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鄧綏是如何成爲漢和帝皇后的?她聽政期間有哪些作爲?

鄧綏是如何成爲漢和帝皇后的?她聽政期間有哪些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鄧綏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所謂臨朝稱制,在古時候的封建社會中,由后妃掌權當朝處理朝政,行使皇帝權力。可是縱觀下來,這些臨朝稱制的女性較少能獲得比較好的評價。今天跟大家聊到的這位便是少數中的一位。

東漢臨朝稱制的后妃不算少,她是其中一位;而在她們之中能稱得上有賢有德的,她亦是其中一位。她就是東漢第四位皇帝漢和帝的第二任皇后——和熹皇后鄧綏。

出身名門 蕙質蘭心

鄧綏入宮那年,漢和帝冊立了一位皇后,她就是光烈皇后陰麗華的近親陰氏。陰氏比鄧綏早入宮,初封貴人,後因爲頗受漢和帝喜愛,加上光烈皇后的關係,永元八年,漢和帝正式冊立陰氏爲皇后,也是這一年,鄧綏入宮被冊封爲貴人。

鄧綏是如何成爲漢和帝皇后的?她聽政期間有哪些作爲?

鄧綏出身名門,祖父鄧禹是東漢初年,跟隨光武帝建功立業,協助其建立東漢政權,功勳卓著,初爲大司徒,後天下平定後,封爲高密侯。漢明帝劉莊繼位後,拜鄧禹爲太傅,爲雲臺二十八將的第一位。

永平中,漢明帝劉莊圖畫開國諸勳於南宮雲臺。計二十八人,史稱“雲臺二十八將”。(《後漢書》卷十)

鄧綏的父親鄧訓是鄧禹第六子,初爲郎中,因其禮賢下士,所以門下有許多士大夫。後擔任謁者、護羌校尉等,安撫招納羌胡各部,得到百姓及羌人、胡人的愛戴。永元四年,病死於任上,當時鄧綏年僅11歲。

和熹鄧皇后諱綏,太傅禹之孫也。父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后從弟女也。(《後漢書》卷十)

算起來,鄧綏和光烈皇后、和帝陰皇后既是同鄉,同時也有姻親關係,只是沒有陰皇后那麼直系而已。鄧綏自幼聰慧,喜愛讀書,加上這樣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她逐漸長成一個謙遜有禮、溫婉聰慧的女子。

到了適婚年紀,憑藉良好的家世,鄧綏參加了漢和帝選秀,且成功地被選入宮中,封爲貴人。入宮後的鄧綏謹慎安分,對上侍奉陰皇后恭敬有禮,對下待宮人寬容溫和,在漢和帝及後宮之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和口碑。

是明珠終究不會蒙塵

前面我們提到了,在鄧綏進宮那年,漢和帝剛冊立了一位皇后,是光烈皇后陰麗華兄長陰識的曾孫女。陰皇后入宮較鄧綏要早上幾年,起初,漢和帝對這位陰皇后還是很喜愛的,只不過在鄧綏進宮後,和帝的目光逐漸被這個溫婉賢惠的女子所吸引,漸漸地對陰皇后有所冷落。

鄧綏是如何成爲漢和帝皇后的?她聽政期間有哪些作爲? 第2張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眼看着漢和帝對鄧綏愈發欣賞,鄧綏在後宮中的德望日益高漲,陰皇后心中的嫉妒和不滿越來越大,於是製造祝詛,求鬼神加害鄧綏,甚至表示若有一日她掌握大權,絕不放過鄧氏一族的人。而陰皇后的所作所爲,漢和帝也有所耳聞,久而久之,兩人漸行漸遠,年少美好的感情也消磨殆盡。永遠十四年,陰皇后因“巫蠱”事件被揭發,漢和帝廢黜了她的後位,次年憂鬱而死。

在漢和帝準備廢黜陰皇后之時,鄧綏曾多次爲她求情,請求漢和帝收回成命。鄧綏的品性,漢和帝看在眼裏,於是冊立鄧綏爲第二任皇后。鄧綏再三推辭謙讓,方纔登上後位。

十四年夏,陰後以巫蠱事廢,後請救不能得,帝便屬意焉。後愈稱疾篤,深自閉絕。會有司奏建長秋宮,帝曰:“皇后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豈易哉!唯鄧貴人德冠後庭,乃可當之。”至冬,立爲皇后。辭讓者三,然後即位。(《後漢書》卷十)

入主中宮的鄧綏並沒有因此恃寵而驕,而是更加賢明大度,很好地承擔起皇后的職責,樸素不善妒,將和帝的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照一般的常規操作,家裏出了皇后,家族也會跟着一起水漲船高,然而漢和帝多次要加封鄧家,卻遭到鄧綏的拒絕,以至於她的哥哥鄧騭在漢和帝一朝,僅爲虎賁中郎將。

內憂外患 臨朝稱制

鄧綏的皇后之位並沒有坐多久,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漢和帝駕崩。漢和帝有二子四女,長子劉勝,幼子劉隆,鄧綏還未生育。

關於兩位皇子的生母都沒有詳細記載,想必身份也不算貴重。按照當時的繼承製度來說,繼承皇位的應是長子劉勝,可據記載,劉勝常年有頑疾,鄧綏認爲他的身體原因,不宜成爲繼承人,因此將出生僅百日的幼子劉隆立爲新君,即漢殤帝。新君年幼,尊皇后鄧綏爲皇太后,臨朝稱制。只不過,年幼的劉隆登基不足一年邊早夭,成爲了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漢殤帝駕崩後,已貴爲太后的鄧綏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爲新帝,即漢安帝。劉祜入宮時已經13歲了,雖爲皇帝,但朝政大權依然在鄧綏手上。既然咱們前面提到了,鄧綏是臨朝稱制的后妃中,難得的有好評價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她在這個期間,到底做了些什麼?

嚴於律己。這裏的“己”不單是鄧綏自己,還包括了鄧氏家族。漢和帝在位時,鄧綏拒絕了對家族的封賞,可如今自己已是臨朝稱制的太后,是十分需要家族的幫襯,因此一些必要的提拔封賞是有必要的。鄧氏兄弟開始任一些重要的官職,鄧氏家族也因此榮寵不斷。可鄧綏對鄧氏子孫要求十分嚴格。

今車騎將軍騭等雖懷敬順之志,而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猾,多幹禁憲。其明加檢敕,勿相容護。(《後漢書》卷十)

勤於政事。漢安帝初年,是東漢水災、旱災頻發的時期,鄧綏執政期間,對內減輕賦稅,救濟災民,明辨冤獄,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朝堂一片清明;對外,任用班勇等人平定西域各屬國反叛,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守護西域的安定。

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飢,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故天下復平,歲還豐穰。(《後漢書》卷十)

鄧綏是如何成爲漢和帝皇后的?她聽政期間有哪些作爲? 第3張

鄧綏執政期間,並非說毫無過錯:宦官問題、賣官問題等爲東漢的統治埋下了弊端,可是功大於弊,其功勞和政績十分亮眼,於東漢王朝的延續有着大貢獻,很大程度上緩和矛盾,使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爲安。

當然,她也不是完美之人,手握權力後便也難以割捨,這令逐漸長大的漢安帝產生了不滿。在公元121年鄧綏去世後,漢安帝清算了鄧氏家族。比起其他外戚家族,在鄧綏的嚴格管理下,鄧氏家族算是較爲安分謹慎的外戚了,只不過,終究難逃皇室與外戚的矛盾。

鄧綏15歲入宮,22歲入主中宮,25歲尊爲太后,臨朝稱制,成爲最尊貴的女人,擁有令人羨慕的權勢地位,爲東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一個傳奇的女子。誇她一句賢德,阿淺覺得也不爲過。

作爲漢朝的掌權者,她盡了最大的努力,讓王朝得以延續;作爲太后,她嚴於律己,謹慎行事;但作爲女子,她終究是失去了很多。丈夫的愛,子女的愛,她還未來得及好好體會,便都已經失去了,只能將剩餘的青春年華及一生奉獻給了漢宮,這怕是她此生最大的遺憾了。

若有人能爲她遮風擋雨,誰願讓自己被迫成爲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