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譙周作爲當時的大碩儒,爲何卻勸自己的主公投降?

譙周作爲當時的大碩儒,爲何卻勸自己的主公投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認爲最該殺的蜀國大臣可能就是譙周,炎興元年,魏國伐蜀,譙周在並不明白魏軍形勢的情況下勸劉禪降魏,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譙周總共出場九次,九次只做了一件事,先勸降劉璋,後勸降阿斗,勸領導投降。

譙周到底是個什麼人 ?

譙周作爲當時的大碩儒,爲何卻勸自己的主公投降?

譙周可以說是家學淵源,譙周的父親譙(山並)也是學者。尤善《尚書》,對於諸經及圖緯書的很有造詣,在益州頗有名氣。譙周並不是個普通人,而是稱名當時的大碩儒,特別是他一手詞理淵通的好文章,更引起學人的景仰。史稱他“詞理淵通”,著有《法訓》、《五經論》、《古史考》、《論語注》等多部著作。

蜀漢章武三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劉禪嗣位,是爲後主。諸葛亮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政局漸趨穩定。蜀國內部矛盾重重,諸葛亮適當地啓用當地的知名人士爲官,穩定益州本土士人,這樣,諸葛亮任命譙周爲益州的勸學從事。諸葛亮病故,大將軍蔣琬接替諸葛亮執政。蔣琬提升譙周爲典學從事,總管學校一類事物。

譙周作爲當時的大碩儒,爲何卻勸自己的主公投降? 第2張

延熙元年,譙周成爲太子劉璿的家令。在這期間,針對後主劉禪追求奢華享受的荒唐行徑,譙周追隨蔣琬、董允進行抵制。

譙周上疏希望後主以光武帝劉秀爲榜樣而敬賢者、任才能,修內政,光復漢室,統一天下。《三國志·譙周》傳載,譙周上書劉禪後,“徙爲中散大夫,猶侍太子。” 延熙十六年,費禕被魏降將刺殺後,蜀漢的政局急轉直下。接替費禕職務的姜維,畏怕黃皓的勢力,加之在向曹魏用兵時一再損兵折將。蜀國疲弊凋瘁,怨聲載道。延熙二十年,譙周猛烈抨擊朝政,並與奸臣陳祗折辯。譙周預言,蜀漢“極武贖徵”,必然“土崩勢生”,如果“不幸遇難,雖有智者將不能謀之矣”。

景耀六年,鍾會率兵十萬,由漢中趨劍閣;鄧艾領衆三萬,自狄道入蜀。一路攀木緣崖,冒險而進,渡陰平,陷江油,下綿竹,長趨直入,逼近成都。

由於形勢急迫,本來“不與政事”的譙周也例外地被召參加了會議。 羣臣商議了許多,意見不能統一。

根本不瞭解情況的譙周在此提出降魏的主張, 在譙周的反覆勸說下,劉禪降魏。譙周主降有功,魏國司馬昭封他爲陽城亭侯,泰始六年,他病死在洛陽。

譙周爲什麼老愛勸自己的君主投降?根據蜀漢的實力,仍有一戰的資本,但翹首以盼魏軍的譙周算盤打得爐火純青,這個投降其實阻斷了忠誠的姜維回師及南中部隊進京勤王的道路,勝敗也就在這一瞬,譙周也就永遠的留下了罵名。

後人對每次勸降“夜觀乾象”的腐儒譙周的評價也很有意思,王夫之《讀通鑑論》的評價最爲入骨:人知馮道之惡,而不知譙周之爲尤惡也。……國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爲異說以解散人心,而後終之以降,處心積慮,唯恐劉宗之不滅,憯矣哉!讀周仇國論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非取悅於民也,取悅於魏也,<譙>周之罪通於天矣。

謝覺哉曾作一聯,“宋無秦檜誰下金牌,蜀有譙周慣修降表”,指得就是被稱爲“詞理淵通”的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