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鎮爲什麼會對奸宦王振沒有絲毫怨恨?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鎮爲什麼會對奸宦王振沒有絲毫怨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朱祁鎮的故事。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大舉入侵明朝邊境,大明舉朝震驚,唯獨宦官王振興奮異常。王振就是那個從小陪同朱祁鎮的宦官,因爲朱祁鎮的寵信,王振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鎮爲什麼會對奸宦王振沒有絲毫怨恨?

隨着張太皇太后去世,輔臣楊士奇、楊榮、楊溥失去權柄,王振竊取了國家大權,甚至明英宗朱祁鎮也對其言聽計從。

史料記載“王振,蔚州人。少選入內書堂。侍英宗東宮,爲局郎。初,太祖禁中官預政。”王振之所以受寵,源自在英宗小的時候,王振是英宗的陪讀,也算是老師,常年朝夕相處,遂成爲皇帝的親信。

王振權勢、地位、錢財都有了,就差一樣,軍功。作爲一個有理想的宦官,王振也想體驗一把金戈鐵馬、擊鼓震天的戰場,瓦剌大軍壓境,於是王振慫恿英宗朱祁鎮親征。二十萬明軍倉促上陣,總指揮則是沒有絲毫作戰經驗的王振,結果可想而知。

土木堡一役,由於王振的錯誤指揮,明軍慘敗,好的結果是王振也死了,棘手的問題則是朱祁鎮被俘虜。朱祁鎮在瓦剌軍營囚禁了一年,堂堂大明的皇帝陛下,這屈辱和苦難也非一般人能忍受的,而朱祁鎮堅持了下來,直到回到京城。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鎮爲什麼會對奸宦王振沒有絲毫怨恨? 第2張

明英宗朱祁鎮史料記載“英宗復辟,顧念振不置。用太監劉恆言,賜振祭,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賜祠曰精忠。”

公元1457年,朱祁鎮復辟成功,再次成爲大明皇帝,而朱祁鎮對王振仍念念不忘,甚至爲王振辦葬禮,修祠堂。究其原因,朱祁鎮被俘和土木堡之敗,都是由王振胡亂指揮導致的,朱祁鎮爲何對王振卻恨不起來呢?土木堡之變責任不全在王振

王振雖然當時權傾一時的宦官,但滿朝文武這麼多人,王振一人能控制所有人嗎?其他人都對王振言聽計從嗎?非也。張太皇太后已經去世,權臣楊榮也去世了,而楊士奇、楊溥還活着,哪怕他們已經老病,就不能豁出去一回?

除了三楊之外,英國公張輔同樣位列其中,張輔是四朝老臣,早年跟隨朱棣靖難、橫掃漠北,平定安南,聲譽和威望極高,爲何在土木之變前後,張輔卻沒有阻攔,任憑王振胡作非爲?

王振對土木之變要負主要責任,其他人同樣要負連帶責任。

二十萬明軍,數不清的將領,且當時是明軍正是全盛時期,爲何就輕易讓王振大權在握?可能有寫時候,沉默纔是最可怕的。實際上,我們都不是土木堡之變的見證者,我們只能憑藉史書來推測,戰爭的局勢瞬息萬變。以王振的能力,指揮千軍萬馬實在太難爲他了。王振很早就開始服侍朱祁鎮,感情深厚

朱祁鎮繼位的時候年僅九歲,這個年齡段,現代的孩子還在上小學,離着上班工作還早呢。而朱祁鎮則已經是一國皇帝陛下,他幾乎沒有所謂的童年生活, 也沒有遊戲和娛樂,他面對的是一幫正嚴令色的大臣,咄咄逼人的奶奶,一個諾達的帝國。

這是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所無法承受的,身爲皇帝,他要學習很多東西,比如經史、策論、時政。皇家教育資源是相當雄厚的,而朱祁鎮是否樂意接受老師的訓導、大臣的督促、逆耳的忠言?在我看來,年幼的朱祁鎮對此絕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此時此刻,朱祁鎮是孤獨的、無助的,於是乎宦官成了朱祁鎮最好的朋友。王振很早就開始服侍朱祁鎮,並且王振善於察言觀色,對朱祁鎮投其所好,隨着時間的流逝,朱祁鎮和王振的感情也愈發深厚。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鎮爲什麼會對奸宦王振沒有絲毫怨恨? 第3張

對於朱祁鎮來說,王振既是老師也是朋友,甚至還是親人。假若自家親人犯了錯,是該大義滅親呢,還是該寬容諒解,想來只要不是什麼致命的錯誤,一般人都會選擇後者。只要感情足夠深,是可以做到幫親不幫理的,這種情況下,哪怕王振釀成再大的災難,朱祁鎮也不會記恨他。是王振讓朱祁鎮有了皇帝的尊嚴

朱祁鎮在明代皇帝中能力很一般,張太皇太后生前,朱祁鎮要聽張太皇太后的,要聽顧命大臣的,幾乎沒有什麼權力。作爲一國皇帝,上天的兒子,竟然還聽從他人的指揮,這明顯讓朱祁鎮很不痛快。

而王振則給了朱祁鎮發號施令的權力,一方面王振對皇帝的命令言聽計從,這無疑給了朱祁鎮信心,另一方面王振借皇帝的手,打壓政敵,誣陷大臣,這同樣樹立了朱祁鎮的威信。史料記載“帝方傾心向振,嘗以先生呼之。賜振敕,極褒美。”

皇帝對王振很尊重,還經常以先生稱呼,賜給王振的敕書,全是褒獎之辭。正是有王振的存在,朱祁鎮才感受到了皇帝的威嚴和權力,從始至終朱祁鎮都對王振有感激之情。王振請求朱祁鎮親征之時,朱祁鎮馬上就答應了,不論戰爭成敗,朱祁鎮都不會怪罪王振。朱祁鎮並沒有怨恨任何人

王振只是一個宦官,雖然他能權傾朝野,但這一切都是朱祁鎮給的。在明代皇帝想要廢掉宦官,那十分簡單,正德年間,朱厚照的一句話就廢掉了大宦官劉瑾。宦官的權力來自皇權,宦官本身不能生育,也沒有家室,一切都必須依附於皇帝。

親征是王振提議的,而下命令的卻是英宗朱祁鎮,年輕的朱祁鎮當然不懂軍事,但從其被俘的表現來看,他並沒有怨恨任何人。史料記載“初,師既敗,上乃下馬盤膝面南坐,惟喜寧隨侍。”

在得知土木之敗後,朱祁鎮並沒有慌張,而是下馬向南盤膝而坐,只有一位宦官陪同。雖然朱祁鎮能力不足,屢次犯錯,卻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帝王,面對敵人的威脅,他不卑不亢,甚至還敢和敵人分庭抗禮,表現出一國君主的氣度和勇氣。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鎮爲什麼會對奸宦王振沒有絲毫怨恨? 第4張

想來朱祁鎮一定知道戰爭失敗的原因,如果追究起責任來,朱祁鎮是一定得背這個鍋的。王振是你寵信的,權力是你下放的,軍隊是你讓王振指揮的,幾十萬軍隊灰飛煙滅,豈是一個宦官就能做到的?

皇權是老朱家的,朱祁鎮就必須承擔責任。從朱祁鎮回到京城,到他復辟成功,朱祁鎮都在南宮被囚禁着,對此朱祁鎮並沒有怨恨誰,他只想陪着愛人繼續活下去,僅此而已。如果不是朱祁鈺咄咄逼人,朱祁鎮是不想爭奪皇位的。

朱祁鎮不是個靠譜的君主,他寵信奸佞、小人,導致本身盛世的明帝國,險些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朱祁鎮也是個有骨氣、意志堅強的皇帝,他被俘在敵營,不卑不亢、堅貞不屈,也同樣令人欽佩至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