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好人政治”:胡適的“實驗主義”的政治抱負

“好人政治”:胡適的“實驗主義”的政治抱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人政治”一直是胡適的“實驗主義”的政治抱負。在三、四十年代,蔣介石的確在表面上爲“好人政治”提供了兩次實驗的機會:第一次是1935年的所謂“人才內閣”,蔣介石有意蒐羅一些專家學者進入政府或準政府機構,如吸收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爲政府高級諮詢機構——國防設計委員會的祕書長,同時在此機構掛牌的有胡適、丁文江、蔣夢麟、陶孟和、周炳琳、楊振聲、周鯁生等人,皆爲一時俊傑。從這時起,胡適已從體制外的批評者轉變爲體制內的建言者。但胡適始終沒有加入國民黨,此時國民黨有意拉胡適出任政府部長級職務,包括行政院長的職務,胡適均推辭,最後於抗戰期間(1937-1942)出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胡適自稱那是“受命於危難之際”,其任務是爲國民黨爭取美援並促成美國對日作戰。

“好人政治”:胡適的“實驗主義”的政治抱負

第二次機會就是1948年的所謂“行憲國大”。在此之前,胡適曾致書毛澤東,重彈他的改良主義老調,勸毛澤東“放棄武力”,“準備爲中國建立一個不靠武裝的第二大黨”。此時國民黨正撕毀和平協議,發動內戰。但國民黨在內戰中節節失利,連援助國民黨的美國也大感失望。於是蔣介石想出一個召開僞國民大會的把戲。主要爲了向美國表示自己是搞民主的,蔣一度設想由胡適出任總統,自任握實權的行政院長,並遣王世傑探詢胡適意見,希望胡適能夠出山,其時胡適正爲北京大學校長。胡適毫不客氣地寫了自己的小傳送了上去,作競選總統用。 但結果證明這只是一場故作姿態的騙局。 其後,胡適一直沒什麼行政職位,一直到1958年4月才從美國回到臺北,出任臺北中央研究院院長。

好人沒好報,好人政治不可能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