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遼國在澶淵之盟後,有宋朝進貢的10萬白銀,爲什麼最後還鬧饑荒?

遼國在澶淵之盟後,有宋朝進貢的10萬白銀,爲什麼最後還鬧饑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澶淵之盟後,宋朝每年給遼國進獻10萬兩白銀,遼國爲何卻鬧饑荒,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澶淵之盟是宋朝在有利的條件下,跟遼國簽訂的條約,條約簽訂之後,兩國互爲友邦,但是宋朝每年都要給遼國金線10萬輛白銀。當年的宋真宗趙恆,在聽到這樣的談判結果之後,簡直就是喜出望外。就這樣一場看似對遼國大爲有利的合約,在之後遼國卻經常鬧饑荒,這是爲何呢?

澶淵之盟對北宋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爲什麼宋真宗在聽到,每年給10萬兩白銀,就不用打仗,就喜出望外呢?因爲當時如果打仗的話,一年軍餉需要3000萬兩,歲幣只用10萬兩,也就是說宋軍一年的軍餉,就能跟遼國換來300年的和平,這也就難怪趙恆開心的要跳起來了。

遼國在澶淵之盟後,有宋朝進貢的10萬白銀,爲什麼最後還鬧饑荒?

澶淵之盟能夠達成,關鍵在於當時的宋朝處於優勢地位,遼國內部也有自己的問題。所以當時的遼國,也不敢獅子大開口,10萬兩的白銀,看似不少,但是在經濟超級發達的宋朝,一個大的商戶,一年都能夠賺到這麼多的錢,更別說對整個國家來說。

所以澶淵之盟讓宋遼保持了百年的和平,這對兩個國家都是非常難得的,並且這些歲幣對宋來說,簡直不值一提。對遼來說能不動兵戈就得到這麼多,對草原民族來說,已經算是鉅額財富了。並且在邊境貿易互通,雙方都陷入了極爲安逸的環境中。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於戈”牛羊漫山遍野,頭髮蒼白的老人家,都不認識兵戈,是這場盟約,對當時最爲積極的影響。

遼國國力爲何越來越弱

宋朝每年都給遼國歲幣,爲何遼國的國力還會越來越弱,甚至還經常的鬧饑荒。這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遼國贏得了兵戈,宋朝卻贏得經濟,10萬兩白銀多麼?對於個人來說,是非常多的,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遼國在澶淵之盟後,有宋朝進貢的10萬白銀,爲什麼最後還鬧饑荒? 第2張

宋朝被認爲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弱的一個朝代,動不動就要給別人送上歲幣,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宋朝真的是非常有錢。宋朝人口達到了一億,經濟佔全球的60%,平均一個人一年的收入在15000以上。宋神宗期間國庫的年收入在7070萬兩,到1.6億兩之間。

所以這10萬兩的歲幣,可能也就是宋朝皇帝,出去遊玩一趟的零花錢。宋朝人打仗不行,但是在做生意,發展經濟上面,絕對是無人能及,送給遼國的10萬兩白銀,他們能買到什麼東西呢?

遼宋當時互通有無,雙方的貿易是非常正常的,這些金銀,在送給了遼國之後,宋朝很快就會用先進的產品將金銀再換回來,甚至這些錢還不夠,遼國自然是越來越弱了。

澶淵之盟留給後世的借鑑意義

蔣復璁曾說澶淵之盟"影響了中國思想界及中國整個歷史"。澶淵之盟給宋朝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看似不公平的盟約,宋朝從一個納貢者的身份,隱隱的已經變成了一個扶貧大使。這件事情給宋朝帶來的借鑑意義就是,以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絕對不動兵。

遼國在澶淵之盟後,有宋朝進貢的10萬白銀,爲什麼最後還鬧饑荒? 第3張

這也造成了宋朝忽略了對兵甲的重視,其中給大金送去的歲幣最多,雖然每年都只是幾十萬兩,根本就不會影響宋朝的繁榮。但是宋朝越來越文弱,最後來了一個不要錢的蒙元,在沒有強大武力的支持下,宋朝徹底滅亡。

所以澶淵之盟後,宋朝每年給遼國進獻10萬兩白銀,遼國卻還是鬧饑荒,是因爲宋朝用強大的經濟基礎,拖垮了遼國。帶來的結果是,雙方都疏於兵甲訓練,遼國也從昔日的草原霸主,地位逐漸下降,讓大金乘勢而起。

宋朝對後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朝代,這個朝代所創造出來的經濟,是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都難以企及的。但是宋朝在兵甲上面,也輕視到了極點,甚至數次的俯首稱臣,成爲了這個朝代最大的污點。

這給我們後世帶來的警惕是,無論在任何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居安思危,越是在舒適的環境中,越是要警惕即將到來的威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