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鬥花的起源甚早,唐朝時期則演變成一種怎樣的習俗?

鬥花的起源甚早,唐朝時期則演變成一種怎樣的習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鬥花,又稱鬥百草、鬥草。起源甚早,周代《詩經》中就有兒童用車前子草鬥草嬉戲的歌謠。鬥花一般是指一種拉扯花草的遊戲,不過在唐朝則多指貴族婦女的一種習俗,春時以戴插奇花爭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鬥花的起源甚早,唐朝時期則演變成一種怎樣的習俗?

鬥花鬥草的玩法就是比較花草的韌性,讓兩根花莖或草莖交叉,兩人各捏其兩頭,用力拉扯,直至一方的花草被拉斷爲止,以不斷的一方爲勝。

到了南北朝,鬥百草在南方演變爲節期,每到農曆五月五日,民間百姓除了食糉子、飲雄黃酒、舉行賽龍舟外,還形成玩鬥百草的習俗。鬥花鬥草一般多是屬於孩童和婦女的遊戲。歷史上,鬥花草也不限於五月,這是因爲春天裏鶯飛草長,百花盛開,鬥戲的材料具備且充足,自然就可着手玩耍了。

唐代的京城長安,婦女盛行的是一種簪花於鬢髮的鬥花比賽。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士女,春時鬥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爲勝。”這些花大多是庭院中人工精心栽培的,而上流社會和豪門之家,則更是不乏名貴品種,每當春日盛開之時,她們插花滿頭,誇富鬥豔,美不勝收。

其他許多地區的民間也有這種鬥花之戲。例如,敦煌的婦女,春日裏簪花鬥新鬥奇也非常盛行,而這些花多是從林野中採摘來的。

五代十國時,宮廷中還出現皇帝與宮女玩的鬥花遊戲,互鬥所採花草的品種數量,以多者爲贏家。

《劉賓客嘉話錄》記雲:“晉謝靈運須美,臨刑,因施爲南海祇洹寺維摩詰像須。寺入寶惜,初不虧損。中宗朝,樂安公主五日鬥草,欲廣其物色,令馳騎取之。又恐爲他所得,因剪棄其餘,令遂無。”

鬥花的起源甚早,唐朝時期則演變成一種怎樣的習俗? 第2張

從文中看,當時鬥百草又出現了新的方式,這就是互鬥所採花草的品種數量,多者爲贏家。只是美須並非花草類,樂安公主使人專程去南海取晉人謝靈運臨終施給寺院而保存下來的美須,作爲百草之一,以較勝負,令人費解。又據《清異錄》卷二載,南漢後主劉鋹,春深時節,令宮女玩鬥花之戲。

玩法是,每日凌晨開後苑,讓宮女到苑中花園採摘花草,過不多久,由後主號令同時回宮,鎖上園門。吃罷早飯,讓宮女們集合於殿中,互比所採花草品種的多寡,輸者判罰。每天各大門由宦官把守,宮女出入都要搜身,還要覈對姓名,法制甚嚴,以致當時人稱“花禁”。後主劉鋹,史載他在位時,朝政腐敗,宦官擅權,他僅做了四年皇帝,就被宋兵攻下京城番禺(今廣東廣州),繳械投降。

鬥花草其實這時已並不限於五月,劉鋹“花禁”舉行於春三月,便是一例。這是因爲,春天裏鶯飛草長,百花盛開,鬥戲的材料具備且更見充足,自然就可着手玩耍了。如貫休《春野》詩:“牛兒小,牛女少,拋牛沙上鬥百草。”由詩題看,說的是春天裏的鬥草。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詩:“社下燒錢鼓似雪,日斜扶得醉翁歸。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說的是春社日裏的鬥草。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說的是日裏的鬥草。

古代婦女爲了增添輸贏的刺激性,有時還會取下頭上的金釵或玉墜兒作爲賭注相搏。唐鄭谷詩:“何如鬥百草,賭取鳳凰釵”,宋王安石詩:“共向園中尋百草,歸來花下賭金釵”,即是這一情形的寫照。有意思的是,民間男女藉此鬥花的機會,自由交往,選擇心目中的情人,比翼齊飛,成全了多少百年好合的幸福家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