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裕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一、劉裕爲太子選的四顧命

公元四二二年五月,雄才大略,氣吞萬里如虎的南朝劉宋江山開創者,宋武帝劉裕病重,他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任命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們是:“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北將軍檀道濟”。

臨死前,劉裕着重向太子劉義符闡明瞭對四位大臣的注意事項:

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也。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

劉裕的意思,意爲對檀道濟可以放心使用,他是沒有什麼志向的人,不會像他的哥哥檀韶那麼難以駕馭;徐羨之和傅亮兩人也不會有野心;只是要防着謝晦。

事實證明,劉裕對顧命大臣的任命堪稱英明。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識人是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第一要務,以劉裕對顧命大臣的任命,他能成爲一代英主,確有他的成功之道。

二、各有千秋的四顧命

1、劉穆之第二的徐羨之

徐羨之是劉裕最信任的軍師劉穆之最得力的助手,出身世家卻遠遠夠不上門閥大戶。徐羨之的祖父曾是江州刺史,父親曾做過上虞縣令,他本人先是主簿,後來成了劉牢之的功曹,又在中護軍桓修軍中做參軍。

從徐羨之祖父到他這一輩,徐氏家族的軌跡是逐步衰敗的。

雖然徐羨之一直官職低微,可是他在桓修軍中做參軍時卻大有收穫,在這裏他認識了劉裕,兩人很談得來,“深相親結”。

劉裕起兵討伐桓玄時,徐羨之就跟着劉裕,從參軍做到司馬,琅琊王參軍,太尉諮詢參軍,後成爲劉裕最信任的軍師劉穆之的助手。

劉穆之死後,徐羨之順理成章地成爲劉穆之第二,成爲劉裕最信任的人。

劉裕稱帝后,徐羨之“進位司空、錄尚書事,常侍”並擔任劉裕龍興之地,揚州的刺史。

2、助劉裕稱帝的傅亮

傅亮是靈州人氏,他並不是跟隨劉裕以京口北府兵起家的。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第2張

傅亮的祖父是西晉的司隸校尉,父親曾官至太守。傅家和世家大族家的關係很好,郗家的開創者是郗鑑,而郗鑑則是京口練兵的鼻祖。

桓玄篡晉時,傅亮本來是要到桓玄麾下做官,可是還沒有成行,桓玄就敗了。之後傅亮投了和劉裕一同討伐桓玄的孟昶,已經40歲的傅亮算是正式進入仕途。

傅亮從參軍做到領軍長史,後來因爲母憂回家,之後又到劉毅軍中,從參軍做到領軍司馬,隨着劉毅的進步,傅亮也進步到了朝廷。

這時的傅亮,和劉裕沒有一點交集,一直到劉毅死後。

劉裕掌握朝廷大權之後,見傅亮長時間待在一個崗位上,做事任勞任怨,覺得他“勤勞”,就想嘉獎他,讓他去東陽郡,也就是今天的金華市做市長。劉裕並不是本人告訴傅亮,而是通過第三者轉告。

傅亮沒有再通過第三者轉告,而是直接見劉裕,他告訴劉裕說他不想出去,他想和“天宇”劉裕在一起。這是劉裕和傅亮的第一次正式面對面交談,被傅亮稱爲“天宇”的劉裕記住了傅亮。

對傅亮有了第一次好印象後,劉裕將傅亮留在身邊做從事中郎。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劉裕將傅亮徹底引爲心腹。

劉裕被封宋王,加九錫之後,他準備代晉稱帝了,可是他自己無法明說,因此他想找個機會隱晦地表達他的意思。

劉裕在滅了後秦返回的途中,到了壽陽也就是今天的壽縣,召集屬下們吃飯。劉裕先說了一番自己的功勞,然後說自己要“奉還爵位,歸老京師”,言下之意是要急流勇退。

劉裕的一番話並沒有引起各位大臣們的重視,也許他們都沒有理解劉裕的真實用意,也許有人理解了但是沒有動作。只有傅亮不僅理解了而且還有行動,他晚上敲門覲見劉裕,要求自己馬上回建康爲劉裕“受禪”打前站。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第3張

傅亮到了建康之後,做好了一切劉裕代晉的準備。待劉裕回到建康,傅亮立刻讓晉恭帝司馬德文起草禪位詔書。

傅亮的工作使得劉裕順利稱帝。

3、戰功赫赫的檀道濟

檀道濟很小時父親就死了,他是由大哥檀韶帶大,很聽哥哥姐姐的話,“以和謹致稱”。

檀道濟的哥哥檀韶本就是軍人,是東晉的輔國司馬,算是低級武官。檀道濟是大哥帶大,因此自小就比較熟悉軍旅。

劉裕在京口起兵後,檀道濟隨他的大哥檀韶,二哥檀祗一起在京口參加了劉裕征討桓玄的軍隊,三兄弟都爲劉裕屢立戰功,其中又以檀道濟的戰功爲最。

後來,檀韶的升職,反而要靠檀道濟的威望。

檀道濟京口從軍以後,跟着劉裕南征北戰,參加了劉裕的幾乎所有戰事,每戰必衝鋒在前,“率厲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從一名普通參軍,做到了太守,被封唐縣男爵,冠軍將軍。

劉裕北伐時,檀道濟除了擔任北伐先鋒,爲劉裕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之外,更懂得安撫人心。以前處理戰俘的老規矩是斬首,之後將首級疊成一座小山,被稱爲“京觀”,可是檀道濟認爲北伐大軍不僅僅是打仗,更要收穫人心,而要“伐罪弔民”,於是將戰俘釋放。

檀道濟的招撫,確實達到了收買人心的效果,相繼歸降的越來越多。

北伐之後,檀道濟成爲劉裕最信任的武將,加封爲公爵,丹陽尹,享受直接進入劉裕殿中的待遇,“聽直入殿省”。

4、高門出身的謝晦

謝晦出身第一門閥的陳郡謝氏,祖父是謝安的侄子。謝晦原本在孟昶手下做參軍。孟昶死後,劉裕的第一軍師劉穆之將謝晦推薦給了劉裕。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第4張

謝晦一來到劉裕身邊,就成了劉裕的太尉參軍。在劉裕的幾個顧命大臣中,謝晦是起點最高的。

謝晦對繁瑣的公文,衆多看似一團亂麻的雜事,總能高質量地快速辦理,這讓劉裕非常欣賞。

劉裕對謝晦的看重,還在謝晦的兩次表現。

一次是劉裕征伐司馬休之時,戰爭到了關鍵時刻,劉裕要親自上陣廝殺,被謝晦抱住。劉裕讓謝晦放手,謝晦不放,劉裕大喊:“我要殺你”,謝晦說:“天下可無晦,不可無公”。

另一次是劉裕北伐回師在彭城開慶功會,文化不高的劉裕突然附庸風雅,命令大家做詩。謝晦擔心劉裕丟面子,建議劉裕換一種方式,於是自己代劉裕做了一首詩“先蕩臨淄穢,卻清河洛塵,華陽有逸驥,桃林無伏輪”,劉裕特別高興。因爲謝晦作爲第一高門,能爲劉裕做詩,讓劉裕臉面有光。

劉裕後來北伐,他的戰略也基本都出自謝晦,“(劉裕)入關十策,晦有其九”。

劉裕封宋王,加九錫之後,謝晦就成了劉裕身邊的羊祜,被授“領軍將軍、散騎常侍,依晉中軍羊祜故事,入直殿省,總統宿衛”。

三、爲何確立這四人爲顧命大臣

劉裕對顧命大臣的選擇,體現了他的識人大略。

劉裕42歲時纔有了第一個兒子劉義符。這時的劉裕剛打敗桓玄,成了復興晉室的第一功臣,也是掌握朝廷大權的第一人,因此他的兒子和其他很多朝代的開國皇帝之子不同,是含着金鑰匙長大的,沒有經歷過金戈鐵馬,也沒有經歷過朝堂上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老來得子的劉裕對兒子太過溺愛,因此他的長子劉義符並不成器。這從劉裕死後,劉義符的表現可以看得出來,“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暱”而且“遊戲無度”。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第5張

對自己兒子的本事,劉裕當然知道,因此對顧命大臣的選擇就要別開蹊徑。

1、選擇徐羨之的理由

徐羨之和劉裕在桓修麾下就交好,兩人頗有些祖逖和劉琨的關係,而且徐羨之本人是“中才寒士”,“起布衣,又無術學”,他的地位,全是劉裕給的。

徐羨之的出身屬於比較低級的士族,而且又是在敗落中,因此他和高門沒有瓜葛,而且有“佐命之功”,是劉裕最信任的人。

2、選擇傅亮的理由

傅亮的出生中等士族,被高門認爲是“布衣諸生”而輕視,直到40歲纔到孟昶手下做小吏,雖然如此,比起徐羨之之類的也還好很多。

劉裕的代晉稱帝是傅亮一手促成,這一行爲無異於向劉裕提交了投名狀。

因此劉裕對傅亮與徐羨之有同樣的信任。

徐羨之和傅亮有相同點,都被排除在高門之外,而且官職低微,也都是靠劉裕纔有了地位,因此劉裕認爲他們離不開劉宋王朝,以兩人的性格來看,也是很容易被駕馭的類型。

3、選擇檀道濟的理由

劉裕是武人出身,而且他的劉宋不是一個大一統國家,還有北方強大的對手,因此他不可能像大一統王朝一樣,尚文輕武,他的顧命大臣裏就必須有武將。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第6張

在劉裕的所有武將中,檀道濟最能打,脾氣最好,最沒有野心即“無遠志”,而且爲人孝順,在居喪期間,“居喪備禮”,這樣的人品,自然也是劉裕所選。

4、選擇謝晦的理由

選擇謝晦最讓人有爭議,因爲劉裕認爲謝晦可能會“有同異”,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謝晦對太子劉義符不滿意。劉裕死前兩月,謝晦對劉裕說:“你的江山不能交給沒有才的人。”劉裕很清楚太子的斤兩,就問老二劉義真怎麼樣。謝晦觀察了劉義真後又說:“德輕於才,非人主也。”劉裕的兩個兒子確實不行,謝晦說的也是實話,劉裕也這麼認爲,可是從謝晦的嘴裏說出來,劉裕聽來非常刺耳。

第二個原因,則是劉裕認爲“頗識機變”,而一個人識機變就意味着很容易隨環境而變。

劉裕又爲何認爲謝晦識機變呢?

因爲謝晦出身東晉第一門閥謝氏,在經濟上有獨立性,也意味着人格獨立,對劉裕的人生依附感沒有另外三人那麼強。

雖然有懷疑,可是劉裕也要用謝晦,因爲劉裕需要門閥士族的支持,他必須有一個門閥世家的代表,畢竟謝晦有幾次對自己忠誠的表現,也從來沒有聽說過謝晦在背後對自己的輕視和不滿,因此劉裕只能用謝晦。

徐羨之、傅亮和檀道濟是低級士族和寒族的代表,是劉裕重點依靠的,可是國家治理還需要樹大根深的門閥世家支持。

劉裕爲何爲太子選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對顧命大臣有哪些考量? 第7張

延續了百年的東晉門閥制度,已經深入人心,劉裕也不能倖免,他生前就一直向門閥世家靠攏,不斷修正自己的做派,包括練書法,學清談等等,劉裕一直在做籠絡門閥世家,得到門閥接納的努力。

5、顧命大臣之間的相互牽制

劉裕安排了四個顧命,除了綜合使用他們各自的特長以外,還有相互牽制。主要是以徐羨之、傅亮爲一方、檀道濟爲一方,謝晦爲一方的三方牽制。

l 徐羨之、傅亮和謝晦三人分屬寒族,中等士族和高門三個階層,彼此有矛盾又相互制約

劉裕死後第二年,公元四二三年五月。謝晦生了一場病,他沒有見任何客人,徐羨之的侄子立刻就懷疑謝晦有“有異圖”,勸說傅亮誅殺謝晦。而傅亮和徐羨之並非同一階層,因此以“我等三人同受顧命,豈可自相誅戮!”反對。

徐羨之侄子敢這麼做,而且還直接找傅亮,證明了徐羨之和傅亮兩人對謝晦的警惕,而傅亮的反對,又證明了傅亮對徐羨之有所制約。

l 檀道濟和謝晦雙方是軍事上的牽制。

檀道濟和謝晦兩人各有所長。謝晦長在軍事戰略和謀略,檀道濟長在帶兵和戰役戰術,因此劉裕用兩人互相牽制。

綜上來看,劉裕對顧命大臣的安排,非常有智慧而且有遠見,後來發生的事也證明了劉裕的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