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在司馬遷的眼中,韓信的地位和評價都不高?

爲什麼在司馬遷的眼中,韓信的地位和評價都不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韓信的故事。

韓信,身爲劉邦建立漢朝的功臣,同時也是“漢初三傑”之一,在軍事方面,韓信的確是有着過人的能力,如果沒有韓信,劉邦統一天下的願望就太難實現了。然而,在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同爲漢初三傑的蕭何和張良都被列入“世家”,但是韓信卻只能入“列傳”,這是爲何?爲何在司馬遷的眼中,韓信的地位和評價都不怎麼樣呢?

爲什麼在司馬遷的眼中,韓信的地位和評價都不高?

史記有五個體例:本紀、書、表、世家、列傳。除了書是記錄制度方面的之外,剩下的四個體例都是以人物爲中心。本紀主要記錄的是宰治天下者,世家是功臣或者諸侯,列傳是傳奇人物。雖然大體上是這麼個標準,但是也有例外,這種例外也隱含着司馬遷對他筆下人物的褒貶。

1.蕭何完全有資格列入世家。史記之中的蕭何不是蕭丞相世家,而是蕭相國世家,說明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蕭何的朝廷之中的位極人臣。而且蕭何也是本身漢朝功勞最大的功臣。蕭何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的家族之中的十幾口人都跟着劉邦出生入死。

爲什麼在司馬遷的眼中,韓信的地位和評價都不高? 第2張

劉邦的每一次失敗都是蕭何在關中向前線輸送兵卒和糧草,才能保證劉邦在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的滿血復活。陳豨謀反,位於長安的韓信想要和陳豨裏應外合,呂后聽從蕭何的計謀才除去韓信,再一次穩定住了大漢的江山。

他的眼光非常有遠見,他爲劉邦舉薦了韓信,纔有了後來的大漢;入關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搶奪珠寶,唯獨蕭何收集秦留下來的典章制度以及天下地圖,有了這些,劉邦纔不至於像項羽一樣疲於奔命。凡此種種功績,列入世家綽綽有餘。

2.張良是韓國的貴族,而且幾次解救劉邦於危難之中。劉邦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他手下人幾乎都遭受過他的辱罵,唯獨張良是一個例外。劉邦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幾乎都是第一個想到張良,然後非常恭敬的對張良說:爲之奈何?(該怎麼辦啊),張良每次都能讓劉邦從危難之中擺脫出來。因爲出身富貴之家的緣故,張良這個人對金錢和財富都不是很在意。

劉邦封給他的地,他不接受,送給他的珠寶,他全部都贈與別人。他僅僅接受了留侯的稱呼。因爲戚夫人的緣故,劉邦三番五次想要廢除劉盈而立趙王如意爲太子,最終張良暗中運作,才讓劉盈地位得以保留。帝王家和普通家庭不一樣,太子的廢立直接關乎到國家的命運,但是漢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實在是禁不起折騰了。張良的功績列入世家也是綽綽有餘。

爲什麼在司馬遷的眼中,韓信的地位和評價都不高? 第3張

3.韓信爲漢打下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創立了不世之功業,按照常理因該是楚王信世家或者淮陰侯世家,但是他的傳記是淮陰侯列傳。公平嗎?或許不公平,但是把他降爲列傳隱含着一種批評。

韓信的出身貧寒,卻是一個貴族。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忍讓,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顯露自己的才華,所以寧願受胯下之辱,卻能在死刑的時候臨危不懼,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勇氣。他爲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在自己實力最爲強大的時候都沒有選擇背叛漢,但是天下太平了,他卻想着造反。

他所做的一切都違背了常理,自立爲齊王的時候,蒯通苦口婆心的勸他逐鹿天下,他總是回絕,說明他四軍事天才,但是對於時局的把握是那樣的不敏感。最後因爲反叛,落的三族盡滅。他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機會,雖然留下了名字,但是不能成爲智者,於是司馬遷將他降爲列傳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通過三個人的對比,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三個人性格的不同。蕭何是一個圓滑的人,很精明,對於大局的判斷很有眼光;張良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怎麼應用自己的智慧去幫助劉邦,知道怎麼樣功成名退;韓信是一個驕傲的人物,他有才華與天賦,卻不能夠在時局之中做出正確的判斷,一再延誤了機會,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斷送了性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