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金聖嘆的遺書上面寫了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金聖嘆的遺書上面寫了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金聖嘆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金聖嘆很多人都聽說過了,是明朝末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學家,也是一位文學批評家,他最廣爲流傳的事情,可能還是他被斬首之後,從耳朵裏面滾出兩個紙團,一個上面寫的好,另一個寫的疼吧。這件事情雖然可信度並不是很高,但是卻爲金聖嘆的人生留下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而在金聖嘆臨死之前,卻的確是有一個16字的遺書,只是上面的內容至今沒有破解,究竟他的遺書上面寫了什麼,又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金聖嘆的遺書上面寫了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1.金聖嘆人物簡介

金聖嘆(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金聖嘆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

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爲江南士人佳話,亦爲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爲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金聖嘆爲人孤高,率性而爲,個人主義,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譏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他自幼學佛,勸人向善,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放任,又有儒家的入世衝動。他深感人生只是大夢一場,全然虛幻,短暫易逝,充滿煩惱失意,一切都不可恃,嚮往閒適平和的田園生活。他把男女之情與其他人情區分開來,強調其中必然含有色慾,出於自然,聖人禮制亦不廢情慾。

他亦不失儒生身份,期待有用於世,敬佩杜甫的忠君愛國,特別認同孔子弟子曾點。曾點以無意仕宦與嚮往自由而著名,爲孔子所讚歎,金聖嘆特此取字爲“聖嘆”。

政治思想上他傾向保守,批評明末官府苛政,同情被欺壓的百姓,甚至主張官逼民反,但認爲王命和禮法終不可違,對盜匪大肆譴責,特別討厭梁山泊首領宋江。

金聖嘆的遺書上面寫了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第2張

2.金聖嘆的16字遺書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爲曹雪芹,這樣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其實素材毫無疑問也來自於生活,在曹雪芹構思和創作時,有一個人就給了他靈感,此人就是大才子金聖嘆。或許他的名聲沒有江南四大才子大,但此人的才華絕不亞於四大才子,他曾經爲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爲江南士人佳話,也成爲了紅樓夢的素材之一。

金聖嘆,明朝末期人物,他的童年非常貧困和孤獨,因此從小便勤奮好學,博覽羣書,他非常喜歡閱讀,尤其是《水滸傳》,按照他的才華考取狀元可以說是不在話下,但是天生傲骨的他在考取秀才之後便沒有再參考了,和大多數詩人一樣,他並不喜歡官場生活。

金聖嘆每天的生活就是穿梭在各種詩文書籍之中,而他最喜歡的就是對這些文章進行批註,對於他的文章,明朝有這樣一句話形容:此非凡人也,或爲神靈邪。意思是金聖嘆寫出的文章是受了神明的指示,已經超脫於凡俗了,可見他的才華厲害到何等地步,但這樣的才子在人們的眼裏無疑是“怪人”、“瘋子”。

對於這種大才子來說,縱使受到了萬人尊敬,但卻是知己難求,直到遇到了順治帝。順治帝聽聞民間有這樣一個怪才子,於是特地去找了他的文章看,沒想到這一看,順治帝就對他充滿了敬意,並說道此人是高手,莫以當下文章眼光來看他,這讓金聖嘆非常高興,他的才華受到了肯定,他得到了皇帝讚賞。

金聖嘆從此便對順治帝非常感激,但讓人悲傷的事發生了,順治帝在1661年去世了,聽聞這個消息,他在順治帝的墓前痛哭,這一舉動引來了很多江南士子,這些才子爲了抵抗當地縣令的嚴刑峻法,便和金聖嘆一起在順治帝墓前哭了起來。

可是這件事傳到了新任皇帝也就是康熙的耳中,當時康熙爲了打擊江南士族的勢力,便以“擾到先帝之靈”爲由,要將金聖嘆和那些才子全部斬首,在臨刑前,金聖嘆便提出給自己兒子寫遺書的心願,由於監斬官對他的名聲早有耳聞,便同意了,就這樣大才子金聖嘆永遠離開了世界。

可是他留下的遺書卻是一個不解之謎,因爲他的遺書只有16個字:吾兒切記,豆乾與花生同食,有火腿滋味。金聖嘆的兒子按照遺言去嘗試了,但發現並沒有這種味道,雖然請教了很多人,但無人知曉其中含義,這個謎團一直到今天都無人解開,無人能懂。

金聖嘆的遺書上面寫了什麼?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第3張

3.豆腐乾與花生同嚼有火腿味什麼意思

金聖嘆因文廟案被問斬。臨死前說: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道!最後刀起頭落,從其耳內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關於金老師的遺言,其實有好幾種說法,一說是“花生米與豆乾同嚼,有火腿的滋味”,另一說是“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

不知因爲什麼,還是“火腿滋味”的說法流傳得比較廣。汪曾祺的《隨遇而安》裏提到的是“火腿”,人民網文史頻道的一篇關於金聖嘆遺言的文章中,也講的是“火腿”。

金聖嘆同戲曲家湯顯祖、小說家曹雪芹有相似的生活理念和人格追求。他們都主張人要保持真性情。或如賈寶玉痛苦地糾結於自我與“社會我”之中,是調和兩種人格模式的活法?還是率性而行?或是放棄真實的我,做一個好孩子?其實誰都不能給出一定正確的答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