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 二胡鼻祖劉天華簡介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 二胡鼻祖劉天華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天華(1895-1932),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 二胡鼻祖劉天華簡介

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薰陶。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掌軍號。

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餘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於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

個人生平

1895年:2月4日生於江蘇省江陰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09年—1911年(14歲—16歲):在常州中學求學時,參加校中軍樂隊,學習吹軍號及軍笛,開始接觸西洋銅管樂。

1911年:辛亥革命,學校停辦之後回到故鄉江陰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吹奏軍號。從此時開始音樂工作。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 二胡鼻祖劉天華簡介 第2張

1912年—1914年(17歲—19歲):赴滬參加滬西開明劇社,任樂隊工作。在這時期學習各種西樂器,舉凡管絃樂器、鋼琴等,均加學習,尤以銅管樂器多有深造,並對西洋作曲理論有所接觸。

1914年:開明劇社解散,解散,返里任教於華墅華澄小學。開始了他音樂教學的生涯。1915年(20歲):是年春喪父,復貧病失業,心境惡劣,偶赴市購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隨產生《病中吟》旋律初稿,表達他當時的不得志和內心的抱負。秋任教常州母校,爲母校建立了軍樂隊與絲竹合奏團,常至民間演出。

1916年(21歲):與殷尚真女士結婚。被江蘇省立五中聘爲音樂教員,並在該校組織了絲竹部和軍樂部兩支樂隊。

1917年(22歲):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學習二胡及琵琶等。

1918年(23歲):夏,從沈肇洲先生學習崇明派琵琶的演奏。開始創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曲。

1920年(25歲):夏,赴河南學習古琴,沿途還一路尋訪民間藝人,採集各處民間音樂。染癬疥,負病歸。至此,劉天華比較深入地認識到中國傳統音樂精緻典雅的一面。 在此期間,他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也進一步學習,他常和熟習音樂的好友澈塵和尚探索研究民間音樂及佛教音樂。

1921年(26歲):到上海蔘加“開明劇社”樂隊,在江陰組織暑期“國樂研究會”,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曲。

1922年(27歲):赴北京,先後任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北京女子高師和國立藝專音樂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結識了音樂家蕭友梅、楊仲子等人。他的學生有曹安和、王君儀、韓權華、蕭伯青、吳伯超等。

1923年(28歲):從託諾夫學習小提琴,同時悉心鑽研西洋音樂理論,得到了不錯的成就。小提琴的學習,給予他對胡琴的改進十分大的啓發,他又對西洋作曲方式,尤其西方和聲學的進一步研習。

1924年(29歲):《月夜》定稿。

1926年(31歲):除北大與女師外,又任教於藝專。創作《苦悶之謳》。學習崑曲。在家中組織了學習崑曲的組織,和北大、及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共同學習研究,又學習三絃拉戲,並不時研究欣賞京劇,這些都對他以後的作曲有不小幫助。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 二胡鼻祖劉天華簡介 第3張

1927年(32歲):從北京燕京大學音樂系外籍教授學習理論作曲。因託諾夫去津,改從歐羅伯學習,6月,歐羅伯離京,停。創辦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了《音樂雜誌》(共10期)。創作《歌舞引》《改進操》《悲歌》。

1928年(33歲):創作《除夜小唱》(良宵)、《閒居吟》,發表《空山鳥語》定稿。

1929年(34歲):創作《虛籟》。

1930年(35歲):3月,繼續從託諾夫學習,直至罹病,未間斷。聽寫《梅蘭芳歌曲譜》一冊。

1931年(36歲):在高亭公司灌音二胡曲《病中吟》及《空山鳥語》,琵琶曲《歌舞引》及《飛花點翠》。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 二胡鼻祖劉天華簡介 第4張

1932年(37歲):創作《獨弦操》及《燭影搖紅》。6月1日赴天橋收集鑼鼓譜,染猩紅熱,罹病僅一星期,6月8日晨5時20分逝世。享年整37歲(別處記載38歲,是按虛歲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