帝身邊的近臣以及寵臣才能用“奴才”二字,這詞聽起來有點卑躬屈膝,可實質上卻說明了皇帝和臣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而同時期的許多漢族大臣在這方面可沒有這個“權力”,他們在給皇帝的奏摺之中大多數只能以“臣”來稱呼自己,這就說明了君臣之間的“隔閡”。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4張

也就是從康熙朝開始,“奴才”和“臣”之間有了明顯的階級劃分,和康熙皇帝比較親密的大臣以及旗人大臣大部分都以“奴才”自稱,而漢族大臣則是以“臣”來稱呼自己。

“奴才”哪些人不能用?

奴才與臣之間本質上來說其實並無多大區分,可是實質上在當時自稱“奴才”的人其實比稱“臣”的人來得更親近,在加上康熙朝開了這個口子讓“奴才”一詞開始在朝堂之上被廣泛運用了開來。

雍正繼位之後,許多的漢族大臣都開始以“奴才”自稱,而爲了改變這種在朝堂之上的風俗習慣,雍正皇帝多次下令:

“上以奴才既稱奴才才,而大臣亦稱奴才,甚不合體,禁止之”

雍正帝多次下達指令的背後是想要讓朝中的大臣明確“奴才”和“臣”之間的區別,那麼哪些人是不用“奴才”二字稱謂的呢?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5張

首先就是皇帝的兒子們,在因爲他們的身份比較特殊,“奴才”是有“奴僕”之意,而皇子在皇帝面前這樣稱呼自己豈不是顯得有些生分了嗎?因此在當時皇子在稱謂自己的時候大部分時候都是以“兒臣”自居,比如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他在給康熙皇帝的奏章之中大部分是以“皇太子臣胤礽”來稱呼自己。

其次就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們,他們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也極爲密切,如果在奏章之中用“奴才”等稱謂來稱呼自己,無疑也是打了皇帝的臉,因此他們的稱謂就和皇太子一般,“職務+名字”的方式來稱謂自己,比如雍正帝的鐵桿小迷弟,清朝的十三阿哥他在給雍正皇帝的奏章之中都是以“總理事務和碩廉親王臣允禩等謹奏”,而皇帝的叔伯兄弟等人在給皇帝上奏的時候也是用“臣”來代替。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6張

第三就是漢族大臣都是以“臣”來稱呼自己,他們之所以這樣一個就是漢族內部的傳統文化,歷朝歷代都是以“臣”來稱謂自己,而讀書人有時候是很高的,以“奴才”來稱呼自己無疑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態,因此在漢族大臣內部都是以“臣”來稱呼自己。

這不單單是因爲當時的體制不允許,更多的是因爲讀書人的高傲也不容許他們以“奴才”來稱謂自己,不過有一些和皇帝比較親近的大臣倒可以有“特例”,比如雍正朝的李衛,他本身就是雍正家裏的“包衣奴才”,和雍正皇帝的關係極爲密切,因此在當時他能夠有這個先例。

同樣都是在清朝做官 奴才和臣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7張

所以在當時“奴才”和“臣”之間的稱謂是不能隨便亂用的,一旦用不好,可是會鬧笑話,甚至小命都會丟掉,爲了歸正兩者的叫法,雍正多次下達諭旨,而乾隆皇帝也是如此,一個是爲了區別滿漢;另外一個也是爲了不讓某些大臣溜鬚拍馬。

不過隨着清朝末年,八旗貴族在朝中地位漸漸被漢族大臣取代,在清朝後期,“奴才”和“臣”也已經混淆了,漢族大臣也開始以“奴才”自稱,隨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奴才”一詞退出了歷史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