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天祥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文天祥有很多頭銜,比如文學家、政治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抗元名臣等等。在這衆多的頭銜中,最爲人所矚目的,應該就是“抗元名臣”了,因爲文天祥用了一生來抗元。

作爲南宋的狀元丞相,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起兵勤王。兵敗被俘後,面對敵人的種種利誘,文天祥寧死不降。

當對方要他寫信,勸降南宋另一抗元名將張世傑的時候,文天祥直接寫了首《過零丁洋》給他們。尤其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讓文天祥成爲捨生取義的楷模。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大家對於文天祥都很熟悉,卻很少有人知,文天祥還有兩個同母弟弟,文璧和文璋。關鍵是,他的兩個親弟弟,竟然還投降了文天祥這輩子最恨的元朝。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文天祥還默許弟弟降元。

據《宋史》記載,文天祥被處死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發現了他就義前所寫的絕命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既然他就義前,仍說自己今生無愧,爲何還會默許弟弟降元呢?

我們先從文家兄弟的經歷講起。文天祥一共有三個弟弟、三個妹妹,而其中一個弟弟文霆孫早逝,所以就剩下文璧和文璋。兄弟三人一起讀書,當文天祥考中狀元后,兩位弟弟也先後中舉。

之後,兄弟三人因入仕而各奔東西,可文天祥仍然常常寫信,教弟弟應該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德祐元年,元軍渡江侵宋,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聞訊後,立刻決定在贛州起兵勤王,並奏請讓弟弟文璧當自己的助手,兄弟正式開始並肩作戰。

不久,他們的祖母去世,文天祥由於戰事緊急不能回家,只好由弟弟文璧趕回去守孝。文璧剛剛陪伴一家老小回到老家,朝廷又命他出任惠州知州。爲了保證母親、妹妹,以及文天祥妻兒的安全,文璧便將一家人全部接到惠州。所以在兄弟三人積極抗元這段期間,文家人也是飽受顛沛之苦。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第2張

祥興元年,文天祥被俘,緊接着南宋滅亡。這也就意味着,文家兄弟從此刻起,正式失去了效忠的對象。這時候文璧和文璋兄弟倆,就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在他們前面只有三條路可以選:殉國、逃亡、投降。

首先南宋已經君死國滅,國土陸沈,殉國已無對象。其次文家人口衆多,且大部分是女眷,要逃亡起來很難,很容易被元軍抓住。最後爲了保證整個文氏家族,唯一能選的,就只有投降。

於是文璧和文璋商議之後,便以惠州城降元。即便如此,兄弟二人並不想爲元朝效力,所以帶着家人回到老家,打算就這樣隱居過一生。誰知元朝不肯放過文家兄弟這樣的人才,多次下詔要文璧到大都受封。

後來文璧被任命爲臨江路總管兼府尹,朝廷同時允許他去探望,當時正被關押在大都獄中的哥哥文天祥。當文天祥知道弟弟已經降元后,只寫了一首詩:

“去年別我旋出嶺,今年汝來亦至燕;弟兄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憐骨肉相聚散,人間不滿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橫蒼煙。”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文天祥並沒有責怪弟弟,反而在之後的時間裏,一直與弟弟保持着通信往來。而真正證明,文天祥默許弟弟降元的,是他給文璧兒子寫的信中,所表達的態度。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第3張

文天祥在信中寫道:

“吾以備位將相,義不得不殉國;汝生父與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他深知自己作爲南宋丞相,肩負爲國爲民的重任,所以必要時,只能以死殉國,這樣才無愧於宋朝亡君,無愧於宋朝遺民,無愧於自己的人生信條。

但文璧和文璋不一樣,他們所處的位置不同,在宋朝的影響也不同。作爲偏處一隅的地方官,只要曾經盡力爲國家付出過就可以了。當然國滅了,官員也可以選擇殉國。可南宋已經復國無望,就算賠上文家全族性命也是無濟於事。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選擇投降,才能保住文家全族的性命,留下文家血脈,才能將文家的精神傳承下去。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第4張

其實當初文天祥在獄中收到女兒的信,知道妻子和女兒都在宮中爲奴時,他便明白,只有投降,一家人才可能團聚。可他不能因爲自己的妻女,而喪失氣節,這樣做就太自私了。所以他纔會默許弟弟投降,這樣就能保住所有人。

但降敵這件事,畢竟不能被外人所理解。歷朝歷代有不少文人,都對文家兄弟一褒一貶,一邊頌揚文天祥捨生取義,一邊怒斥文璧、文璋賣主求榮,就連乾隆皇帝都指責說:

“子不知終弟受職,應難地下見其兄。”

既然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兄盡忠、弟盡孝”有何不可呢?難道真的要賠上文家全族的性命,才能算得上是“愛國”嗎?事實上,文璧選擇降元后,也做到了於國於家,無愧於心。

文天祥自己寧死不屈,爲何允許自己的弟弟投降? 第5張

首先爲了保衛全族,只有文璧一人做了元朝的官,文氏一族都隱而不仕。他上任後,盡心盡力救助南宋遺民,史書記載:

“念廣民兵後瘡殘,凡可以救民於水火與衣冠於塗炭者,盡心焉。”

可見他是不忠元朝君而愛民。

之後他設法買回文家祖屋,建立家廟,祭祀祖先。又爲哥哥文天祥建祠紀念,找回了流落在外的大嫂歐陽氏,將其接回家鄉安心養老。他還想盡辦法收集文天祥的作品,爲哥哥出版遺著。可以說文璧挑起了當家重任,盡心盡力照顧着文家全族。

可是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卻要揹負着“叛徒”的罵名。死多麼容易,但要在活着的時候,一面肩負於國於家的重任,一面忍受着世人的指責,纔是最不容易的。

因此今後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我會對文璧的降元之舉多一份理解,也能夠明白文天祥,爲何會默許弟弟降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