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女真族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的女真族是怎麼樣的?

女真族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的女真族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女真族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女真一族的由來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名字,實際上是滿洲語的發音。滿語中“努爾哈赤”這個名字,在漢語中又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野豬皮”的意思。

不管您承不承認,一代雄才偉略、統一女真各部的英雄努爾哈赤,他就是一張“野豬皮”。

野豬皮不是什麼貶義詞,因爲在大興安嶺的茫茫樹林中,獵人們眼中最可怕的野獸,第一個就是野豬,第二個是熊,第三個纔是東北虎。

取這種連熊和東北虎都害怕的野獸爲名,他得有多兇狠呀。關於女真種族的問題,還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根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在長白山的東北方向,有一座巍峨雄奇的山峯,叫作布庫裏山。此山古木爭秀,奇石錯落,山腳之下,更有一泊澄澈見底的鏡湖,湖面之上波瀾不驚,倒映着朗日流雲,湖中水草柔順,游魚自在,一派生機盎然。

這裏的泉水之清澈,味道之甘甜,自然讓人流連忘返。有一天,有三位貌美如花的仙女慕名而來,準備在這裏遊玩一番。

這三位仙女有各自的名字。大姐叫恩庫倫,二姐叫正庫倫,三妹叫佛庫倫。

三位仙女見此泉水如此甘洌,且四周無人,她們一合計——脫光了衣服,紛紛跳入泉中,縱情地暢遊了起來。

此時飛來一隻身披七彩羽毛,頭頂一個粉紅色肉冠,口裏含着一顆赤紅色果實的小鳥。

看見這隻小鳥口中的果實後,三姐妹中的三妹來了精神,她對這個果實愛不釋手,最後,佛庫倫嚐了個鮮,把這個果實吃了下去。

很快,她驚訝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看見三妹“無夫先孕”後,恩庫倫和正庫倫直接暴走了,她們憤怒地說道:“三妹呀,你可急死我們了!你看,如今你稀裏糊塗地懷了一個孩子,這怎麼能返回天庭呀?”“三妹啊,你可長點心吧!”

看着兩位心急火燎的姐姐,佛庫倫平靜地說道:“兩位姐姐莫要着急。這樣吧,你們先回天庭,我留下。然後你們幫我請個假,隨便找個理由搪塞一下,等我把這個孩子生下來,我再回天庭。”這倆姐妹一聽,只能如此。恩庫倫和正庫倫先飛回了天庭,把三妹留了下來。

要說這個孩子真是難產,光陰似箭,佛庫倫懷了整整十三個月,才把這個孩子生下來。

等孩子呱呱墜地後,佛庫倫一看,竟是一個黑胖的大小子,這小胳膊小腿的,可愛的不得了。佛庫倫喜歡得不行了。這個孩子是神仙之體,生下來就會說話,沒過幾天就會滿地亂跳。幾個星期後,他就長成了七尺之軀,成了一個英俊瀟灑、孔武有力的男子漢。

看見兒子長大成人後,佛庫倫知道分別的時候到了,她把孩子叫到身邊,親切地對他說道:“孩兒呀,我給你起個名,你別忘了。從今天起,你就叫布庫裏雍順。”

有名字了,布庫裏雍順高興得不行,他反問道:“娘呀,我有名字了,那我姓什麼呀?我爹是誰呀?”

“這個......你讓爲娘咋說呢?這樣吧,你姓愛新覺羅吧。”

“哦,我有姓氏了,我也有名字嘍!從今天起,我就叫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

這個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就是努爾哈赤的老祖宗,愛新覺羅家族的第一代當家人。

女真族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的女真族是怎麼樣的?

在滿語中,“布庫裏雍順”是“英雄”的意思。而滿語中“愛新覺羅”要拆開解釋,“愛新”是漢語中的“金”,“覺羅”是漢語中的“姓”。

這個“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的全稱,就是一個“姓金的英雄”,簡稱“金英雄”。

給孩子起好名字後,佛庫倫覺得該返回天庭,該忍痛離開孩子了。臨行前,佛庫倫告誡兒子道:“孩子呀,大丈夫志在四方,不要窩在這個山溝裏,你要去外面闖闖,一定要幹出一番大事來。”

說完,佛庫倫就飛回天庭,這位仙女終於回家了。

母親回家後,布庫裏雍順就在長白山一帶以打獵、捕魚爲生。由於是神仙之體,布庫裏雍順臂力驚人,甭管多粗的樹,他都能連根拔起;千斤巨石,也毫不費力地舉過頭頂。所以,幾年下來他打了不少猛獸和飛禽,生活相當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深山老林的,布庫裏雍順見不着一個人,他也不可能見到一個人。

後來,布庫裏雍順一琢磨,決定出去闖闖。

想做就做,布庫裏雍順弄了一條船,順河而下,開始了漫無目的地隨波逐流。他漂流到了一個叫作“黑家寨”的地方。

在這裏,布庫裏雍順安居樂業,娶妻生子,兒子生孫子,孫子生玄孫,玄孫再生......就這樣一直繁衍生息,直到努爾哈赤出生。

以上,就是“滿洲世祖起源”的神話傳說。今日,這個故事依舊在東北廣爲流傳,隨便問一個白髮老者,都能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

可您知道嗎?這個“滿洲世祖起源”的神話故事,與另外一個故事十分相近。它就是——殷商祖先契的神話故事。

契母簡狄者,有娀氏之長女也。當堯之時,與其妹娣浴於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過而墜之。五色甚好,簡狄與其妹娣競往取之。簡狄得而含之,誤而吞之,遂生契焉。

——《列女傳卷一·母儀傳·契母簡狄》

大致的意思是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作簡狄的美女,她領着兩位要好的姐妹去玄丘遊玩。三個人走着走着,看到了一處景色怡人的溫泉,簡狄三人決定在此露天沐浴,暢遊一番。三人將衣服放在岸邊,下水沐浴去了。

在沐浴期間,簡狄看到了一隻玄鳥(燕子的雅稱),生了一枚五種顏色交相輝映的鳥蛋。看見這枚鳥蛋,簡狄覺得鳥蛋與衆不同,肯定美味無比。簡狄毫不猶豫地把鳥蛋吃了......

吃完這枚鳥蛋後,簡狄立刻就懷孕了,十三個月後,她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爲契。這個契,就是殷商的第一代祖先。這兩個神話相似程度高達90%以上,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女真一族在神話自己祖先的過程中,借鑑了別人的故事。其實,古人創造這些故事,是古人“造神運動”的結果,不論是殷商的契,還是女真的金英雄,他們之所以這樣出生,是因爲都是受天意妊娠的天之驕子,是天神的兒子;他們奉命來到人間,要順乎天意、平息戰亂、造福萬民、開拓基業、興邦定國;這些人建立的國家,也將受到神的護佑,歷經千年,永垂不朽......

按照史學家的定義:

這些人物形象無一例外地,都是我國古代各族統治者宣揚的以君權神授學說爲其核心的天命觀的典型代表。

僅此而已。

神話的目的

統治者神話自己的目的,只有一個原因:統治萬民。

專業點說,就叫提升王族的地位,保證王族的權力神聖不可侵犯,讓老百姓畏懼天子,進而全部臣服。

對於這些神話的故事,古人不僅一點也不排斥,他們反而還需要這套東西。這種君權神授的封建迷信,能起到極其重大的作用!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在那個天下大亂的秦末時期,陳勝的那句千古勵志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根本沒有引起多少人的共鳴;反之,吳廣那首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大楚興,陳勝王”,卻讓所有人心潮澎湃,最後全都揭竿而起了。

作爲神聖而有力的精神動力,這股力量確實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從某種意義上講,天命所歸、君權神授這些東西,纔是百姓們信任的!這也是封建統治者神話自己的根本原因。其實,滿洲祖先的這個傳說,不僅是杜撰,還是一場歪打正着的結果。根據漢譯的《滿文舊檔》記載,這個滿族起源故事的原型,是這個樣子的:

——《白話史記·卷四》

天聰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派霸奇蘭、薩木什哈進攻黑龍江上游的野人女真,大獲全勝,俘獲甚多。

在班師回朝期間,一個叫作穆克什克的降卒閒着沒事,就跟別人講述了自己祖先起源的傳說。

穆克什克告訴大家:“俺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布庫裏山上,那裏有一處清涼甘甜的泉水,老吸引人了。有一天,來了三個叫恩古倫、正古倫、佛古倫的仙女,她們在這裏沐浴沖洗,結果,最小的那位仙女獲得了神鵲送來的果實,她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我的祖先布庫裏雍順。等到我這一代時,我就從那裏搬走了,如今住在黑龍江附近......”

本來吧,這個故事就是降卒們閒來無事消遣的。然而,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番對話讓看押的獄卒聽見了,他們層層上報,最後傳到了皇太極的耳朵裏。

當時,皇太極深受漢人儒學思想的影響,正準備建國稱帝,定國號爲“大清”。此時的他,太需要這種“君權神授”的故事來提高自己的身價,創造一個奉天承運、順乎天意的“天神家族”了。

聽完這個故事後,皇太極二話不說,命人潤色整理了一下,把三姐妹恩古倫、正古倫、佛古倫中的“古”字,換成了“庫”字,改名爲恩庫倫、正庫倫、佛庫倫,並把這個故事裏的布庫裏山,換成了滿洲人心目中的聖地長白山。

至於那個“布庫裏雍順”,皇太極覺得這個“英雄”的名字挺好,就沒有改,只是給他增加了一個“愛新覺羅”的姓氏。

就這樣,在稍微整理潤色後,這個傳說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載入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並昭告天下,衆人皆知。

這個故事發布不到半年,皇太極就憑藉這個“君權神授”的身份,登基稱帝,建國號“大清”,意欲統一天下了。

這種“辦事效率”,真是令人讚歎,不服都不行。殊不知,皇太極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傳說故事,卻留下了兩個致命的“錯誤”。這兩個錯誤就是——滿洲人始祖布庫裏雍順的出生地,以及他的姓氏。先說第一個,布庫裏雍順的出生地。雖然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皇太極說布庫裏雍順出生在長白山,且長白山具備仙女洗澡的天池,還有布庫裏雍順長大成人後乘舟遠航的河流。但是,所有的滿洲人都知道,布庫裏雍順是出生在布庫裏山的,因爲他“布庫裏雍順”的名字,就是由布庫裏山而得來的。

隨着時間的推延,越來越多的滿洲人相信祖先出生在長白山這一既定“事實”,以至於到了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只能無奈地說道:“今乃無確知之人矣。”

將錯就錯,就這麼着了......

如今,雖然布庫裏雍順出生在長白山的故事,已經變成了一個“事實”,但是,錯誤終究是錯誤。

再說第二個,布庫裏雍順的姓氏。

咱們前面講了,布庫裏雍順是愛新覺羅一族的始祖,那他理應姓“愛新覺羅”纔是,實際上,這裏有一個誤區。

根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最早出現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也就是努爾哈赤討伐尼堪外蘭那一年。在那之前,努爾哈赤的祖先焉能用這個姓?努爾哈赤最早的姓氏,是什麼呢?根據高慶仁《努爾哈赤家族姓氏演變研究》記載:努爾哈赤最早的姓氏叫“覺羅”,全名“覺羅·努爾哈赤”。後來,努爾哈赤入贅漢族佟家,便又改姓爲“佟氏”,全名“佟·努爾哈赤”。再後來,努爾哈赤爲了鞏固以他爲首的女真貴族的統治,爲了強化本家族神聖不可侵犯的獨尊地位,便在原來的姓氏“覺羅”之前冠以“愛新”二字,“以示尊異”。他創造了一個新的姓氏,即“愛新覺羅氏”。

可見,努爾哈赤一族最早都不姓“愛新覺羅”,人家姓“覺羅”,因此他的始祖布庫裏雍順,又怎麼能夠姓“愛新覺羅”呢?關於這個錯誤,也必須戳破它。

其實,根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的祖先根本不是什麼“神仙”之體,也不是什麼仙女之子,他們就是一羣凡夫俗子。

在真正的歷史中,努爾哈赤的祖先姓“夾溫”,是一個有點成就的官吏。那麼,這個姓“夾溫”的愛新覺羅一族的真正祖先,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女真族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的女真族是怎麼樣的? 第2張

歷史中的女真一族

滿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至長白山(古代叫不鹹山)北麓、北至黑龍江中下游一帶居住、狩獵、捕魚的肅慎人。

據《左傳》記載,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時,周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爲了對新王朝效忠,肅慎人不遠萬里來到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對周武王稱臣納貢,並進獻了一種用“楛木爲杆,青石爲鏃”的石箭,當作效忠的禮物。

這段關於肅慎人的活動記載,是女真人最早的歷史記錄。

兩漢到魏晉時期,肅慎人改名爲挹婁。雖然名字改變了,但女真人對中原王朝的效忠程度,依舊始終如一。

無論中原誰當上了皇帝,挹婁人一直都稱臣納貢,並建立了一個密切的從屬關係。

南北朝時期,挹婁人改名爲勿吉。雖然名字再次改變,但女真人依舊效忠中原王朝。

《北史·勿吉傳》記載,從北魏末年到隋朝,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裏,勿吉人向中原王朝遣使入貢達四十餘次,其中最多的一次——使人婆非等五百餘人,貢馬五百匹。

隋唐時期,女真人的先祖改名爲靺鞨,而這些靺鞨人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唐朝時期,靺鞨人分裂成兩派:渤海靺鞨和黑水靺鞨。

女真族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的女真族是怎麼樣的? 第3張

公元698年,武則天聖曆元年,渤海靺鞨的首領大祚容建立震國,史稱“渤海國”或“渤海政權”,定都上京龍泉府。這個國家的誕生,是滿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政權。

公元722年,唐玄宗開元十年,黑水靺鞨的首領倪屬利稽入朝,唐玄宗封其爲“都督”,並在黑水靺鞨地區設立“黑水都督府”。

唐朝設立黑水都督府的意義,非比尋常。黑水都督府的設置,標誌着唐朝將參與該地政權事務的管理,並在這裏行使主權了。從理論上講,黑水靺鞨地區正式納入唐朝的版圖,成了唐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此,一直對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的女真人,徹底分成了兩派,一派選擇了“單幹”,另一部分則選擇了“歸宿”。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唐朝滅亡。

靺鞨分成兩派後,從族源上講,未來建立大金帝國的完顏一族,他們是黑水靺鞨的後代;而在更遠的未來,那個統一天下,建立大清帝國的努爾哈赤一族,則是渤海靺鞨的後代。

這裏多說一句,很多文獻均記載,宋朝時,中國纔出現了“女真”一詞,而實際上,早在唐朝時,這個詞語就出現了。

根據《宋會要輯稿·蕃夷三》記載:“唐貞觀中,靺鞨來朝,中國始聞女真之名。”也就是說,唐朝李世民執政時期,從前來進貢的靺鞨使者口中,已經聽到“女真”這一名稱了。

從唐朝起,“女真”這個名字,也已經出現在了歷史書裏。

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唐朝衰敗後,北部的契丹民族突然崛起,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朝,史稱“遼”。

公元916年,遼國逼迫黑水靺鞨歸順自己;公元926年,遼國進攻渤海靺鞨,渤海國滅亡。

公元947年,即遼大同元年,爲了加強對女真一族的管理,遼太宗耶律德光下令,把女真族分爲兩大部分:居住在遼東和內蒙古地區,即原黑水靺鞨的女真,稱爲“熟女真”,授予他們契丹國籍,由遼國南樞密院管理。居住在今天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即原渤海靺鞨的女真,稱爲“生女真”,不授予他們契丹國籍,由遼國北樞密院管理。

這裏解釋一下,女真原名就叫女真,之所以叫女直,是因爲避諱,避遼興宗耶律宗真的諱。

日後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他就屬於這個不在契丹籍的“生女真”。

遼國一朝,不管是生女真,還是熟女真,他們一直對遼國稱臣納貢,大家也都相安無事。只是在遼興宗耶律宗真統治時期,爲了避這位皇帝的名諱,女真改名爲“女直”。當然了,這個名字也沒有用多久,因爲沒過多久,這個“女直”就異軍突起,將遼國取而代之。12世紀初,處於遼國統治下的原黑水靺鞨後裔的完顏部逐漸崛起。這個部落誕生了一位傑出的領袖,他就是滅亡遼國、統一北方、建立大金國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在完顏阿骨打及其後代的進攻下,1125年,遼滅亡;1127年,北宋滅亡;1141年,金朝與南宋簽訂“紹興和議”,確定大金、南宋兩國的分界線;1153年,爲了更好地管理中原,金朝將首都遷到了今天的北京,改名中都。

至此,女真人擺脫了遊牧狩獵的生活方式,他們大規模地遷徙進城,其生活模式也向漢人看齊。

就在內遷的女真人學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逐漸失去女真的民族特性,不斷地與漢族融合時,東北一帶的女真,也就是原渤海靺鞨的後裔們(生女真),他們卻保留着自己祖先的特性,繼續生活在白山黑水一帶,過着遊牧狩獵的生活,倒也是逍遙自在。

然而,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等元朝統一天下後,就結束了,開始有人管理他們了。

1206年,蒙古族領袖孛兒只斤·鐵木真被推舉爲全蒙古大汗,尊號“成吉思汗”,他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蒙古汗國,後改名爲“元”。

在成吉思汗和他後代的努力下,11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朝,1279年滅南宋,元朝徹底結束了宋、遼、金、夏長期分裂對峙的局面,重新統一了整個中原。

統一中原後,元朝很重視對東北地區的管理。1283年,元朝在東北地區設立“遼陽行中書省”,管轄遼陽、瀋陽、廣寧、大寧、東寧、開元、合蘭府水達達(水達達是元朝對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以及朝鮮東北部沿海居住的部落的泛稱,也稱水韃靼)七個地方。其中,在合蘭府水達達地界,元朝選拔當地的土豪爲官,任命了桃榲、胡裏改、斡朵裏、脫斡憐、孛苦江五個貴族爲“萬戶”,管理當地女真事務。這五個萬戶管理的地區,就是後來“建州女真”的領地,也是努爾哈赤的發家地。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元末明初時,天下大亂,狼煙四起,東北區域也不能倖免。在這場大動亂中,元朝在東北的統治蕩然無存,遼陽行中書省這個衙門也名存實亡,女真族也大分裂了,他們分割成了三個部分。

女真族的由來是什麼?歷史上的女真族是怎麼樣的? 第4張

這三個部分就是:分佈在牡丹江、長白山一帶的建州女真;分佈在松花江一帶的海西女真;分佈在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一帶的野人女真。

這三股女真的勢力,將持續到皇太極統一時爲止(努爾哈赤統一了七成左右)。

在這場大動亂中,管理建州女真領地的那五個萬戶,他們也不能倖免於難,到了明初,這裏只剩下三個萬戶了。

根據朝鮮《龍飛御天歌》記載,這三個萬戶的資料,是這樣的:

東北一道,本肇基之地也;畏威懷德久矣。野人酋長,遠至移蘭豆漫,皆來服事。如女真,則斡朵裏豆漫夾溫·猛哥帖木兒,火兒阿豆漫古論·阿哈出,託溫豆漫高·卜兒閼。

這裏解釋一下,“則斡朵裏、火兒阿、託溫”是部落名,可以理解爲三座城池。“豆漫”是元朝的官名,漢譯是萬戶。“夾溫、古論、高”是姓氏,而“猛哥帖木兒、阿哈出、卜兒閼”就是人名。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當時的東北,有三個野人酋長鎮守這裏,他們分別是駐紮在則斡朵裏的萬戶夾溫·猛哥帖木兒,駐紮在火兒阿的萬戶古論·阿哈出,以及駐紮在託溫的萬戶高·卜兒閼。

這三個萬戶中的“夾溫·猛哥帖木兒”,就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

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滿族姓氏“夾溫”,漢文譯爲“金”,他還有一個漢人的姓氏,姓佟(或童)。

根據推算,大約在元朝末年,猛哥帖木兒出生在則斡朵裏部一個貴族家庭裏,其家族的始祖,就是那位傳說中的“布庫裏雍順”。猛哥帖木兒的父親叫揮厚,是元朝冊封的萬戶。揮厚去世後,猛哥帖木兒繼承了父親萬戶的職務,他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擔負起抗擊外敵、保護子民的重任。然而,元末明初的改朝換代戰爭,讓東北地區狼煙四起、戰火不斷,混亂的局面讓女真各部苦不堪言。

在當時,由於元朝無力控制東北地區,居住在今天黑龍江省牡丹江一代的兀狄哈人(野人女真的一個部落),他們趁火打劫,頻頻攻擊猛哥帖木兒的部落,導致其部落“人民離散,不能自存”。爲此,猛哥帖木兒痛苦不已,卻無能爲力。

爲了躲避這些野人女真,猛哥帖木兒只能率衆告別故土,遷徙他地。

在大約輾轉了十年(也說二十年)後,猛哥帖木兒率衆來到了朝鮮慶源、鏡城一帶。在這裏,由於抗擊倭寇(日本海盜)有功,猛哥帖木兒受到了朝鮮的重用。

至此,這個飽受顛沛流離、背井離鄉之苦的猛哥帖木兒,終於在朝鮮安定了下來,並準備在此頤養天年。

然而,猛哥帖木兒在朝鮮愉快生活、“開枝散葉”時,中國東北的大地,正在發生着一場驚天動地的劇變。

這個劇變,就是“元亡明興、改朝換代”。這個劇變,也將影響猛哥帖木兒,以及他的整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