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罪犯,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蘇轍《次韻子瞻見寄》

古代刑法之嚴重在如今很多的古裝劇中能窺見一二,雖然現在很多的古裝劇拍的都不太符合史實,但很多現象是的確存在的。例如斬首、誅九族、發配邊疆等等這些都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存在的,不過這些決定都是各個部門層層審查,最後遞交皇帝判定結果。而不是像歷史劇中皇帝的隨口一罰,哪個當上皇帝的人是這麼沒腦子的,既然能當上皇帝就是要像《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做決定也要經過深思熟慮的。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古代的刑法有輕有重,按照犯罪的輕重程度而定,打板子算是比較輕的處罰,比較重的,刑罰的莫過於“發配寧古塔”。大家對這句話很熟吧,因爲在很多的清宮劇中,這是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說到這裏不得不批評一些清宮劇的編劇和導演,發配寧古塔是重刑,恐怖程度堪比凌遲,很多劇裏不管犯人犯了多大的罪都發配寧古塔,真是太可笑了,寧古塔是朝廷大案的結點處,一些沒啥處理難度的案子基本用不着寧古塔。不過有一點要提的是當年被流放寧古塔的那些重犯,在清朝滅亡之後,最終都去哪兒了?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第2張

寧古塔對於清朝人來說不只是一個不祥的詞語,更是一個無法提及的地方。雖然皇帝說過發配寧古塔,但從來沒有多少個人能夠活着真的到達那裏。因爲在發配寧古塔的途中,犯人有可能半路就餓死了,有可能被野獸吃了,或者死於當地人的口中,能活着到達寧古塔已經是萬幸了。在《大清律例》中,明文規定盜墓者強盜者皆發配寧古塔。有句話是說“流放寧古塔永不得入關”,的確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基本上是出不來的。但如果犯人表現良好的話,也是有機會回到家鄉的,前提是你還活着。永世流放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宮貴族,想得到赦免必須經過皇上親自批准。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第3張

寧古塔是一個地名,但在不同的地方卻有不同的懲罰制度,按照離京的距離而定,總共分三級,分別是距離京城2000裏,2500裏,3000裏,依次爲一、二、三級,第三級則是三級中懲罰程度最重的等級。不過除去這三級,還有四千裏甚至更遠的地方,那裏是極寒極渾之地,發配到那裏基本上就是判了死刑。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第4張

爲什麼寧古塔能讓人如此害怕,光從它的地理條件就足以看出此地之恐怖。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常年冰封,算是我國最北的地方,又寒冷又貧瘠,既沒有棉衣又沒有足夠的糧食,凡是個正常人都很難在這裏生存下去。“寧古塔”不像是漢族的語言,的確它是用滿語翻譯而來,像這樣的荒涼地帶距離京城遙遠,如果犯人不能按時到達也會受到處罰。而犯人到達那裏的交通工具就是一雙腿,2500裏的路程基本上50天就要走完,每天要走50裏。犯人還要帶着重達數十斤的鐐銬,腳穿草鞋,路上還要防着豺狼虎豹和吃人的人,你說這發配路上難不難,還不如直接斬首呢,最起碼省得路上擔驚受怕還難逃一死。楊賓的《寧古塔雜詩》:“石磯圍平野,河流抱淺沙。”也可看出寧古塔的兇險與荒涼。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第5張

如果這一路上能夠安全地到達寧古塔,彆着急,考驗還在後面,寧古塔極寒風大,缺水還缺糧食,還有披甲人的欺辱與鞭打。披甲人就是投降當朝的士兵,本來生活在這種極寒之地就很委屈了,有奴隸來了,再不發泄一下自己心中的憤怒,恐怕要被憋死了。那些發配寧古塔的人其實也是爲了去開發邊遠之地,沒有罪的人肯定不願意去荒無人煙而又貧瘠的地方,但畢竟是本朝的疆土總不能荒廢了不是。

清朝滅亡之後 當初流放寧古塔的罪犯怎麼樣了 第6張

可是當清朝滅亡的時候,這些被清廷發配寧古塔的人已經沒有多少了,因爲清朝末年的時候內外交困,已經沒有心思處理流放寧古塔的犯人。留在寧古塔活着的人基本上也都年事已高,並且已經適應了當地的地理環境,在這裏皇帝也鞭長莫及,自己想幹什麼幹什麼。再加上後期清廷也加大了對寧古塔的開發力度,這裏可以出產糧食,生活的也算有滋有味。

結語:呆在寧古塔的人,無論是犯人還是官員,處境基本上一樣,久而久之也都相處得還不錯。所以那些犯人寧願留在寧古塔,永久的在那裏紮根繁衍後代。

參考文獻: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大清律例》

《寧古塔雜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