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魏國存在的兩次巔峯時期都是什麼結果?

歷史上,魏國存在的兩次巔峯時期都是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魏國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爲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發動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爲諸侯。在戰國時期,魏國是一個比較強大的諸侯國。不管是在戰國初期,還是中期甚至後期,魏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魏國曆史上,存在兩個巔峯。一個是在戰國初期,另一個則是在戰國後期。

在戰國七雄中,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爲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爲相,用樂羊爲將,以李悝變法,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爲王,史稱“徐州相王”。在戰國時期,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

第一次巔峯

一方面,對於魏國來說,第一次巔峯是在戰國初期,也即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這三位君主在位的時候。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三大夫爲諸侯,脫離晉國,此時晉只剩絳城與曲沃兩處,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晉國最後滅亡。在三家分晉後,魏國疆域很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併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的。在今河北省境內者,有今大名、廣平間地。並有今山東省冠縣的。

歷史上,魏國存在的兩次巔峯時期都是什麼結果?

從這一角度來看,三家分晉後,魏國的基礎實力,不能說是明顯強於趙國和韓國,甚至可以說還存在劣勢。對於魏國來說,不僅要和趙國、韓國互相較量,也要防備楚國、秦國等諸侯國。因此,我們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戰國初期,正是如此憂患的地理位置,促使魏文侯破釜沉舟,率先開啓了一場變法,這就是李悝變法。

在戰國時期,不管是商鞅變法還是吳起變法,都對李悝變法進行了借鑑。在李悝變法之後,魏文侯時期的魏國,就迅速在戰國七雄中崛起,並且步入巔峯了。魏文侯去世後,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間,任用吳起打造精銳之師,這讓魏國的國力繼續上升,不斷東征西討,奪取楚國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爲後來遷都大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時候,魏國已經稱霸中原長達百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史稱逢澤之會。正式標誌着魏國成爲新一代的霸主。

當然,對於魏國的第一次巔峯來說,也是在魏惠王在位時期隕落的。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國鼎盛時期,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大梁(今開封西北)後,魏國亦稱樑國。但在以後的戰爭中,“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他去世於公元前319年。對此,在筆者看來,魏惠王在位期間,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兩次敗給了齊國。在這場戰役中,魏國損失了10多萬精銳的魏武卒,這是魏國最精銳的士卒,並且主將龐涓也被孫臏擊殺,更爲關鍵的是,因爲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失利,原本和魏國若即若離的韓國、趙國,更是站到了魏國的對立面,加上秦國的崛起,內憂外患之下,魏國的第一次巔峯就這樣被齊國終結了,而後者也取代了魏國,成爲戰國中期的霸主。

第二次巔峯

歷史上,魏國存在的兩次巔峯時期都是什麼結果? 第2張

另一方面,對於魏國來說,第二次巔峯發生在魏安釐王這位君主在位時,也即這已經是戰國後期了。長平之戰後,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請求魏國救援,魏安釐王懼怕秦國,不敢進軍。信陵君的部下朱亥用鐵錘刺殺晉鄙,強行奪權,信陵君以精兵八萬開赴前線,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信陵君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威震六國。但信陵君因爲奪取兵權之故,怕受到魏安釐王迫害,所以一直留在趙國,十年不敢回去。不過,不管怎麼樣,信陵君魏無忌幫助趙國打贏了邯鄲之戰,這直接重創了秦國,並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時間,更是給魏國重回巔峯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韓非子·有度第六》稱“魏安釐王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陶、衛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安釐王死而魏以亡。”儼然中興之主。

公元前247年,秦將蒙驁侵略魏國時,魏安釐王選擇與信陵君和解,拜之爲上將軍,信陵君在山東六國中有着較高的威望,立即召集了五國聯軍抗秦,大敗蒙驁,拯救了魏國。但戰後魏安釐王對信陵君開始猜疑,更因爲秦人使用反間計,使魏安釐王懷疑信陵君,並奪取了其上將軍之位,信陵君只好終日藉酒澆愁。公元前243年,魏安釐王與信陵君同年病逝。

歷史上,魏國存在的兩次巔峯時期都是什麼結果? 第3張

對此,在筆者看來,自公元前257年開始,到公元前243年結束,在這一段時間內,魏國的整體國力可以說是重回巔峯。當然,魏國之所以能有第二次巔峯,主要還是因爲邯鄲之戰後,秦國和趙國兩大強國都遭到重創,需要時間來恢復和修整,至於齊國這一強國,早已在五國伐齊後一蹶不振。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魏安釐王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斷蠶食周邊諸侯國的疆域,得以讓魏國回到了巔峯。當然,在公元前243年之後,因爲魏安釐王與信陵君魏無忌的去世,加上秦國恢復了對外擴張的步伐,這不僅結束了魏國的第二次巔峯,更在公元前225年徹底消滅了魏國。在魏安釐王之後,魏國不僅君主平庸,也沒有信陵君這樣的人才,從而只能接受被秦國逐步消滅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