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孫臏和孫子是什麼關係?孫臏和孫子是一個人嗎

孫臏和孫子是什麼關係?孫臏和孫子是一個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的關係

歷史上,孫臏幫助齊威王打了許多勝仗,使齊國逐漸強大起來。但後來,由於將相不和,齊國出現了爭權奪利的混亂局面,孫臏感到憑藉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這種狀況,最終謝絕了齊威王的封賞,隱居在今天的山東莒南縣一帶,潛心研究兵法,才得以編寫出了這部著名的《孫臏兵法》。書中表達了孫臏的戰爭觀:即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工具。

1972年出土的《孫臏兵法》竹簡共有222枚,內容包括擒龐涓、見威王、篡卒、月戰等16篇,共計6000多字。《孫臏兵法》繼承和發揚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並創造了圍魏救趙、減竈迷敵、佯敗誘敵、運動伏擊等靈活多變、以少勝多的作戰藝術。

《孫臏兵法》第一篇“擒龐涓”講的就是公元前345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領大軍攻打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就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岌岌可危。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派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率兵解救趙國。魏國的精兵強將都去攻打趙國了,都城大粱防備空虛,孫臏率兵直搗魏國的都城,魏惠王急忙命令大將龐涓回師自救,孫臏在桂陵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大破魏軍,還俘獲了魏國大將龐涓。這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

減竈迷敵也是孫臏用兵如神的生動體現。公元前342年,桂陵之戰中被俘,後來又被釋放的魏國大將龐涓,率兵10萬進攻齊國。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孫臏想出了減竈誘敵的方法。退兵的第一天,齊軍造了10萬人做飯用的竈臺,第二天減少到5萬,第三天減少到三萬,龐涓被假象所迷惑,率兵窮追不捨,進入了孫臏佈置好的包圍圈。殘陽如血,斜照着馬陵道,一場驚心動魄的殲滅戰在這裏打響了。魏國大將龐涓戰死,齊軍大獲全勝,充分展現出孫臏的軍事才幹。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

孫臏和孫子是什麼關係?孫臏和孫子是一個人嗎

孫臏和“孫子”

  是不是一個人?

事實上,在國內,人們雖然對“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段落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但是關於孫臏和孫子究竟是一個人還是兩人,人們一直搞不清楚。而這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一方面,中國古籍對孫武和孫臏的記載非常簡單,此外古人習慣把孫武和孫臏都尊稱爲 “孫子”,更狠的是現實生活中一直流傳的只有《孫子兵法》,有關《孫臏兵法》只是個傳說,沒人見過。這些都使得後人對孫臏產生各種疑惑。

在宋代,人們對孫氏兵法提出了種種猜想。有人說,歷史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孫子這個人。因爲專門記述春秋歷史的《左傳》中,根本沒有有關他的記載。人們推測《孫子兵法》的作者不是孫武,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無名氏所作。由此外人認爲,孫武和孫臏可能就是一個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

但是在《史記》中,“太史公”司馬遷對孫武和孫臏卻言之鑿鑿。 《史記》說,孫武是齊國人,他把兵書十三篇獻給吳王闔廬。吳王闔廬仔細研究了《孫子兵法》,知道孫武擅長用兵,就聘請他爲大將。而孫武死後百餘年,又有了孫臏。齊國大將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問兵法,然後拜他爲軍師。司馬遷說得很清楚,歷史上存在過孫武、孫臏兩個人,並且孫武仕吳、孫臏仕齊,各有兵法。但是,孫子的兵法和孫臏的兵法是一回事嗎?

直到1972年,失傳了近兩千年的《孫臏兵法》重見光明,一切的疑問終於揭開了。

孫臏和孫子是什麼關係?孫臏和孫子是一個人嗎 第2張

孫紅雷扮演的孫臏

 《孫臏兵法》

  曾失傳1700多年

那麼,《孫 臏 兵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在山東臨沂古城城南有兩座低矮的小山,一座叫“金雀山”,一座叫“銀雀山”。 1972年4月,臨沂衛生局進行基本建設,在銀雀山上發現了古墓,經過勘查證實,這裏是一處規模很大的漢代墓葬羣。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其中的兩座墓葬,並從其中發現了大量竹簡。

而這些竹簡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古代兵書,其中就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等20餘篇著作,其中不少是佚書或是首次被發現的古代書籍,最珍貴的當屬《孫子兵法》的佚篇和失傳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

此次考古成果被列入20世紀70年代 “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上世紀90年代“新中國50年影響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21世紀初,又被評爲 “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證實了司馬遷在《史記》中有關孫武、孫臏的記載是完全正確的,並且他們各有各的軍事著作傳世。特別是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說明古代的《孫子兵法》其實是13篇,而不像有些古籍記載的那樣共有82篇。而《孫臏兵法》記述了孫子與齊威王的問答,很多篇的篇首都寫到“孫子曰”,不過這裏面“孫子”其實代指的是孫臏。

  說法不一

  孫臏受何種臏刑有爭議?

電影《戰國》表現了很殘忍的臏刑場面。相傳,孫臏的本名早已不傳,而是因受過臏刑,故名孫臏。 “臏”指的是膝蓋骨,膝蓋的一塊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的地方。

根據司馬遷《報任安書》,“臏”亦是古代肉刑之一,即剔去膝蓋骨的刑罰。但現下,對孫臏被實施了哪種“臏刑”也存在爭議。有說“臏刑”分爲:臏闢(古代斷足的酷刑);臏腳(砍去膝蓋骨及以下的酷刑);臏罰(剔去膝蓋骨的酷刑)。因此,司馬遷所記“孫子臏腳”到底是除去哪個部位現在還是說法不一。

相關鏈接

  孫臏,會武功的大軍事家?

  孫臏拳至今仍然很流行

孫紅雷此次扮演的孫臏可說是文武雙全,那麼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大軍事家,會武功嗎? 2009年,孫臏拳的第四代傳人孟憲堂,要將孫臏拳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前孫臏拳已錄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孫臏拳相傳正是孫臏所傳,但無文字記載。因其演練出擊時常以長袖藏手,故又稱“長袖拳”。至今在山東青島等地流行,爲老百姓強身健體的古老拳種。

孫臏和孫子是什麼關係?孫臏和孫子是一個人嗎 第3張

世上雖有《孫臏拳譜》,但文字並不像遠古文字,也因此有認爲是後人僞託孫臏之名而創的。目前,由孟憲堂著《中國孫臏拳》是全國唯一一部孫臏拳專著。孫臏拳有“八形”之說,這“八形”是指雞腿、龍腰、猴象、猿臂、象鼻拳、瓦楞掌、藏勾、球足。此拳以蹲走跛行爲最突出的特點,出拳走曲不走直,曲中能夠求直,看似偏離,但擊中點卻準確。這種曲線出拳的理論以不招不架、轉向進取爲表徵,最容易使對手產生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