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弟弟們爲什麼變節投降?

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弟弟們爲什麼變節投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文天祥,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進士第一,成爲狀元。一度掌理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直言斥責宦官董宋臣,譏諷權相賈似道而遭到貶斥,數度沉浮,在三十七歲時自請致仕。祥興元年(1278年),在五坡嶺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達三年之久,屢經威逼利誘,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知道以下客觀事實,或許有些人會心寒:用血水撰寫勇敢和忠誠的文天祥的2個弟弟,一個降了元,另一個則脫離現實、隱退不仕。親哥哥那麼忠烈,弟弟卻作出了“有損”其英名的“齷齪事”。文天祥有三個弟弟:文壁、文霆、文璋。

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弟弟們爲什麼變節投降?

這其中文霆早卒;文壁小文天祥一歲,1278年冬季元軍猛擊文壁駐紮的惠州市,他開城投降,年末文天祥被俘虜;小文天祥十三歲的文璋,隨文壁投降,後歸隱不仕,在他哥哥被殺35年之後過世,壽終69歲。

元初,就有些人斥責文天祥的弟弟不足忠烈,還作詩譏諷:“江南地區見講好溪山,兄也難時弟也難;遺憾桂花如心思,南枝向暖北枝寒。”文天祥號文山州,文壁號文溪,溪山指兄弟二人;南枝與北枝也指兩個人,由於文天祥曾讀過“江上梅番禺自好,莫發枝北與枝南”的詩。

如果有時光隧道,我很想要去問一下這位作此詩的宋代流民:“你爲什麼不放棄?”我們中國人應對英雄人物,在持續的打動中,道德欽佩也通常升級。假如這類欽佩離開地面,缺失了人的本性基礎的瞭解和憐憫,就變成了殘酷的道德奢欲。或許有些人感覺,文天祥會斥責弟弟們。但是反過來,他很“瞭解”,文璋的躲避還是他勸誡的結果。

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弟弟們爲什麼變節投降? 第2張

文壁自訴投降的原因是:其一,不絕宗祀,文天祥兄弟倆一個早死,一個於戰爭中走散,文壁把自己的一個大兒子改姓給了文天祥;其二,文天祥媽媽身死他鄉,一直沒有下葬,必須舉遺體歸來;其三,有別於元軍剛侵宋代時的投降派,文壁降元之時,宋代事實上早已亡國,鬥爭的結果只有使同城老百姓跟隨遭遇。

那樣的託詞自然沒法讓道德審判者令人滿意,可是他的親哥哥遷就他。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廣州市,文壁也前去與哥哥道別,他是不是表述了自身的狂野,文天祥那時候的心態怎樣,都不知道的。

殊不知,文天祥有一首寫給弟弟的詩——《寄惠州弟》,後代能夠窺探一二。詩裏雲:“五十年弟兄,一朝生別離。雁行長已矣,馬足遠何知?葬骨知無地,論心更有誰?親喪君自殺,猶子是吾兒。”他期待文壁替原是大兒子的他盡悲痛之情。

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弟弟們爲什麼變節投降? 第3張

1281年,文天祥寫信文壁改姓爲自己的大兒子:“汝親生父親(文壁)與汝叔(文璋),姑全身上下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各業英志矣……”文天祥以“孝”確立遷就、認同了文壁的挑選。文天祥並不是爲了更好的清譽放棄一切的道德狂,他自己盡忠殉節,並不規定他人一定跟他學。

之後,他寫信三弟文璋,僅僅勸勉他不仕罷了。文璋也就採用“非暴力不協作”的心態,終身不當元朝的官,得享天年。內憂外患下,文天祥三兄弟,或殉節,或投降,或隱居,做出了相去甚遠的人生選擇。這很有可能更爲體現出人的本性的繁雜和真正,而文天祥的包容遷就,更使我們在他高高的道德雕像以外,看到了一顆多情有欲的綿軟的英雄人物心。

必須一提的是,文天祥的兒子文陞也“投降”了,他在文天祥過世30年後,當上集賢直學士,沒多久病亡,封號爲蜀郡侯。文陞的兒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小孫子,曾爲湖廣行省檢校官。我覺得,文天祥假如生命有知,也許也不會破口大罵自身的子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