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歷史揭祕:蔣碧薇與徐悲鴻私奔卻在婚後雙雙出軌

歷史揭祕:蔣碧薇與徐悲鴻私奔卻在婚後雙雙出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蔣碧薇1898年出生在宜興一個世代望族的大家庭裏。她天生麗質,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蔣碧薇13歲時,父親做主爲其定下了親事,男方是蔣家的世交、蘇州查亮採先生的兒子查紫含。幾年後,徐悲鴻闖入了她的生活。徐悲鴻早年曾與蔣碧薇的伯父蔣兆蘭和姐夫程伯威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由此建立了同蔣家的聯繫,深得蔣碧薇父母的喜愛。他對蔣碧薇一見鍾情,成了蔣家的常客以後,便如癡如迷地戀上了她。蔣碧薇也爲徐悲鴻的氣質和性格所吸引。這一年,傳來查紫含在考試中企圖作弊的消息,待嫁閨中的蔣碧薇想到自己將託付終生的夫君如此沒有出息,痛苦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她毅然接受了徐悲鴻的安排,一起私奔東渡,去了日本。一對如願以償的戀人在興奮和喜悅中開始了美滿生活。

1921年,留學歐洲的張道藩到德國旅行,聽說徐悲鴻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來拜訪這位藝術上的同道。誰知這次會面,給他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徐悲鴻的愛妻蔣碧薇,那修長的身材,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膚,長可及地的一頭秀髮,亭亭玉立的風姿,令他久久難忘。

當年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中,各種政治色彩的人物都有。一些人由於看不慣國內政治腐敗,又對“幫閒文人”的拍馬屁舉動深惡痛絕,便成立了一個“天狗會”,藉此經常聚首,聯絡感情。徐悲鴻夫婦、張道藩都是其中的成員。而這一時期,正值徐悲鴻才情勃發,視藝術爲第一生命的他對藝術之愛勝過了夫妻情愛,使蔣碧薇頗爲委屈。就在此時,張道藩則以其男性少有的細膩情感,不擇手段地向蔣碧薇射出了愛神之箭。1926年2月,蔣碧薇收到張道藩從意大利寄來的一封長信,張道藩向她掏出了一顆赤裸裸的愛心。張道藩的這封信使蔣碧薇陷入萬分痛苦的境地,在感情與理智中間不知所措。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蔣碧薇下決心關閉了對張道藩的感情閘門,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長信,勸張道藩忘了她。張道藩在極度失望中與一位名叫蘇珊的法國姑娘結了婚。

然而命運的精巧安排,三年後兩人又在國內重逢。此時的張道藩已當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祕書,開始了躋身國民黨上層統治集團的政治生涯。已做了母親並懷上第二個孩子的蔣碧薇長期缺乏對丈夫的理解,而徐悲鴻醉心於藝術,對妻子也少有體貼,雙方性格都很倔強,甚至在一些小事上相互也不肯退讓,漸漸產生了感情裂痕。與的相見,無形中勾起了蔣碧薇曾失落過的夢幻。加上黃色小報,“花邊新聞”對徐悲鴻與孫多慈的師生關係進行添油加醋的渲染,給本來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了一層陰影。而張道藩也始終未忘對蔣碧薇的戀情,於是,各種關係糾纏在一起,張道藩再次成爲徐悲鴻家中的常客。

歷史揭祕:蔣碧薇與徐悲鴻私奔卻在婚後雙雙出軌

“七七”事變以後,徐悲鴻積極爲抗戰四處奔走呼號。爲避日本飛機轟炸,蔣碧薇應邀搬到有地下室的張道藩家中。此時,蘇珊攜女兒去廬山避暑。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蔣碧薇終於投入了張道藩的懷抱。不久,蔣碧薇遷居重慶,但她幾乎每天都收到張道藩寄自南京的信,滿紙情話、纏纏綿綿,挑起她的無限眷戀,徐悲鴻在她心中已經無存了。張道藩調任教育部次長,又隨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他們之間的往來就更加頻繁了。

1942年,客居新加坡等地達三年之久的徐悲鴻回到國內。對此,蔣碧薇感到十分尷尬,作爲徐悲鴻的合法妻子,她無法拒絕丈夫返家,但她已成了張道藩的情婦。她無力擺脫困境,寫信給張道藩,傾訴自己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張道藩回信提出四條出路,即:一、離婚結婚(雙方離婚後再公開結合);二、逃避求生(放棄一切,雙雙逃向遠方);三、忍痛重圓(忍痛割愛,做精神上的戀人);四、保存自由(與徐悲鴻離婚,暗地做張道藩的情婦)。結果,蔣碧薇選擇了最後一條路。同年6月,徐悲鴻來到重慶,此時他並不十分清楚蔣碧薇的變化,試圖與之破鏡重圓,許多同人也紛紛出面說和。但蔣碧薇打定主意分手。1945年底,他們終於辦完了離婚手續,徐悲鴻答應了蔣碧薇的一切條件,並贈送早年在法國爲蔣碧薇畫的一幅肖像《琴課》。

此時,蘇珊也得知真情,她多次要求張道藩與蔣碧薇斷絕關係,否則,就要離婚。張道藩從不理睬,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張道藩又不能與蘇珊離婚。1949年初,國民黨要員紛紛逃離大陸,身居國民黨中央常委、中宣部長的張道藩親自安排蔣碧薇去了臺灣。根據當年她與徐悲鴻離婚時達成的協議,一對兒女都歸蔣碧薇撫養,但他們都先後加入了革命陣營。日後的蔣碧薇只得以情婦的身份與張道藩相伴。但是蔣碧薇畢竟不是張道藩的妻子,不能與他一同公開出入社交場所,也是十分孤單。

1953年10月,一代大師徐悲鴻謝世,蔣碧薇得知此情時,身邊還珍藏着早年與他同在巴黎生活時購買的懷錶,淚斷如珠。由於精神上無所依託,不久,她又全副身心地回到張道藩身旁。張道藩爲了避免家中的麻煩,將蘇珊母女遠送到澳大利亞養病,從此毫無顧忌地與蔣碧薇住在了一起。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蔣張之間的戀情好似一盆燃燒日久的木炭,溫度漸漸低下來了。蔣碧薇日益感到張道藩心事重重,大有倦鳥思歸之勢。1958年底,她煞費苦心,給張道藩寫了一封長信,希望能重新燃起他們之間的戀情之火。但張道藩此時對她已經十分冷淡。蔣碧薇終於明白自己再也沒有力量將張道藩拖回身邊了,此後便離開張,與兩個姨孫爲伴,淡泊地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歷史揭祕:蔣碧薇與徐悲鴻私奔卻在婚後雙雙出軌 第2張

1968年4月,蔣碧薇聽說張道藩病危,便匆匆趕到臺北三軍總醫院。這是他們自1958年分手後第一次單獨在一起。張道藩離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得聞此訊,蔣碧薇毅然打開了自己的回憶之庫,她把自己的一生,所敬所愛、所作所爲、所思所念、良心和靈魂都毫無保留地融入了近五十萬字的長卷。上篇取名爲《我與悲鴻》,下篇取名《我與道藩》。對於徐悲鴻,她極盡指責與怨懟;對於張道藩,她寫滿了讚美和依戀。1978年2月16日,蔣碧薇在臺北去世。

張道藩是個政客,但也是一個文人。他始終未忘學術研究,先後著有《近代歐洲繪畫》、《三民主義文藝論》、《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等,被稱爲“三民主義文藝理論家”。晚年,張道藩在臺北寫過一本回憶錄《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紅雲出岫非有意,落葉歸根實有情”一句,表現了他對故鄉一縷情深,卻遊子難歸、思緒萬千、一生矛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