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歷史劇 >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什麼關係?樊於期結局如何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什麼關係?樊於期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秦王嬴政和樊於期原本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樊於期兩次兵敗讓他心生恐懼,後來選擇叛逃燕國。如此說來樊於期是怕死才選擇叛秦,那他爲何又甘願將自己的首級送給荊軻呢?因爲樊於期明白自己活不了,自刎助荊軻還能留下一個好名聲。秦王爲了防止叛逃事件再次發生,決定將樊於期宗族全部殺害,但此時樊於期早已決定出逃,所以並非是秦王和他有仇,選擇趁機報復。接下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什麼關係?樊於期結局如何

1、樊於期和秦王有什麼仇

樊於期是秦國人,曾經也是戰功赫赫,爲秦戰六國立下過汗馬功勞。可是後來遇到了趙國的戰神李牧,兩次兵敗,自知回去後面臨的可能是被賜死,所以叛逃到了燕國。燕太子丹認爲樊於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加以重用,拜爲大將軍。秦王見昔日部將居然成了敵對方的大將軍,自然怒不可遏,痛下殺手,誅殺了樊於期的宗族人等。並重金懸賞要樊於期的人頭。

秦自商鞅變法後,本就法度嚴明。很少有叛逃的事出現。又正值平定六國關鍵時期,出現樊於期這樣的反面例子,如果不嚴懲,以儆效尤,那將給反叛者以僥倖心理。所以秦王毫不留情。樊於期失去親人,自然對秦王恨之入骨,可是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報復,藉助燕國的武力,也幾乎毫無勝算。這時出現了荊軻,他被燕太子請來做刺客,去刺殺秦王。荊軻分析了秦王的心理,知道他痛恨叛將,如果能以樊於期的首級獻上,能表達燕國歸附的誠意,也能麻痹秦王讓其接近。燕太子畢竟是親自拜樊於期爲大將軍的人,當初重用他也是爲了能有可用之將以對抗秦軍。到後來趙被攻破,燕國眼看無法抵抗住了,擒王已經是最後的法寶了。所以燕太子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荊軻身上,指望他能將秦王嬴政刺殺,以阻止秦滅六國行一統的步伐。

樊於期是個悲劇人物,他戰敗叛逃,也是情非得已。而被誅殺宗族,與秦王結下血海深仇,自己又無力報仇,餘生只能飲恨。當燕太子不忍將荊軻計劃中的獻樊於期首級計劃向樊說出的時候,荊軻自告奮勇去說了。樊於期當初叛逃是怕死的,如今宗族被滅,反而不怕死了,當下爽快答應,自刎以成全荊軻大計。

2、荊軻刺秦王的犧牲品

樊於期是荊軻刺秦王行動中一個絕對關鍵的人物,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刺殺行動,但其作用不可忽視。因爲當初荊軻刺秦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接近秦王,要知道秦王作爲一國之君,又是六國死敵,其身邊的防衛肯定非常嚴密,一般人是無法輕易接近的。如果不能接近秦王,所謂的刺殺也就無從談起,尤其是對於荊軻這樣武功本就不怎麼厲害的刺客來說,他不可能像武俠小說裏面那,單槍匹馬闖咸陽,於萬軍之中取秦王首級,這不現實。

所以,想要刺殺秦王,接近秦王身邊是關鍵。爲此,荊軻準備了兩件大禮給秦王,一件是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一件是樊於期人頭。地圖好理解,督亢地區乃是燕國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獻圖即代表割地,秦王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拿到這塊沃土,自然很樂意,這便給了荊軻藏兇於圖,最終圖窮匕見的機會

至於樊於期的人頭,表面上看作用其實並不大,無非是一個叛將人頭而已,秦王未必能放在眼中,似乎樊於期也不是非死不可。但是,荊軻在乎的不是樊於期對於秦王的價值,而是想通過殺樊於期這種行爲來表明燕國的態度。所以,樊於期非死不可,正所謂形勢比人強,燕國打不過秦國,滅個逃犯的能力還是有的。

3、樊於期悲劇一生

當時樊於期叛出秦國,面對秦國的通緝和追殺,不得不流亡燕國,尋求庇護。但與此同時,樊於期也變相成爲了燕國的階下囚,或者說籌碼。國家之間,利益纔是第一位,燕國之所以收留樊於期,不過是因爲他有價值。

據考,樊於期與荊軻爲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他死後,其遺骸葬於故里南莊村,後人立祠祭祀。據清《蠡縣誌》載:南莊有大冢,呼爲樊將軍墓。舊有廟碑,今皆廢 。

當荊軻找到樊於期的時候,也就說明燕國想要殺他,樊於期自知逃不掉,那倒不如主動一點,還能換個好名聲。無論是爲親人報仇的孝行,還是拯救燕國的大義,聽起來都非常悲壯,何樂而不爲呢?

然而,樊於期真的是孝義之人嗎?顯然不是的,如果他是個孝子,就不會選擇自己叛逃,置家人生死而不顧。因爲他這一叛變,自己的家人肯定是要被牽連的。

樊於期原本就不是什麼鐵骨錚錚的義士,他的以首相贈也並不是什麼大義之舉。樊於期兵敗潛逃,致使全族被滅,可見其並不是一個敢作敢當的人,甚至說是一個“惜命”的人。當時荊軻找到樊於期時,他也不想死,只是他沒得選,要麼自殺,要麼被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