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周幽王統治下的西周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是因爲政治的腐敗嗎?

周幽王統治下的西周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是因爲政治的腐敗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周幽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周宣王在位46年而卒,其子宮涅繼承王位,是爲幽王。在位 11年,西周滅亡(公元前771年)。當時的詩人和史官異口同聲地譴責褒姒是亡國的禍水,詩人哀嘆“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史官更編織一套神話,把褒姒說成是宮女“不夫而育”的妖女,幽王寵幸招致滅國。這樣的結論,過於簡單化了。西周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是自懿王以來長期社會危機必然導致的結果。

周幽王統治下的西周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是因爲政治的腐敗嗎?

褒姒

西周中晚期,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交織在一起,厲王時釀成國人暴動。宣王中興戰爭使全國上下一致對敵,社會危機暫時潛伏下來。“薄伐至於太原”的勝利,衝昏了宣王的頭腦,繼續對外用兵,耗盡民力民財而不知予民休息, “既喪南國之師,乃料民於太原”,重新清點農民戶數,以便更多地收取賦稅,徵發勞役和兵役。人民對無休止的戰爭所帶來的痛苦不堪忍受,頻頻發出怨恨之聲,《詩經》裏這方面的材料較多,有的詩描述被徵發到遠方服徭役的民衆,受盡各種磨難,爲貴族 “百室皆作",而自己卻不知“其究安宅”?有的詩表現“征夫"厭倦長期服勞役,喊出“征夫歸止"的高吭聲音。宣王死後,勞苦民衆同統治者之間的矛盾,並沒有隨周王的死去而消失,反而矛盾更加尖銳化,“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意爲征夫控訴幽王派他們去遠方服苦役,終日不得閒暇,駕車奔走在大路上。統治者還殘酷地壓榨和剝削農夫,過着奢侈的生活,農夫不堪忍受重負,只好拋棄家園,逃往他鄉。《詩經・魏風・碩鼠》把統治者比作啃食農夫勞動果實的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 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農夫在腦滿腸肥的統治者(碩鼠)的逼迫下,想尋找一塊安樂的靜土,卻不知在哪裏。天災人禍交織在一起,把社會矛盾推向巔峯,幽王二年關中大地震,雷電交加,“百川沸騰,山冢宰崩。高山爲谷,深谷爲陵。”地震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饑荒遍及四境,“民卒流亡",幽王和他的寵臣們還要趁火打劫,連中小奴隸主也不放過,搶奪他們的土地和奴隸,無端將好人抓捕入獄,而把壞人赦免,或調他們去遠方服役, 並拆毀他們的房屋,農民不得種田,造成田園荒蕪。這種倒行逆施,加劇社會矛盾的激化。

幽王時的政治比以往更加腐敗,任用“佞巧善諛好”的虢石父爲卿士,還有善於奉承謀私利的“家伯爲宰,仲允善夫,聚子內史,蹶爲趣馬,楀爲師氏。”他們執掌朝政,“國人皆怨”。朝中其他大臣明哲保身,“三士大夫”不努力爲國效勞,“邦君諸侯”也不爲國分憂,“凡百君子”不向周王諫諍,而且紛紛遷出國 都不肯回來。百官都“不自爲政,卒勞百姓。”與此同時,西北方的戎族重新發動對周疆的侵襲,出現詩人驚呼“今也日蹙國百里"的危急局面。這種狀態下的王朝政權,瀕臨滅亡的邊緣,有識之士預言:“周將亡矣! ”大貴族想到王朝大廈傾覆給他們帶來的災難,謀劃脫身之策,想方設法徙居東方,鄭桓公和虢公東遷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幽王八年,桓公向史伯請教安身立命之策, “王室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以逃死?"史伯爲他詳盡分析王朝四土諸侯國的國力及其發展趨勢,提出只有“濟、洛、河、潁之間"可以立國,因爲這裏的“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還爲桓公定下日後滅二國的良策,於是桓公採納史伯的建議,經幽王同意,把位於汧、涇之間的鄭國東遷至虢、鄶之間。

周幽王統治下的西周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是因爲政治的腐敗嗎? 第2張

鄭桓公

在此前一年,“讒諂巧從”的虢石父也看到西周岌岌可危"籌劃自己家族的出路,藉口將大河南北的焦國(今河南三門峽市和山西平陸縣)滅掉,把西虢從陝西寶雞縣遷徙至此,史稱北虢和南虢。今三門峽市黃河岸邊發現大面積虢國墓地,證實西虢在西周末年已東遷。幽王居然同意二國東徙,等於自毀王畿西部防線,足見他是一個昏庸的國君。這兩個侯國原來所在的地域,是宗周通往漢中、隴南和隴東的交通要道,也是西方犬戎、獫狁入侵宗周的必經之地。二國東遷,等於向戎族宣告撤除王畿西部的防禦陣 地,可以自由進入。同時也表明王室已沒有凝聚力,大貴族都在爲自身謀岀路。這種狀態下的宗周局勢,一旦外部勢力突然闖入,腐朽的王朝當然會被擊得粉碎。

儘管王朝危在旦夕,但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鬥爭卻愈演愈烈,成爲西周滅亡的導火線。幽王寵愛褒國(今陝西漢中市和勉縣之間)進獻的美女褒姒,生子名伯服。因而廢申後(即宣王所封申伯之女)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爲後,伯服爲太子,於是引發了一場王位繼承權的鬥爭。太子宜臼爲躲避殺身之禍奔南申。申侯爲太子宜臼爭奪王位繼承權,聯合南國的繒、呂和西方犬戎攻打宗周。西周一戰而亡,還有其偶然原因,那就是幽王爲引逗褒姒一笑而失信諸侯,他無故點燃烽火警報,招諸侯調兵趕赴宗周,導 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待申侯和犬戎的聯軍兵臨城下時,幽王的烽火警報再也招不來諸侯大軍了。鄭、虢東遷,犬戎兵通過王畿西部未受到攔截,徑直攻到鎬京。幽王倉惶出逃,他與伯服被追殺在驪山之下,褒姒被虜,王室的財寶也被搶掠一空。建立近三百年的西周王朝被戰爭洪流捲走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周幽王統治下的西周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是因爲政治的腐敗嗎? 第3張

烽火戲諸侯

西周滅亡,不是諸侯坐大取而代之,也不是由被統治者揭竿而起所推翻,而是因爲政治腐敗,周王喪失了駕馭全局的威望,內部爭權鬥爭激烈,其中一方主動引入異族勢力,導致王朝滅亡。這是有別於夏商王朝的,因此西周滅亡的歷史教訓很值得汲取。就軍事而言,西周滅亡是因自毀防線。本來應該加強的西部防禦體系,不僅長期未分封勢力強大的諸侯國坐鎮,而且輕易放棄鄭、虢兩國陣地,爲戎族入侵敞開了大門。故一旦申侯聯絡西戎攻周,戎人便迅速突破西線,奔襲周原和鎬京,直抵驪山。諸侯聞訊趕來援救,爲時已晚,渭河南北的王室和大貴族祖廟、宮室,連同財寶已被掃蕩一空,再無王室行使王權的殿堂。“幽王死,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王子餘,二王並立。"《晉紀》裏說:“餘爲晉文侯所殺,是爲攜王建“二王並立”局面的結束,古人認爲是晉文侯的功勞,《尚書》中的《文侯之命》就是紀念他“定天子”的功績。接着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秦襄公又武裝護送平王東徙成周。但天子無力再控制四方諸侯,歷史進入大動盪時期,史稱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