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相信很多人對宮鬥劇特別感興趣,皇帝的女人們爲了爭寵,費盡心思,耍盡手段。其實,她們不僅僅爲了爭寵,也是爲了自己的名號、品階在鬥爭,受到寵愛,意味着自己可以晉升品階,在後宮地位穩固,才能爲皇子、家族謀得更多利益。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歷代后妃的名號與品階制度在正史后妃傳中都有記載,每個朝代後宮嬪妃名號、品階設置不同。歷代封建王朝婦女的封號皆從夫官爵高低而定,在唐以後形成制度。

後宮內命婦的編制爲一後、四妃、九嬪,此爲高等級,婕妤、美人、才人算中級,寶林、御女、采女算低級。皇后和皇帝一樣是不講品級的,而其他後宮佳麗都和前朝的大臣一樣有嚴格的品級。

我就以隋唐後宮來講講,因爲唐朝基本沿襲隋制。當然唐朝每個皇帝上臺,後宮的名號也會有所變動,但不妨礙我們瞭解大概。

先說皇后,那肯定是後宮之主。那代表人物肯定要提千古賢后——長孫皇后了。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2張

長孫皇后劇照

皇后只能一個,因爲地位高高在上,一般出自世家大族。比如長孫皇后的血統高貴,他們姓氏來自北魏皇族。包括她的舅舅家族也是來自北齊皇族。

皇后沒什麼過錯,想廢掉皇后那是國家大事,是要在前朝商討決定的。想想,明朝的萬曆皇帝爲了立心愛的鄭貴妃爲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成功。可見,皇后不能隨便廢掉,她可以不受寵,但不會隨意被撤掉。

再來說說妃嬪

唐代后妃目前所知有八個品階,以一至五品爲常置,后妃的職掌、服章、車輅、鹵簿、印綬、葬儀、親屬待遇等級劃分都以妃子品階高低爲準。

比如一至五品后妃親屬有免役權。

據《天聖令·賦役令》後原唐21條:

“諸皇宗籍屬宗正者,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緦麻以上親,內命婦一品以上親,五品以上父祖兄弟,並免課役。”

皇帝的妃嬪裏,妃的級別要比嬪的級別高一級。我們常常會合在一起稱呼。

隋煬帝設貴妃、淑妃、德妃爲“三夫人”,品階是正一品,唐朝又增加一名“賢妃”,爲“四妃”。

比如唐太宗的韋貴妃、楊貴妃、燕德妃、鄭賢妃、徐賢妃等,但貴妃爲四妃之首,在後宮,除了皇后就屬貴妃了。比如唐朝赫赫有名的楊貴妃。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3張

韋貴妃劇照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4張

楊賢妃劇照

四妃的作用是輔佐皇后管理後宮,無所不統。

再來說嬪。

隋煬帝設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爲九嬪,品階爲正二品。到了唐朝,僅僅把“順”改爲“昭”、“華”改爲“媛”字。

比如武則天在高宗時就有個名號爲“武昭儀”。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5張

九嬪的職能是“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屬以贊尊後之禮儀”。就是服從皇后管教,遵守後宮各種禮儀制度。比如凶禮、嘉禮等妃嬪地位不同,執行的禮儀也不同。

唐代的后妃以二品以上爲貴,對應的與(車)服、鹵簿、葬儀等待遇,就是分三妃、九嬪、婕妤及以下三級。

《天聖令·喪葬令》後原唐4條規定:

“皇帝、皇太后、皇后爲五服之內親舉哀……小功以下及皇帝爲內命婦二品以上……皇太后、皇后爲內命婦二(三)品以上喪……並一舉哀而止。”

在後宮,冊封皇后有禮儀制度,冊封“內命婦二品以上”也有禮儀。可見妃嬪地位是很尊貴的。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6張

楊貴妃劇照

在唐以前,三國兩晉南北朝還有一種名號爲“貴嬪”,是魏文帝曹丕設立的,位在皇后下,後來西晉武帝設“貴嬪、貴人、夫人”爲三夫人,在唐以前是後宮常見的一品后妃名號,但唐朝以後就不設“貴嬪”這名號了。但是有貴妃這個名號。

正三品,婕妤。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7張

李淵寵愛的張婕妤

隋煬帝置婕妤十二員,唐朝也是照搬。婕妤的職能是“掌率女官修祭祀、賓客之事”。

按照唐朝後宮制度,命婦還有內外之別,“命婦”泛稱有封號的婦女。命婦享有各種儀節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員的母、妻而言俗稱爲“誥命夫人”。

內命婦指的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及未婚的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還有宗室之母及其正妻、經過君主正式冊封的嬪妃等等。

外命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誥命夫人,指的是已婚的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等,及所有經過君主敕封爵位的官員之母或正室(部分朝代時,側室也能成爲外命婦,但有人數上的限制),有時後妃除生母以外的女性直系尊長(如養母、祖母、從祖母等)也能獲得君主敕封爵位。

而除公主以外,一般得到外命婦身份的女性,封爵等級皆從夫之官銜高低而定,例如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 六品安人、七品以下皆爲孺人的外命婦等級。

在唐朝是這樣規定的:

王之母妻爲妃;一品及國公母妻,爲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爲郡夫人;四品母妻,爲郡君。國、郡夫人一般爲大臣母、妻封號。不過,宮廷內也有賜封宮官、諸帝保母、乳母與師傅、宮伎爲夫人者。

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

隋煬帝置美人與才人共十五員,爲正四品。

唐朝也設置美人和才人,不過做了改動,置美人九員,爲正四品,才人九員,爲正五品。

美人與才人職能類似,就是管理後宮宴會就寢,理絲枲。

女皇帝武則天就做過唐太宗的才人,可見地位並不高。

“後宮”如“前朝”,皇帝后宮的等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8張

武才人劇照

寶林,正六品。

唐朝設寶林二十七員,正六品。

同時設置御女二十七員,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員,正八品,而隋煬帝設采女多達三十七員。

我們現代經常提一個詞“御女範”,與古代的意思截然不同。

但是從李淵開始,他只設置御女、采女名號,他的嬪妃中並沒有御女”、“采女”的實例。

後來的皇帝嬪妃中也很少有記載,也就是到了“御女”、“采女”,她們已經是低級后妃名號。

她們死後,墓誌前會加上“宮人”兩字,據出土隋代墓誌就有“宮人采女田氏”, “宮人六品御女唐氏”等。

這除了說明“御女”、“采女”的職位卑下與六局諸司相當,死後也與六局宮人同葬;或許還可說明,可能在當時低品階后妃與宮人之間的界限並不明顯。

“一入宮門深似海”,能得到皇帝寵幸的妃子畢竟是少數,而大部分妙齡女孩一腳踏進宮門,就隔絕了外界,等待她們的可能是一輩子的寂寞空虛。

唐代詩人元稹的《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這首詩裏可能纔是大部分宮女的命運,無窮的哀怨,無邊的寥落,讓人無限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