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大順永昌元年,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爲西京。設天佑殿大學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設六政府尚書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級設置,分全國爲十二個州,官爲節度使。同時發佈開科取士,招攬人才。

到1644年3月,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但是,並沒有遭遇頑強抵抗。很快京城失守,崇禎皇帝絕望自盡。還原當時場景,李自成所率的農民起義軍,人數有10萬,而京城,三大營人數10餘萬,城防,不可謂不堅固。再者,還有吳三桂的部隊。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所以,從絕對實力上比較,李自成並不佔優。那麼,他爲何可以“輕取”北京?

兩軍相較,“人數”有時候並不是取勝的絕對因素。李自成自西向東,一直殺到北京城下,其間,遭遇過頑強抵抗,但是,他的隊伍卻是越來越壯大。單從這一點來看,明朝已經步入“衰亡”,民衆在用自己的行動,開始拋棄這個王朝。

所以,可以講,承載一個王朝最根本的“基石”——就是民心,如果動搖,那麼,王朝這個大廈離坍塌,也就時日不遠了。那麼,爲何當時的百姓會羣起反抗?原因真的簡單:餓。“民以食爲天”,“食”是民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當時的情況,可以用“人禍天災”來形容。

明末,朝廷一方面要應對後金的“不良企圖”,一方面還要平定國內的農民起義,財政支出增加,這部分的負擔必然要落在老百姓的身上。而當時的關中地區,卻又連年遇上自然災害,田間沒有收成,最後,人吃人的現象屢見不鮮。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第2張

陝西巡按馬懋纔在《備陳大飢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之後,“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野無青草,十室九空。… …村無吠犬,尚敲催徵之門。”

所以,在官府“無爲”情況下,農民起義的初衷,最先解決的就是“肚皮問題”。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陝西總督孫傳庭,所率明軍主力不敵李自成,此事件形成了“多米諾效應”。1643年,對明朝而言,應是加速其滅亡的一年。

這一年,孫傳庭大敗,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不少明朝官員,投降了李自成。並且,看李自成進京後,投降的官員人數,便可知當時這些“大人們”的態度了。就如史書說的“叛降如雲”。跟隨崇禎皇帝殉國的,僅有21人而已。

那麼,這又說明了什麼?識時務者爲俊傑麼?他們其實已經早就看出明朝氣數已盡,所以,還是保住自身利益爲先。所以,崇禎皇帝希望他的臣民們共同抗敵,其實,也只是一廂情願罷了。政治上的投機,對這些官員而言,也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第3張

底層的“民心”不復存在,上層的“官員”又“人心各向”,這個仗,怎麼看都是輸。有人會問,不是還有“三大營”麼?

初建之時,“三大營”的確蠻有戰鬥力。只是在“土木堡之變”後,雖經過改革,但是,實力已經不復原來了,到了後期,朝政腐敗,軍營營帥更是貪的厲害,實力大打折扣,還沒交手,聽着義軍的槍炮聲,就都跑了。

這其實也就暴露出了明末嚴重的財政問題,國家已經是“無力運轉”。這只是矛盾集聚後的一個總爆發,國庫沒錢,軍餉發不出,誰來替你賣命。百姓賦稅重,又沒有收成,官府不救濟,就只能自己解決了。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第4張

那麼,國家就真的沒錢了麼?

其實不然,李闖王后來一“檢查”,原來,各個官員都很富有。當時皇帝讓他的大臣們掏點銀子,拿到的卻是寥寥。明朝官員的明面工資很少,但各種“暗箱”操作,成了各級官員的“生財之路”,這樣就變相的貪污了國家的稅銀。所以,百姓賦稅很重,但是,國庫依舊空虛。

所以,看似軍事上的被動,其實,卻是國家實力漸弱的體現。都說當時有兩隻精銳部隊:一是孫傳庭的陝西邊軍,結果,在郟縣,被全殲。只能說,當時的這隻軍隊,其實,已經“弱不禁風”了。另一隻,吳三桂的遼東軍,“無法脫身”可以說是一個原因,但是,更可能的因素應是,吳三桂不想“以卵擊石”。因爲,這個時候,起義軍的氣勢正在“風頭”上。

其結果就是,當起義軍大軍壓境之時,卻沒有遭遇什麼大的抵抗。

一個王朝要怎麼才能長盛不衰?沒有這個“基石”都不能長久! 第5張

對於此事,不少人都會從政治、軍事、民心和財政上逐一分析。其實,就如一句老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是基礎,失了這個,其餘都是沙土上的建築。所以,分析明朝爲何滅亡,更應從其整個歷史去分析,而不是用當時的表象去定論。歸根結底,底層百姓生活困頓,朝政亂象,國力一落千丈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軍事上的失敗,反映的則是國家實力的衰亡,中國的近代歷史已經用很多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了。崇禎皇帝再有心想重振朱家王朝,他也無力扭轉明朝的頹勢,因爲,他已經沒有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