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軍的實力如何?爲何在甲午戰爭中不堪一擊?

清軍的實力如何?爲何在甲午戰爭中不堪一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甲午海戰清軍爲何不堪一擊?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894年,在我國黃海附近當時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海軍和日本海軍打了一場大仗,雖然此時的清朝經常飽受列強欺負,可是放眼當時的世界來看,清朝也屬於一個強國,而日本在當時的西方列強眼裏,也屬於“未開化”,在開戰之前,西方列強很多的都是將寶押在了清朝身上。

可是最後的結果卻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世界第六的北洋海軍居然輸給了日本海軍,而戰後日本也憑藉清朝的賠款最終進階成爲世界列強,很多人將甲午海戰的失敗歸咎於清朝的不堪一擊,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

戰前對比,清朝和日本

公元1840年,“天朝上國”的美夢終於在道光時期被揭開了,在這之前當了幾千年的世界老大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被列強給摁在地上摩擦了,當清朝還在用弓箭戰馬和人對決之時,西方列強早已進入了熱兵器時代。

清軍的實力如何?爲何在甲午戰爭中不堪一擊?

當然了,捱揍歸捱揍,清朝也是吸取了一部分教訓,在此以後以恭親王爲首的大臣對清朝進行了一次“手術”,這就是著名的洋務運動,當時清朝統治者並沒有從根上認識到問題,清朝的失敗不單單是技術,更主要的是思想,當西方列強早已經脫離了封建社會,而清朝卻還在“家天下”的思想之中。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大臣開啓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歷史稱其爲“洋務運動”,而在1888年,著名的北洋海軍成立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象徵着中國海防力量更進一步。

到這我們暫時把目光從清朝這邊移開放到彼時的日本身上,從這個民族的特性來說,他一直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早在唐朝時期,日本就對當時的中國有覬覦之心,在“白江口之戰”中大唐殷實的國力給了日本一擊重創,從此心甘情願地給做“小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明朝末年。

可是隨着西方列強的到來,不但清朝的大門被大炮給轟開了,在當時日本的大門也被列強的炮火給轟開了,和清朝一樣,日本自此之後也決定向西方學習。

但是比起當時的清朝來說,日本學習得更徹底,他不但學習了西方的技術連西方的思想和政治制度也一併學去了,當清朝還沉浸在“家天下”的觀念之中,日本則因爲制度上的先進漸漸開始超越了中國。

而且當時的日本也再一次露出了獠牙,在甲午之戰爆發前,打算以朝鮮等地爲根基然後一步步蠶食中國,當年的朝鮮總督袁世凱看破了日本的這一層圖謀,可惜的是未被採納,最終朝鮮被日本吞併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同時與清朝的改革相比的是,當時的日本在思想上也很徹底,當慈禧太后還在爲生日宴會和海軍裝備而糾結之時,日本明治天皇帶頭節衣縮食向西方列強購買軍艦大炮,而民衆踊躍捐款。

在甲午海戰開戰之前,兩國的差距就已經顯露了,我們就從這個裝備之上就可以看出:

北洋海軍共有軍艦78艘、日本海軍共有軍艦31艘;北洋海軍和日本海軍魚雷艇數量同,都是24艘,日本海軍還擁有武裝商船4艘;北洋海軍艦船總排水量8萬餘噸,日本海軍艦船總排水量近6萬噸.。

從整體上看,北洋海軍的規模遠大於當時的日本,這就說明了當時清朝在國力上還是遠遠超過日本的,可惜的是雖然數量上清朝佔據優勢,可是無論是質量還是武器之上,清朝差的都不是一星半點。

清軍的實力如何?爲何在甲午戰爭中不堪一擊? 第2張

因爲清朝在數量上雖然佔據優勢,可是當時北洋海軍的艦船大部分都是老舊艦船,在甲午海戰開戰之前,清朝已經有將近7年沒有換裝備了;而在1890年,日本纔剛剛又訂購了一批裝備。

而在噸位之上,當時的日本1000噸以上的艦船有22艘,而清朝卻只有10艘,雖然巨大噸級的艦艇數量比日本多一點,但作爲主要作戰力量的大中型艦艇在數量、質量上都遜於日本。

從技術裝備上來看,此時的清朝已經是遠遠落後於他們曾經的“小弟”了,可以說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軍事思想上的落後

在1894年的甲午海戰之中,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4個半小時就宣告結束,在開戰之初,作爲當時清朝巨無霸的鎮遠和定遠以雁形陣的方式攻擊日本聯合艦隊的後方船艦。

可是就在戰鬥開始一小時之內,作爲主力的定遠艦就遭受了重創,而甲午海戰的指揮丁汝昌因而受傷,這一下子就讓處於黃海海戰之中的各部隊沒了主心骨,在之後的戰鬥之中開始各自爲戰,而在兵法上來說這就屬於“兵家大忌”,因爲這有利於日本的各個擊破。

誠然,在甲午海戰之中,清朝的將士們很英勇,比如當時致遠艦的管代鄧世昌,在下午三點的戰鬥之中,定遠艦遭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圍攻,一時之間情況岌岌可危,於是乎就在這種情況之下,致遠艦主動幫助定遠艦扛日本聯合艦隊的炮彈,定遠艦一時之間倖免於難,可是致遠艦卻悽慘了,他的裝甲厚度本身就不及定遠艦,最終被打了個七零八落。

在日本的瘋狂進攻之下,致遠艦各處船身進水,爲了報效國家,鄧世昌決定發動自殺式攻擊向吉野撞過去,可是一顆魚雷連給鄧世昌自殺的機會都沒有,最終致遠艦陷入了危急。

清軍的實力如何?爲何在甲午戰爭中不堪一擊? 第3張

而致遠艦的沉默把後方濟遠艦的管代方伯謙嚇傻了,立馬帶着濟遠艦撤退,這一下子直接讓北洋海軍的側翼暴露給力日本聯合艦隊,此時天平開始向日本方面傾斜了。

而日本決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術攻擊兩艘巨無霸鎮遠、定遠。

在甲午戰爭之中,日本方面的戰術雖然稱不上多高明,可是相比而言清朝卻更加是一團糟,在當時清朝雖然購買了西方的艦隊,可是戰術思想還從未跟上,這就好比民國時期的“德械師”,有行卻無其神。

從洋務運動開始,清朝在見識到了西方堅船利炮的厲害之後,加大了對海軍的投入,在甲午海戰之前,清朝總計投入了白銀7000萬兩,而同時期的日本只有3000萬兩。

然而雖然如此投入,可是清政府的腐朽註定了這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1885年,清政府創立了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可是按照清朝自己的傳統,這裏面的官員大部分都是旗人,從大臣到部院,根本無一人精通海軍的業務和知識,這就是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

而在後期運作之中,這個部門更是漏洞百出,由於當時清朝內部山頭林立導致海軍部門實際效率低下,海軍的軍餉遲遲發不出來,而艦船更是遲遲得不到更新,在這個時代艦船服役達十幾年的比比皆是,然而在那個時代技術可以說是一天一個變化,你和別人相比落後幾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清軍的實力如何?爲何在甲午戰爭中不堪一擊? 第4張

而除了這兩項之外,如何管理北洋海軍,如何訓練海軍更是一竅不通,比如海軍艦隊之間如何協同作戰,陸軍和海軍之間如何形成密切配合的作戰體系,這都沒有良好的決議。

而相反,當時的日本則在海軍建設上付出了很多,當時日本則在海軍建設上付出了很多,當時日本的海軍省除了大力購買炮艦之外,更是對海軍省的建設下了重力氣,學習當時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從內部對體制進行多達23次改革,而對內也有一套培訓機制。

正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氣之下,形成了兩種差異:當時的日本在海軍建設方面也並不成熟,所以很多地方也有些雜亂無章,但是比起清朝當時更不科學的訓練方式,日本的顯得比較井然有序了。

在甲午海戰之中,雖然清朝海軍將士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悲歌,可是大清王朝卻是江河日下,最終世界第六的北洋海軍遭受了重創,甲午戰爭高額賠款又一次壓倒了人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