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牛李黨爭?與唐朝推行科舉制度有關

什麼是牛李黨爭?與唐朝推行科舉制度有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牛李黨爭,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科舉制作爲中國封建歷史時期一項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對於隋朝以後的封建王朝的人才篩選以及官員的選拔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創於隋文帝時期的進士科拉開了中古時期新型選拔人才方式的序幕,從此,隋唐以前的門閥氏族以及門閥政治逐漸被科舉制衝破,使得人才流動不論在縱向還是橫向方面都大大加強,極大推動了社會羣體的流動。《舊唐書》載:"當時唐之文雅於諸國爲盛,然未嘗設科舉,至是,始命翰林學士江文蔚知貢舉,進士廬陵王克貞等三人及第。前朝公舉、私謁相半,臣專任至公耳!"

但是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在科舉制創設之初,由於數百年的貴族政治已經根深蒂固,雖然經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動盪局勢的衝擊,而且南朝時期寒門地主階級的不斷崛起,都對數百年來的門閥貴族政治形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從歷史記載來看,門閥氏族還是一直存在的。在隋朝以及唐朝的前中期,貴族政治依然是朝廷統治集團的主要羣體。

什麼是牛李黨爭?與唐朝推行科舉制度有關

這一現象在安史之亂髮生之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受到安史之亂戰爭的巨大影響,唐朝時期興盛的士族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山東士族幾乎全部覆滅,這讓一向統治集團中以山東士族爲主要依靠的局面得到了徹底改變。與此同時,在武則天時期大力推行的科舉制選拔出來的大量庶族地逐漸成爲主要羣體並且參與到統治集團來,成爲唐朝中後期一股重要的統治力量。

唐朝持續數十年的牛李黨爭便是在科舉制的影響下出現的,有的學者認爲牛黨李黨成員就是因爲在支持科舉還是士族政治上出現了巨大分歧纔會導致如此大規模的黨爭。雖然關於牛李黨爭的原因十分複雜,但是科舉制無疑在牛李黨爭中始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科舉制在唐代朋黨政治中的影響,尤其是在牛李黨爭之中的作用,來分析科舉制度下的牛李黨爭所存在的政治互動。

隋煬帝科舉制在有唐一代實行的狀況

科舉制雖然誕生和發展於隋唐時期,但是其真正成爲封建統治集團的重要選拔人才的方式,還是在北宋時期確立的。那麼作爲科舉制度肇建之初的隋唐,對於科舉制的重視和依賴程度又是如何的呢?隋唐的建立者皆是在於北周時期發家的關隴貴族,所以在科舉制度的推行上起初力度並不大。

此外,東晉時期遺留下來的門閥氏族,雖然在南北朝時期飽受戰亂以及少數民族的衝擊,但是其憑藉強大的政治、文化勢力,憑藉崇高的郡望,到了隋唐時期,仍然頑強地存活下來。隋唐兩代時期的山東崔、李、鄭、王都是延續數百年的士族大家,此外還有范陽盧氏、琅琊王氏等等,這些人雖然相較於東晉時期的門閥頂峯有所差距,但是依然在本地有着根深蒂固的影響。

科舉制在唐朝時期的地位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有唐一代除了武則天較爲注重科舉考試之外,其他時期科舉制相對於望族始終都不能佔據上風。玄宗時期注重科舉制,這要是因爲他本人比較喜歡詩賦,因此將詩賦作爲科舉的選拔人才的重要內容。通過科舉制選出來的文人,一般都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舊唐書》載:"其公卿士族子弟,明年已後,不先入國學習業,不在應明經進士限。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並略問大義,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今士族之家,通行此例。"

什麼是牛李黨爭?與唐朝推行科舉制度有關 第2張

像唐朝比較著名的宰相,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書香門第。盧氏、李氏、崔氏等,都是生產宰相的門戶。他們通曉四書五經,懂得儒家治國的一套理論,因此便深得皇帝的寵信。他們雖然是世家大族,但是又通過名義上的科舉考試來使自己的官位來的名正言順,所以說科舉制在唐朝基本上又被世家大族所壟斷。

山東郡望牛李黨爭發端於科舉考試

歷朝歷代都存在黨爭現象,當然古代的黨與今天的政黨是有根本性區別的。古代的黨派指的是朝堂之上因爲政見不同、處理問題方式不同而劃分,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他們都是地主階級派別的。東漢後期的黨錮之禍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歷史第一次大規模的黨爭,此後經過魏晉南北朝動亂時期,黨爭出現的較爲稀少。但是有唐一代的黨爭還是大有存在的。

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發生在唐朝中期,延續數十年之久的牛李黨爭。之所以探討牛李黨爭在科舉制度內的政治互動,還要從牛李黨爭的發端談起。黨爭首先在憲宗時期於京城內的以此科舉考試中出現,當時參加考試的牛僧孺、李宗閔,這些都是後來牛黨的核心人物,他們在探論時事政策之時,痛批時政,矛頭直接對準了當時的宰相李林甫。

二人的對策頭頭是道,並且深入人心,符合實際情況,因此被當時的主考官看中,紛紛給予他們表揚,並認爲二人大有宰相之面,因此變主張推薦給憲宗任用。但是當時的權相李吉甫認爲自己有輔佐皇帝開創元和中興之功,對於牛、李二人的詆譭心裏非常不舒服,因此他認爲考官與牛僧孺、李吉甫有勾結之嫌,所以考試結果應當作廢。

什麼是牛李黨爭?與唐朝推行科舉制度有關 第3張

憲宗本來想將二人重用,但是由於李吉甫的勸阻,隨即取消二人功名,同時將當時主要負責的考官紛紛降職處理。這件事發生之後,朝堂一片譁然,百官紛紛向憲宗請願,希望能夠收回成命,同時對於李吉甫陷害賢良、進獻讒言的行爲嚴肅處理。憲宗本人迫於壓力,將李吉甫貶官地方,從此拉開了牛李黨爭的序幕。《舊唐書》載:"嗣復與牛僧孺、李宗閔皆權德輿貢舉門生,多與之同。四年,僧孺作相,欲薦拔大用,又以於陵爲東都留守。未歷相位,乃令嗣復權知禮部侍郎。"

李吉甫牛李黨爭於科舉制內的政治互動

科舉考試雖然不是牛李黨爭爆發的根本因素,但是卻具有導火索的味道。李吉甫極力反對牛僧孺二人通過科舉入仕,除了他本人嫉妒賢良之外,更多是因爲牛僧孺的出身並不高貴,但是憑藉他的聰敏智慧和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一旦他成功步入仕途,必然會引發朝堂大亂。此外李吉甫年事已高,他要爲自己的兒子李德裕安排後路,繼承自己的宰相之位。

而牛僧孺等人的出身只是平民而已,李吉甫還在爲今後的士族的發展道路設想,因此他就會千方百計地遏制平民進入統治階級上層,就算牛僧孺沒有通過言辭冒犯他,我想有李吉甫的坐鎮,牛僧孺的發展前景也不會很好 ,至少說十分有限。所以可以從這小小的考場之事,就能發現,牛李黨爭爆發之初就已經夾雜了士族和庶族之間的矛盾。

什麼是牛李黨爭?與唐朝推行科舉制度有關 第4張

隨着李吉甫被貶不久亡故,他的兒子李德裕自然而然如李吉甫生前安排的那樣,繼承了父親的相位,由此李吉甫時期埋下的與牛僧孺的矛盾,在新一代中徹底爆發了。而與其說是兩個人的矛盾,倒不如說是當時整個唐朝社會中士庶之爭的具體體現。從李德裕上位之後,牛僧孺也重新被憲宗啓用,雙方由此在朝堂之上劃分成了牛李二黨,並且在各方面開始了激烈地對抗。《邵氏見聞錄》載:"牛僧孺自伊闕尉試賢良方正,深詆時政之失。宰相李吉甫忌之,泣訴於憲宗,以考官爲不公,罷之。自是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

在筆者看來,牛李兩黨在當時的政見糾紛當中,是否通過科舉入仕的確是雙方爭論不休的一點。雖然在兩個團體當中,士庶十分混雜,但是我們要知道在當時的唐朝社會中,科舉制度一直都是不怎麼佔有選官的主要地位的。原本是庶族指望出頭的科舉制,此時已經呈現出被士族壟斷的現象。所以在是否支持科舉制度上,辨別雙方還是有一定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