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振爲什麼要明英宗親征?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有人質疑

王振爲什麼要明英宗親征?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有人質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防禦北元(以下含瓦剌等各種名稱),明朝在與北元交界處設置了九邊。其中九邊之首就是拱衛京師的宣府鎮。在宣府鎮東南方向,就是現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東郊,有一個小小的城堡,570年前,也就是公元1449年,在這裏發生了差點動搖明朝國本的大事變,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振爲什麼要明英宗親征?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有人質疑

土木堡,其實真正的叫法是土木驛堡。爲什麼叫“土木”呢?原來這裏叫統漠鎮,建堡於永樂初年。“統漠”不太好寫,後來叫順口了,就成了筆畫簡單的土木。土木堡以及附近的雞鳴堡和榆林堡介於宣府鎮與京師之間,號稱京北三大堡。宣府鎮是九邊之首,轄區內遍地都是這種軍事用途的堡,但土木堡青史留名,和明英宗朱祁鎮有解不開的關係。

公元1435年,在位僅十年的宣宗朱瞻基駕崩後,皇長子朱祁鎮繼位。因爲只有10歲,不能理政,朝政由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號稱女中堯舜的太皇太后張氏(仁宗張皇后)實際攝政,局面還算清明。

三楊最後去世的是楊溥,死於1446年。而張太皇太后幾年前就駕崩了,再沒人管日漸長大卻又親近太監的朱祁鎮了。而朱祁鎮最信任的太監,無疑就是王振。王振不是從小入宮當太監的,之前是個秀才,可一直沒考上功名。獨木橋實在擠不進去,王振一狠心,進宮做了太監。

明宣宗很喜歡生性狡黠的王振,慢慢提升他的級別。王振就和年幼的英宗在一起,這讓英宗對王振有很大的心理依賴。這種依賴是家傳的,英宗的寶貝兒子憲宗朱見深,也對年長自己19歲的宮女萬貞兒有極大的心理依賴。三楊去世後,王振之於英宗的關係,有點類似唐末大太監田令孜與少年僖宗的關係,基本上就是家長的角色。這次英宗親征,就是王振在背後慫恿的結果。

北元有個順寧王脫歡,臣服於明朝。本來沒什麼大問題,但到了1439年,脫歡的兒子也先繼承父位後,兼併大漠諸部,對明朝構成了很大威脅。以明朝的綜合實力,也先不敢過於放肆,畢竟北元的生活物資還需要與明朝貿易。事情壞在王振身上,王振沒有滿足也先多報的請賞數額,馬匹貿易的價格也砍掉25%。

王振爲什麼要明英宗親征?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有人質疑 第2張

有人會說,這事錯不在王振,是也先不遵守規矩。這話表面上有道理,但在國家層面的“交易”中,沒有是非曲直可講的,只能講利益。本來也先就就想機會挑釁明朝,如果理智些,可以滿足他,但同時也要敲打他。王振當權,很多人不滿,所以王振是願意激怒北元,然後與之一戰。戰勝後,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就不會有人再質疑。王振爲什麼要英宗親征,大致就是這個原因。他要立威,但自己當時威望還不夠,只能領着英宗,挾天子以令諸侯。

也先分兵四路進攻明朝,其中也先自己帶主力進攻同爲九邊之一的大同。大同的明軍慘敗,幾乎丟光了大同周邊的城堡。王振發現了“商機”,這纔有了英宗率50萬軍隊親征大同。很多大臣反對親征,比如兵部侍郎于謙等人。而客觀上,親征問題不大,只要有個懂軍事,至少能聽進去勸諫的主事人就可。

兵部尚書鄺埜本來希望英宗大駕住進居庸關,居中調度,可保皇帝安全。王振急於立威,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強行把英宗拉到了四面沒着落的土木驛館。水源被也先控制,明軍爲了爭奪水源而內部廝打,也先乘機進攻。明軍已失戰機,被北元打得一敗塗地。王振雖然被人打死,但英宗也成爲了俘虜。要不是于謙力挽狂瀾,立郕王朱祁鈺爲帝,穩定人心,打贏了京師保衛戰,明朝早成了北宋第二。

不過,土木堡敗得太慘。作爲明軍精銳的京師三大營——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全部被殲,這導致了明朝在與北元的對峙中已明顯不佔優勢,一百年後(1550年),北元的俺答汗又在京師城外耀武揚威,把嘉靖嚇個半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