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吳國爲何將國號改爲唐?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吳國爲何將國號改爲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吳國改國號爲唐是因爲執政家族的更替,原本由楊行密建立的吳國,轉爲徐溫家族的齊國,最後再改爲李昪的南唐。而這其中核心的人物就是徐知誥,他由一個亂世孤兒成爲南唐開國君主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吳國爲何將國號改爲唐?

亂世孤兒

唐末的亂世使本來少受兵戈之苦的江淮一帶也開始戰亂不休,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流民。而徐知誥就是其中之一,根據歷史記載,徐知誥的本姓是李,他的父親李榮在徐知誥六歲的時候因爲戰亂而不知所終。而徐知誥則隨同母親劉氏流浪在濠州(今安徽鳳陽)一帶。

徐知誥不僅流浪地方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樣,而且在亂世中的求生之所也一樣,他也在濠州寺廟裏混跡。到了公元895年,割據江淮的楊行密攻佔濠州,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徐知誥被裹入楊行密軍中,此時徐知誥只有六七歲,不知出於什麼奇緣,楊行密很是喜歡童年的徐知誥,就將其收爲養子。

但是楊行密的兒子顯然不願意有一個外人來參與“分家產”,畢竟此時的楊行密已經不是當年的草莽匹夫了,他已經是割據淮南的淮南節度使了。無奈的楊行密就將徐知誥交由部將徐溫撫養,而徐知誥的名字就是此時得來的。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吳國爲何將國號改爲唐? 第2張

隨父奪權

長大之後,徐知誥不僅長的一表人才,而且文武雙全,連楊行密都稱讚他是俊傑。因此徐知誥也成爲養父徐溫的得力助手。

公元905年,楊行密病逝,因爲諸子皆幼,無奈只好傳位長子楊渥,徐溫因爲擁立之功成爲楊渥身邊的重臣。兩年後,因爲楊渥喜好遊獵,不理政事,而且猜忌元老舊臣。於是徐溫聯合另一位掌握軍權的大臣一起發動政變,弒殺了楊渥。

因爲楊渥對老臣的猜忌,徐溫等人的行動沒有招致統兵在外的將領反抗,而且徐溫又擁立楊行密的次子即位也順理成章,徐溫也通過擁立再次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開始掌握楊吳政權中樞權力。

而在此期間,徐知誥作爲父親的助手積極予以協助,同時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逐步外放鍛鍊,先後在升州、潤州等地任職。

“非典型性奪嫡”勝利

其實徐知誥嚴格意義上不能算奪嫡勝利,應該是意外加努力獲得了養父徐溫勢力的繼承權。

徐溫擁立楊行密次子即位之後,就逐步剷除異己掌握大權,到了915年,徐溫受封齊國公,建立大都督府,以升州爲中心建立起楊吳政權內部的國中之國。此時徐溫家族內部也圍繞權力展開內部鬥爭。徐溫有六個親生兒子和徐知誥這個養子,其中年紀較大的親生長子徐知訓和養子徐知誥權力較大,但是徐溫顯然是向着親生兒子的,他安排長子徐知訓在楊吳政權的國都執掌朝政,自己在升州遙控指揮。而徐知誥則在917年被趕出經營多年的升州,調往潤州駐守。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918年徐溫的長子徐知訓因爲沒有處理好與大將朱瑾的關係被刺殺。徐知誥抓住機會搶先趕到楊吳政權國都廣陵平亂,隨後徐溫鑑於剩餘諸子較爲年幼,無法與徐知誥相比,於是乾脆將徐知誥留在廣陵執掌朝政,自己則繼續在升州經營自己的地盤。

此時尚不滿三十歲的徐知誥展示出過人的政治能力,不僅很好地控制了楊吳政權的朝政,而且逐漸變得比徐溫更得人心。公元927年,遠在升州的徐溫感受到徐知誥的威脅,同時自己的親生次子徐知詢也已逐漸長大,徐溫讓徐知詢到廣陵接替徐知誥的權力。此時羽翼尚未豐滿的徐知誥懼怕養父徐溫的強大實力,於是上表乞求出鎮江西,試圖以退爲進,避免與養父徐溫發生衝突。

此時上天再一次幫助了徐知誥,徐溫在派出徐知詢不久就病逝了,執掌朝政多年的徐知誥顯然比徐知詢能力更強,實力更強。他輕鬆解除了徐知詢的兵權,徹底掌握了楊吳政權和徐氏家族的權力。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吳國爲何將國號改爲唐? 第3張

篡吳建唐

此時三十八歲的楊吳權臣徐知誥當然不滿足於作一人之下的權臣,篡位就是他必然的選擇。

927年,剛剛執掌大權的徐知誥就擁立楊溥稱帝,之後又追封養父爲齊王,將自己的地位升格爲齊王的繼承者。932年,他學習養父徐溫的做法,自己出鎮金陵(即升州),然後留下兒子徐景通在廣陵輔佐朝政。933年,徐知誥晉封東海郡王。935年,徐知誥接任養父徐溫的齊王之位,同時將原來的齊國從掌控六州擴大到管轄十州。通過上述措施,徐知誥已基本完成了篡位前的準備工作。937年,獨掌大權十年之後,徐知誥稱帝,國號大齊,正式取代楊吳政權。但是兩年後,徐知誥改回原本的李姓,改名李昪,將國號由齊國改爲唐國,史稱南唐。綜上,五代十國的楊吳政權改成南唐,其實質就是徐溫的徐氏家族取代楊行密家族的奪權過程。而徐溫的養子徐知誥成爲最終勝利者,但是由於徐知誥本人特殊身世,他在篡位兩年後,改回本姓,自稱唐憲宗第四子李恪的後裔,一方面擡高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試圖借用唐朝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