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個怎樣的存在?

清朝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個怎樣的存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披甲人”,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在清宮影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窮兇極惡的犯人會被流放到寧古塔,而對於流放寧古塔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刑罰,甚至存在了上千年。

留存於每個朝代的寧古塔其實只是地理位置不一樣,對於流放寧古塔更多的是指代一種刑罰,而非其他的特殊意義。

作爲清朝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的寧古塔,其實也是滿清女真人的老家,清朝入主中原的時候,選擇定都北京,因此寧古塔也就成爲了當時的邊塞重鎮,並且用於關押一些受到刑罰的囚犯,寧古塔也作爲當時被流放人員的勞動改造中心。

寧古塔曾經生活着旗丁、披甲人以及阿哈,這三種人羣分別是滿清八旗制度的階級劃分,同時有非常濃重的階級色彩。

旗丁是當時的滿族旗人,阿哈則是所謂的奴隸,按照地位等級劃分,旗丁的地位會高於披甲人,而阿哈的地位則最爲低下。

清朝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個怎樣的存在?

那麼作爲寧古塔的披甲人究竟是一羣怎樣的存在呢?根據史料推測,披甲人主要是投降於清軍以後又重新披甲上陣,爲統領一方部落而征戰討伐的人。

但是也有學者認爲披甲人是滿清八旗的兵卒,雖然這些人的身份比較卑微,但是作爲安定時躬耕打獵,戰亂時披甲上陣的士兵,披甲人則更多是意味着戍守邊塞的將士。

清代時獨有的披甲人一詞其實更多的指代身披鎧甲的人,他們並不僅僅是寧古塔的特定存在,在全國每個地方都會有披甲人存在。

披甲人可以被分爲騎兵和步兵,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一般是國家安定時打獵,但是遇到戰爭的時候則需要披甲上陣。按照他們日常所要辦理的差事也可以將他們分爲打魚的,狩獵的,採蜜的,採參的等等不同的披甲人。

在清代的時候,通常會把寧古塔流放的犯人交由披甲人進行統一的處置,主要是由於當時的後金女真族部落的發展史決定的。

清朝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個怎樣的存在? 第2張

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以後,由於他們是遊牧民族,相對中原來說,統治較爲落後,社會形態也只能是依靠嚴格的封建制度進行維繫。

披甲人作爲當時抗戰的主要力量,但是地位又比較低下,爲了防止他們叛變,於是給他們分配了一個還不錯的差事,就是讓他們負責管理流放至寧古塔的奴隸,以此來穩定披甲人的軍心。

其實通過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寧古塔的披甲人其實也是當時階級社會統治下的一個悲哀的產物,他們既是在戰鬥時期需要挺身而出的將領,同時也是在滿清八旗制度底下的底層人員。

其實他們自己也會受到階級制度的剝削,只是努爾哈赤爲了能夠穩定這一階級,從而給他們一個所謂的好差事,讓他們能夠臣服於自己的統治,變成清朝統治者的統治工具罷了。

清朝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個怎樣的存在? 第3張

披甲人本質還是非常善良的,淳樸人民只是受到了階級的壓迫,不得已才成爲了寧古塔犯人的直接領導者。

就他們本身的身份來說,其實他們也就比犯人稍微高貴一點。這也是當時階級社會的悲哀,將人們分成三六九等。

因此,對於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應該更爲珍惜,畢竟我們主張人人平等,而非依靠階級劃分我們的人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