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陛下”本意是“臺階之下” 怎成皇帝尊稱?

“陛下”本意是“臺階之下” 怎成皇帝尊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關於“陛”的解釋簡單明瞭:陛,宮殿的臺階。如,石陛。在《辭海》中,“陛”字條目下的解釋又多了“帝王”二字,即 “帝王宮殿的臺階。同時,舉出《戰國策·燕策三》:“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蔡邕《獨斷》捲上:“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於陛側,以戒不虞。”顯然,“陛下”乃是“臺階之下”的意思。“陛下”何時成了對帝王的稱呼?在很多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大臣見了皇上,常常是“陛下”、“陛下”的不絕於耳。“臺階之下”,怎麼成了對帝王的尊稱呢?

“陛下”本意是“臺階之下” 怎成皇帝尊稱?

在中國古代,陛字最早確實是指宮殿外由臺榭下段通向臺頂的臺階。“陛”有時是土築,有時是木構,有時還有更花哨的樣式,如“飛陛”。又因爲古代只有王或者諸侯有資格建造臺榭作爲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君主宮殿的臺階。那麼, “陛下”一詞爲什麼由建築構件變成了帝王的尊稱呢?因爲在古代,這條通往君主的臺階是有侍衛把守的,只有經過把守在陛下侍衛的允許纔可登階升殿,見到君王。“皇帝陛下”即是通過陛下的衛士向皇帝轉達的意思,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自秦代以後,“陛下”一詞就專用來稱呼皇帝了。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此中的“陛下”即指的是“秦始皇”。

漢代蔡邕在《獨斷》中,曾對爲何將君王稱爲陛下作過詳細說明:“謂之陛下者,羣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也就是說,稱呼陛下的原因是緣於羣臣向天子稟報事情的時候,不敢直呼天子本人讓他知道有人在向他稟告,所以只是說“在臺階下的人進行稟告”,用這種說法既讓天子知道有臣子向他稟告事情,又體現了臣子對天子的尊敬之意。如對天子上書,書中也是用這種稱呼法。由此可見,用“陛下”稱呼“天子”乃是由“不敢指斥天子”而來。雖稱天子爲“陛下”,但不是指“天子在陛下”,而是指“向天子稟告事情的人在陛下”。《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始皇本紀》中的這段記載表明,到了西漢,以“陛下”代指皇帝已經被普遍接受了。與“陛下”一詞相似的還有“閣下”、“殿下”等,也是循此例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