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如何評價“祕密立儲制”?

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如何評價“祕密立儲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乾清宮正殿高懸着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由於它特殊的歷史意義和近年來影視作品的不斷渲染,幾成清王朝的一大標誌。

由於,這個匾的背後藏有決定太子命運的“建儲匣”,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一些清朝的電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皇帝駕崩以後,大臣們會從“正大光明”的匾額中,拿出先皇早已寫下的傳位遺詔,由此,產生了下一任皇帝的情景。這其中,大臣們拿出遺詔宣讀新君名字的方法,就叫做“祕密立儲制”。

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如何評價“祕密立儲制”?

那麼,在清朝的時候爲什麼會建立這種制度呢?

曾有人說,清朝時期的皇位繼承製和以往的朝代不一樣。因爲,它既不由皇長子來繼承大統,也不會預先宣佈太子人選,而是實行一種祕密立儲君的制度。

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因爲,祕密立儲制度,只是清朝皇帝把皇位傳給下一位繼承人的一種形式而已,並不能說它就是清朝傳位的全部內容。而且,在清朝的皇帝中,只有乾隆、嘉慶、道光和咸豐這四位皇帝,是通過祕密立儲方式上位的。所以,不能只從這一點就說:整個清王朝都是實行的祕密立儲制的。

自大清建立以後,人們就一直在探索應該如何傳承皇位。雖然,過往的朝代也有經驗可以借鑑,但是,它們的缺點也很明顯:嫡長子繼承製雖然可以避免兄弟之間的互相殘殺,卻不能夠保證選出來的新君是最有才幹的一個,這種嫡長子繼承製還容易導致皇室內部翻臉、相害。因此,歷代皇帝們都對立儲和傳位這件事感到很是頭疼,就連像康熙帝這樣英明神武的皇帝,也被皇子們之間的鬥爭弄得是身心疲累。

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如何評價“祕密立儲制”? 第2張

早在清朝建立之初的太祖、太宗和世祖時期,皇位的傳承主要實行的是“貴族公推制”,也就是由女真族的王公貴族們一起商量決議,在部落中選出一位最優秀的人來當大汗或者皇帝。

比如說,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由八大和碩貝勒共同商量推舉出來的結果。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也是通過貴族公推制順利繼承大統的。後來,皇太極死了,王公貴族們覺得攝政王多爾袞、濟爾哈朗和福臨都很優秀,不知該選誰比較好,所以,對於大汗的人選遲遲商議不出結果。

最後,在孝莊太后的周旋下,他們一致推選福臨來擔任下一任皇帝。雖然,福臨登上皇位的時候才八歲,但在孝莊太后的輔助教導下,他最終成爲了一位優秀的皇帝。其實,這種制度跟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差不多,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選出來的領導人,都是當時女真族中最優秀、最傑出的人。

到了清世祖去世的時候,福臨並沒有遵照以往的規則推舉繼承人,而是直接指定三皇子也就是玄燁,繼承了皇位,由此,打破了原本的貴族公推制。康熙在位時,曾嘗試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但卻沒有成功。後來,在康熙去世以前,他也像清世祖一樣,指定了四皇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因爲這兩位皇帝,都是根據先皇的遺命登上大統的,所以,這種傳承皇位的方式,叫做“皇帝遺命制”。

從表面上來看,在這種制度之下,新君似乎都是由一人來指定的。其實不然,新君的人選還是要經過王公貴族和皇太后的同意才行。比如說,在康熙最後決定自己接班人的時候,他曾下命讓大臣們各寫下一張字條,把自己認爲適合當新君的人名字寫在上面,然後,由康熙統籌意見,最終,圈定人選。

對於雍正帝的上臺,至今說法不一,這一公案,事關宮廷內部機密,長期難於考證,而今仍無定論。後來,雍正帝登上皇位,他根據各朝各代預立太子,以後發生的皇子和后妃之間,爲了爭奪儲君之位手足相殘的慘痛教訓,以及自己在爭搶皇位時的經歷,開創了“祕密立儲制度”。

於是,從此以後,皇帝不再向世人公開皇太子的人選,而是祕密冊立儲君。直到自己死了以後,才公佈下一位繼承人是誰。這種制度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由皇帝親手寫下兩份寫着儲君名字的詔書,然後,一份密封在由皇帝來保管的錦匣裏,另一份則當着衆大臣的面,放在“正大光明”的匾額之後。

最終,要等到皇帝去世了之後,大臣們才把這兩份詔書拿出來,驗證無誤後再公佈繼位人選。

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如何評價“祕密立儲制”? 第3張

雍正帝就是用這種制度選出了乾隆,而乾隆也曾經兩次用這種方法立儲。

第一次是在他剛登上大統的時候,立二皇子爲儲君,但沒過多久,二皇子就死了。

第二次是在1773年的時候,他立十五皇子(也就是嘉慶帝)爲儲君。

後來,嘉慶和道光也都沿用這種方法祕密立儲。但是,到了咸豐帝的時候,因爲,國事紛雜和子嗣單薄,所以,他無須使用這種方法。而同治和光緒帝都沒有子嗣,更加不需要祕密立儲了。就這樣,祕密立儲制度拉下了帷幕,宣告結束。

可以說,祕密立儲制的創立,使所有想要繼承皇位的皇子們都心存希望,每時每刻都用帝王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它不僅有利於皇帝在衆多皇子之中選出最優秀的那位皇子,還可以因爲皇子們之間沒有明確的競爭對手很難形成以某個皇子爲中心的政治集團,最終能夠平穩的交接皇權。

但是,即使如此,這個方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致命缺陷:從皇室內部的角度上來說,它仍然難以避免皇室內部爲了爭奪皇位的鬥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競爭的激烈程度,避免血肉相殘。所以,在雍正帝上位以後,皇室中爲爭奪皇位的鬥爭平和了許多,更多的則表現爲智謀和權勢上的競爭。

清朝後期的“祕密立儲制”到底好不好?如何評價“祕密立儲制”? 第4張

從貴族們的角度上來說,它把原本殘餘的一點點民主都抹殺掉了,變成了皇帝一人的獨裁。儘管,這加強了皇權,但是,卻容易削弱皇權賴以存在的基礎。而且,歷史曾多次證明,只有一人的判斷往往容易出錯。這個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繼承人,或者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從而,給國家和民族帶來慘重的教訓和損失。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其實,祕密立儲制更加的落後於“貴族公推制”和“皇帝遺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