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能成爲一國之主,當上國王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但是對於大國之君來說,成爲國王並不是事業的終點。

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王國”都在想盡辦法攻城掠池,擴大地盤。而其中只有少數幸運兒能成功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帝國”。

帝國在英語中稱爲Empire,相對一般王國(Kingdom),帝國統治的疆域遼闊,國內民族衆多,實力強勁,對整個地區具有極高的支配權。但是統治如此廣闊的疆土和多種民族對帝國的凝聚力有相當的挑戰,爲了維護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最大限度防止競爭對手上位,帝國往往非常講究法統。如歐洲和中東的大帝國往往政教合一,由宗教賦予帝國合法性。歐洲的帝國往往要接受羅馬教皇的認可,而伊斯蘭帝國政教合一的程度更甚,往往帝國君主即爲宗教最高領袖。

君主的稱號構成了帝國法統的重要一面。歷史上帝國的帝王稱號往往並非一般的“王”,而都要玩點花樣以體現自己的獨特地位。中國的王稱從夏朝的“後”演變爲商朝的“帝”、周朝的“王”,直到秦始皇時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帝國,而他也給自己捏出了個“皇帝”的稱號,而朝鮮和越南的國王就只能用“王”,地位上的差距一目瞭然。其實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中國皇帝的“等價品們”也有各式各樣的招數。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王中之王

波斯帝國是世界上年代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帝國之一,而波斯帝王對於稱呼的重視是毫不含糊的。他們自稱“王中之王”(King of Kings),超然於一般的國王之上,而“王中之王”的稱呼也就成了後世帝王的模仿對象。

雖然波斯帝國是最有名的“王中之王”使用者,但這個稱呼本來源自兩河流域。作爲人類文明的搖籃,兩河流域早期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的統治者各自稱王。

到了青銅時代後期,城邦陷入長期兼併戰爭,富強的城邦往往發展爲控制大片土地的王國,而被控制的城邦則要向其俯首稱臣,於是在普通的王之上,又多了“王中之王”。

亞述帝王圖庫爾蒂-尼努爾塔一世是已知最早使用“王中之王”稱號的國王,作爲一位向東南征服喀西特,向東北征服亞美尼亞,還一度控制巴比倫的雄主,他作爲“王中之王”可謂當之無愧。

但真正把“王中之王”的稱號發揮到極致的則是波斯人。

古波斯語中稱呼國王爲XšāyaΘiya,是來自另外一支伊朗人米底人的藉詞,本意爲“權力、命令”,和梵語的“剎地利”也屬同源。而“王中之王”則被稱爲XšāyaΘiya XšāyaΘiyānām。

波斯人屬於遷入伊朗高原的印歐人一支,在進入伊朗高原後向西南方遷徙,定居於今天伊朗西南的法爾斯省。公元前550年左右,波斯首領居魯士起兵反抗當時統治波斯的米底部落聯盟。他最終成功推翻米底部落聯盟並在其基礎上建立了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成立後迅速擴張,征服了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王國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將中亞大片地盤納入帝國領土,併入侵埃及和希臘。在擊敗如此多的國王后,居魯士就順理成章地成爲“王中之王”。

但是後來統治了兩河流域和波斯的阿拉伯帝國卻不使用“王中之王”的稱號。因爲“王中之王”還代表着絕對權力,在諸亞伯拉罕一神教中一般只用來指代上帝,凡人是不可以亂用的。

伊斯蘭教興起以前阿拉伯人的國王一般使用ملك(Malik)爲稱號。阿拉伯帝國是一個政教高度合一的國家,君主的權威來源於伊斯蘭世界最高宗教領袖的地位,因此稱號採用خِلافة(哈里發,即“後繼者”的意思),以體現對先知穆罕默德的正統傳承。

而把“國王”加了定冠詞,意思和“王中之王”差不多的الملك(Al-Malik)則就跟英語The Lord一樣,成爲真主安拉的專用稱號。至於伊朗人在轉信伊斯蘭教後繼續使用“王中之王”,大概說明他們還是對信仰採取了更加靈活的態度。

  單于和可汗

草原上一向有讓中原王朝頭痛不已的遊牧民族,這些北族時不時會誕生能人,一統整個草原,建立極其廣袤的帝國。雖然草原帝國和農耕帝國有很大不同,但是對正統性和獨特王稱的追求則一以貫之。

第一個建立帝國的是匈奴人。對於匈奴人來說,帝國的正統性來自於上天。

匈奴的最高統治者稱“撐犁孤塗單于”,據說是天子的意思,始創於頭曼單于。其中“撐犁(上古漢語rthaangriil)”即“天”,這個詞後世北族仍有使用,如蒙古語的Tenger(騰格爾)和突厥語(維吾爾語爲例)的تەڭرى(Tengri)至今和這個詞仍相當接近。

至於“單于”,根據語言學家潘悟雲先生的說法,上古漢語讀音可能是danGa。這個稱號隨後被中亞民族廣泛使用,形式多爲Tarqan(複數Tarqat)之類,即後來漢文典籍中的“達幹/答剌罕”。“答剌罕”在後世仍然是個不錯的尊號,一般授予立下大功的將軍。答剌罕們有大量特權,可以不經通報進入可汗牙帳,並且有相當高的犯罪豁免權。蒙古帝國時期,答剌罕們更是享受免稅待遇——不過比起昔日草原的最高統治者,這個稱號的含金量還是大大貶值了。

單于既然貶值得這麼慘烈,作爲草原霸主是否需要新的稱號了?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第2張

  這個新的稱號就是“可汗”,後來也經常縮減爲“汗”。

相比單于來說,可汗的知名度顯然更高,在中國,由於《木蘭詩》的功勞,可汗幾乎家喻戶曉。而中國的皇帝在跟北族打交道的時候也往往自稱“天可汗”之類。至於北族方面,不但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洲一路沿用,西遷的北族還把這個稱號帶去了西亞乃至歐洲。

例如,保加利亞的統治者就長期稱“汗”,直到公元864年,保加利亞汗鮑里斯一世大概覺得“汗”這個莽氣十足的稱號實在不合時宜,於是改稱“大公”,並於次年皈依東正教。更有意思的還是格魯吉亞王國——作爲一個基督教王國,他們的國王不光喜歡用波斯的“王中之王”,還愛給自己加個“某某汗”的頭銜。

國王是個壞稱呼

真正建立起西方意義上帝國傳統的還要數羅馬帝國。在西方,無論“帝國”還是“皇帝”,均爲羅馬帝國開創的傳統。有趣的是,“皇帝”和“帝國”最初在羅馬並非是國王爲了追求超然地位而產生的稱呼。恰恰相反,這些都是君主不願意被當成君主的產物,只是到了後來,由於羅馬帝國聲威遠播,反倒成了帝國正統。

羅馬帝國本是一支拉丁部落暴發的產物。和所有古代的印歐人一樣,這支部落也有自己的首領,在拉丁語中被稱爲Rēx,本意爲統治者,後來自然轉義爲國王,和印度梵語的Rājan同源。

但是羅馬國王們的名聲卻不太好,特別是根據傳說,最後一個國王的兒子強姦了某貴族婦女,致其羞憤自盡。這件醜事引發了革命,國王被廢,全家被逐出羅馬,自此羅馬成爲一個共和國,而代表國王的Rēx成了人們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負面詞彙。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第3張

時光向前五百年,到了凱撒和屋大維的時代,羅馬共和國大大擴張,疆域遼闊。而權力越來越集中在一人手裏,共和國體制名存實亡,“皇帝”誕生了。

但是臭名昭著的Rēx顯然不適合當作皇帝的尊號,況且理論上說統治羅馬的權力仍然來自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PQR)。皇帝們會選擇什麼樣的稱號呢?

最後勝出的是Imperātor。這個詞來自動詞imperō(指揮),意思是指揮官,本來是個授予將軍的軍事頭銜。但在奧古斯都之後,這個稱號慢慢喪失了軍事色彩,逐漸演變爲羅馬皇帝的專屬頭銜,要是哪個將軍敢稱“指揮官”就等於宣稱自己打算謀反了。羅馬帝國也因此被稱作Imperium。這個稱號後來繼續沿用下去,當今歐洲語言中的“皇帝”如法語empereur,英語emperor,西班牙語emperador均來源於此。

但是,作爲帝國皇帝,光有一個“指揮官”的稱號還是不夠的。帝國的創立者凱撒和屋大維的名字也得放上去。凱撒(Caesar)原本是個源於綽號的家族名,來源於凱撒祖先的事蹟——有說他是剖腹產誕生的,有說是他頭髮厚,有說他眼睛灰,甚而有說是因爲他在戰場被一頭大象弄死了。但後來的皇帝們顯然不在乎這個綽號有多奇怪,紛紛用上了“凱撒”,影響大到今天的德語Kaiser(皇帝)和俄語царь(Tsar,沙皇)都直接用了凱撒的名字。而屋大維從故紙堆裏給自己挖出來的一個奧古斯都(Augustus)的家族名也成了皇帝專屬。

  羅馬帝國的法統

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之後,作爲羅馬帝國的正統傳承人,東羅馬人向來認爲自己就是唯一的羅馬人,所以東羅馬人自稱羅馬人,也直接把東羅馬帝國稱爲“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Basileia Rhōmaiō,羅馬帝國)”。

但由於帝國領土萎縮到了主要說希臘語的東部,這些拉丁頭銜逐漸顯得過時。特別是希拉剋略大帝將官方語言改爲希臘語後,時代更是呼喚新稱呼的出現。

從“國王”到“皇帝”:君主應該如何正確稱呼? 第4張

首先是Imperātor被翻譯成了希臘語的αὐτοκράτωρ(Autokratōr),即“自我統治者”的意思。皇帝上頭已經沒有人可以管得了了,自然就是“自我統治者”了。但是希拉剋略大帝大概覺得這個稱號還不夠霸氣,其時東羅馬已經演化成爲一個不折不扣的君主政體,民衆對國王的反感也已不用考慮了,於是亞歷山大大帝用過的βασιλεύς(Basileus)就粉墨登場,成爲東羅馬皇帝的專屬稱呼。

不過到東羅馬帝國後期,其傳承羅馬帝國法統的合法性已經受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因爲羅馬帝國後期皈依基督教,因而羅馬教皇對於帝國法統的認證相當重要。

但是教皇畢竟身在蠻族肆虐的西歐,而且後來趁着東羅馬女皇當政,竟然和日耳曼蠻族苟合搞出了一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自此教皇不時冊封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東羅馬分享羅馬帝國的法統。

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東羅馬滅亡。有趣的是,取而代之的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時不時仍然以羅馬帝國正統繼承者自居,自號“羅馬凱撒(قیصر,Qayser)”。當然對東羅馬帝國來說,情況也不是那麼糟糕,隨着末代公主遠嫁俄國,俄羅斯也宣稱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法統,自稱“凱撒”的俄國沙皇們就如打了雞血一般四處擴張,俄羅斯成爲不折不扣的超級帝國。

由此可見,叫什麼名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實力足夠,“王國”總是有辦法變成“帝國”,“國王”也總是有辦法變成“皇帝”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