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唐朝前期養馬業的發展,歡迎關注哦。

我國古代有着悠久的養馬傳統,唐朝則是馬牧業發展史的頂峯。尤其是在唐朝前期,由於國家安定,經濟發展,無論是國家監牧養馬,或是民間私人養馬,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的繁榮景象。唐朝的馬牧業,是唐朝整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保持唐朝強大的國防軍事力量的物質基礎。馬牧業的發達對唐朝經濟、軍事、交通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唐朝前期馬牧業興旺發達,首先是與馬匹在當時國防上的重要地位分不開的。唐朝立國之初,承隋末征戰亂離之後,馬政殘敗不堪,只有牝牡三千餘匹,頗有西漢初年“天子”找不到四匹一樣顏色的馬,將相只能乘牛車的景象。然而當時征戰仍然頻繁,軍隊和館驛交通都急需大量的馬匹來充當戰騎和運載工具。馬牧業的發展成爲當務之急。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唐初,統治集團在基本上穩定了國內局勢以後,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消除邊患。從武德四年開始,突厥不斷騷擾唐朝邊境。武德九年七月,突厥頡利可汗率精騎十餘萬,進寇武功,京師戒嚴。

面對突厥日益嚴重的軍事壓力,秦王李世民根據突厥“惟勁騎奔衝"的特點,主張加強軍隊騎兵的建設,用軍事進攻的戰略,徹底擊潰突厥軍隊,一勞永逸地解決邊患問題。

李世民即位伊始,就致力於軍隊的建設。由於唐朝重視軍隊訓練,不久“士卒皆爲精銳。”貞觀三年,反擊突厥的時機成熟,唐太宗派遣軍隊十餘萬,分兵六路,向突厥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戰爭爆發後,代州道行軍總管李靖親率精兵,自馬邑出擊,一舉襲破定襄城,頡利可汗狠狽逃遁。李靖隨即選派輕騎兵一萬,攜二十日干糧,深入追擊。“靖軍逼其牙帳十五里,虜始覺,頡利畏威先走,部衆因而潰散。”在這次反擊戰中,騎兵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2張

唐朝自從滅亡了東突厥以後,對外戰爭基本上就從防禦性的自衛戰爭,轉變爲進攻性的戰爭,由於軍事戰略的轉變,就使唐朝前期的對外戰爭,具有了如下主要特點:

第一,戰爭主要是漢族與“夷狄”之間的衝突。唐朝前期與突厥、吐谷渾、薛延陀、奚、契丹、高麗等,都發生過戰爭,尤其是和突厥、吐蕃、高麗之間的戰爭,不僅規模大,而且持續時間長。要同這些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作戰,就離不開騎兵。

第二,戰場遼闊,長途奔襲。唐朝前期多次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遠征。如貞觀九年,唐軍遠征吐谷渾”、貞觀十三年唐朝出兵高昌、天寶六年,唐將高仙芝率步騎一萬人遠征小勃律國等,不僅以騎兵爲主,而且從徵的步兵也自備私馬。

在唐朝前期的戰爭中,爲了縮短行軍時期,提高進攻速度,增強攻擊的突然性,唐軍往往使用大量騎兵。天寶元年,唐玄宗窮兵黷武,全國共有軍隊五十七萬四千人,其中邊鎮兵四十九萬人,戰馬八萬餘匹,分屬十個節度使。如河西節度使前拒吐蕃,北抗突厥,有兵三萬三千人,馬一萬三千匹。其它如河東節度使大同軍有兵九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匹。橫野軍有兵三千人,馬一千八百匹。騎兵在唐朝軍隊中已佔有相當的比重。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3張

第三,戰爭中普遍使用蕃兵蕃將。李淵在太原起兵時,軍隊裏就有蕃兵蕃將。唐太宗開創了大量使用蕃將蕃兵的先例。貞觀初年,“自突厥頡利破後,其餘酋長至皆拜將軍、中郎將,佈列朝廷,五品以上者百餘人。”如突厥人史大奈、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鐵勒人契芯何力等皆拜將軍,領兵征戰。到開元天寶時,使用蕃將有了更大發展,如安祿山、歌舒翰等蕃將都任節度使,手握重兵,坐鎮一方。

蕃兵也經常被徵調。蕃將蕃兵在戰場上,只有和戰騎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唐軍在戰爭中,騎兵部隊擔負攻擊、牽制、迂迴、側擊等多方面的作戰任務,因此,戰馬損失也很嚴重。

唐朝前期的對外戰爭所以能夠堅持數十年之久,並且不斷取得勝利,揚國威於境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唐朝有一支稱雄於世的強大軍隊。而空前發達的馬牧業爲其提供源源不絕的大量高質量的戰馬,爲軍隊保證了堅強的戰鬥力。由於戰爭對戰馬的依賴,也就爲唐朝發展大規模國家監牧養馬和民間養私馬,繁榮馬牧業生產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4張

唐朝發達的館驛交通需要大量的驛馬

唐朝前期國家疆域廣大,爲了滿足當時國內外交通的需要,唐朝建立了完備的館驛制度。從長安通往全國各地的主要交通線上,每隔三十里設一館驛,以傳送公文,迎送來往官吏。當時唐朝有館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驛二百六十所,水陸相兼驛八十六所,依照館驛在交通中的重要程度,分別等級供給一定數量的驛馬。按規定京師都邑亭驛配馬七十五匹。諸州縣館驛配馬分爲六等,一等六十匹,二等四十五匹.三等三十匹,四等十八匹,五等十二匹,六等八匹。同時,唐朝還有遞馱制度,需要使用大量馬匹。

唐朝軍隊出征,所經州縣要提供遞馱。《資治通鑑》註釋說:“遞馱者,沿途遞發馬牛驢,馱運兵器什物也。”驛馬用途日益廣泛。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5張

唐朝重視馬政建設大規模發展國家監牧養馬

馬牧業是保障唐朝強大國防軍事力量和交通運輸的必要條件,同唐朝興衰休慼相關,唐朝統治者非常重視馬牧業。尤其是唐太宗、唐玄宗爲唐朝的馬政建設作岀了重大的貢獻。

貞觀初年,唐朝把隋朝遺留在長安東北赤岸澤牧場的三千匹牝牡馬遷移到隴右,創建了國家監牧基地。

唐朝爲了發展國家馬牧業,建立了規模宏大、組織嚴密的馬政機構和監牧制度。

唐朝政府頒佈律令,從法律上保護馬牧業發展。

唐朝前期,統治集團慎重選拔任用馬政官員。唐初宰相長孫無忌認爲“羣牧事重,委在長官。”因此,從貞觀至開元,出現了張萬歲、王毛仲、牛仙客等堪稱能吏的馬政官員。唐朝前期馬政修舉,與統治者認真選用馬政官吏這一點是分不開的。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6張

唐朝建立了馬匹的醫療制度和機構。唐朝太僕寺設有獸醫博士四人,獸醫六百人,學生一百人。尚乘局有獸醫七十人,太子僕寺有獸醫二十人。其獸醫人數之多,在唐代以前是罕見的。地方州縣也設有獸醫機構和人員。

唐代的獸醫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並撰寫了獸醫著作。唐朝人李石著作的《司牧安驥集》,這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影響深遠的名著,不僅爲當代所重視,而且在宋、明兩朝,還曾經作爲官版印刷,廣泛發行,甚至傳到國外。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日本人翻譯出版了這部名著。今天,《司牧安驥集》是我國現存最古的一部獸醫著作,仍受到科學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唐朝前期重視改進中國馬匹的品種,提高馬匹的素質。

唐朝通過對外馬匹貿易,從境外引進大量品質優良的馬匹。唐朝前期,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多次派人到境外採購馬匹。開元年間,唐朝每年從突厥買馬三、四千匹。開元二十四年買馬達一萬四千匹。

唐朝周邊國家和地區經常給唐朝進貢,貢獻的禮品中往往有大批的駿馬。如高祖時,康國獻馬四千匹。貞觀四年,龜茲獻名馬。貞觀十七年,薛延陀獻馬五萬匹。長安二年,吐蕃遣使獻馬千匹。貢獻來的馬匹。許多是珍貴的良種名馬,如康國馬,體格特別高大壯碩。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7張

私人養馬業興盛繁榮促進了唐朝養馬業的全面發展

唐朝前期馬牧業的興旺發達,是與當時民間盛行私人養馬和社會尚武的風氣分不開的。我國古代自從晉朝永嘉之亂,遊牧民族開始入主中原,形成漢夷雜居。其間十六國時期就有一百三十六年。接着,元魏統一黃河流域,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延續至隋末唐初,又復三百多年,因此,北方社會的生活習俗深受胡俗的影響,與秦漢時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變遷。由於社會風氣的薰陶,唐朝貴賤士庶尚武成風,酷愛騎馬,爲私人養馬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唐代婦女騎馬之風也很盛行。

貴族官僚飼養大量私馬。貴族官僚爲了設置私人牧場,大肆侵佔國家和農民的土地。爲了抑制土地兼併,天寶十一年玄宗勅令:“兩京去城五百里內不合置牧地,地內熟田仍不得過五頃以上、十頃以下,其有餘者仰官牧。”唐朝規定,每匹驛馬國家配給牧地二十畝,按此標準計算,則兩京五百里內私人可以佔有養五十匹馬的熟地。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8張

唐代民間富人也大量養私馬。唐代農民也養私馬。唐朝前期實行府兵制,農民普遍要服兵役,唐朝規定,府兵被徵點服役,所需戎器馱馬鍋幕模糧均須自備。因此,唐代農民也普遍養私馬。

唐代空前繁榮的社會經濟爲私人養馬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如沒有發達繁榮的社會經濟,要產生這樣盛大規模的養馬業是不可能的。

爲了發展社會馬牧業,唐朝政府制定了一些鼓勵民間私人養馬的政策。唐朝初年,魏元忠上疏要求朝廷支持發展民間養私馬。魏元忠的疏奏,得到唐高宗的重視。唐玄宗即位後,在積極發展國家監牧養馬的同時,也重視發展私人養馬,並革除了一些妨礙私人養馬的弊政。唐玄宗提出的改革措施,減輕了養私馬戶的經濟負擔,調動了農民養馬積極性,促進了唐代馬牧業的發展。天寶十五年,安史叛軍攻入長安。唐太子李亨“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率私軍以助軍。至平涼郡,蒐閱監牧公私馬,得數萬匹,官軍益振。”參建中元年,唐德宗在戰亂之後,僅在關輔地區一次就市馬三萬餘匹。由此可見,唐朝前期私人養馬業是何等的興旺發達。

歷史上養馬最巔峯的時期!唐朝前期爲什麼能空前發展牧馬產業? 第9張

綜上所述,唐朝前期馬牧業空前繁榮發達的原因可以歸納爲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從主觀上來說,是由於馬匹在國防軍事、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唐朝統治者高度重視馬牧業生產,爲此組織和制定了系統完整的馬政機構和制度,建立了規模宏大的監牧基地,大力開展對外馬匹貿易,採取了鼓勵養私馬的措施和政策;從客觀上來說,自西晉末年起大量遊牧民族遷徙內地,帶來了塞外習俗和畜牧生產的經驗技能,並在北方漢人中獲得傳播。唐朝前期國家安定,社會經濟空前繁榮,爲發展馬牧業生產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唐朝的馬牧業達到了我國自秦漢以來最興盛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