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古時對避諱如此重視?他們採取了哪些方法避諱?

爲什麼古時對避諱如此重視?他們採取了哪些方法避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古人的“避諱”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避諱”在古代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諱”就是指名字,但也不是所有人的名字,一般來說,指的是當時代的君主和自己的尊長的名字,而對於這些字眼,自己絕不可以隨意念出來,就是諧音一般也不可以。那麼,爲什麼古人要對避諱如此重視?爲了避免那些不能念出來的字眼,他們又會用一些什麼樣的辦法呢?

爲什麼古時對避諱如此重視?他們採取了哪些方法避諱?

避諱,有一條總則,記錄在《公羊傳》中:“春秋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具體來說,就是聖人、君主、官員、父母等。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要避,例如對於父母,當然就只是子女要避自己父母的名諱,對於官員,當然就是當地的百姓要避當地的官員。但是爲了這一個規矩,也曾經出現過不少趣事。

例如,現在很多人總會“轉發錦鯉”,儘管只是一種願望,但還是希望能夠帶來好運,有喜事舉辦宴會的時候,鯉魚也是一定要出現的一道菜。但是,鯉魚的“鯉”可是和大唐皇室“李”字諧音的,如果你在唐朝想吃鯉魚,那豈不是“吃李”?因此,唐朝不允許吃鯉魚,就算不小心釣魚釣上鯉魚了,也必須即刻放生。

爲什麼古時對避諱如此重視?他們採取了哪些方法避諱? 第2張

那麼有人要問了,明朝可怎麼辦?“朱”可是與“豬”諧音,難道人們還不能吃豬肉了?豬與鯉魚可不是一個概念,不吃鯉魚沒關係,不吃豬肉怎麼可能?這一點不需要擔心,因爲豬在古代有另外一個名字,“彘”。還記得鴻門宴,項羽賞賜給樊噲的“彘肩”嗎,那就是豬肘子。

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裏記載過一則趣事。某地太守名爲田登,因爲與“燈”諧音,因此不允許當地百姓叫“燈”,只能叫“火”。正月十五那天,按照慣例擺花燈,於是貼出告示“放火三日”。這一下子,誰能想起來這是要避諱,都以爲是真的要放火,不少人都趕着逃命去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也是從這裏來的。

爲什麼古時對避諱如此重視?他們採取了哪些方法避諱? 第3張

而遇到父母名字的,就更有意思了。有個學生因爲父親名字中有“谷”,每次讀書的時候都會把“谷”改成“爹”,五穀成了“五爹”,百穀成了“白爹”,同窗不由得笑他,你究竟是有多少個爹啊?

除此之外,還有同義替換的方法,例如用人來代替民,用於李世民,還可以加減筆畫,《琅琊榜》中主角避諱母親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