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末時期爲何會出現三國亂世?真相是什麼

漢末時期爲何會出現三國亂世?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這是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從黃巾起義到董卓進京,再到諸侯混戰,最後到三國形成,東漢滅亡。

東漢的滅亡不是因外敵入侵而亡,而是內部的一種自我調整,這和最終調整出來的晉朝被外敵消滅掉不同。

東漢朝廷的滅亡始於朝廷的權威性大減,最早是因爲黃巾起義的爆發,東漢中央朝廷無力應對,將部分權力下放到地方,促使地方勢力慢慢做大。

但到黃巾起義的主要發起人都完蛋時,其實,東漢朝廷的權威性也還基本保存着,並沒有一蹶不振。

黃巾起義影響到了東漢朝廷的統治,但並沒有摧毀東漢朝廷的統治。

地方勢力,以及因剿滅黃巾起義而崛起的羣豪們,都還對朝廷抱有一定的敬畏心。

比如,曹操、劉備、孫堅都參與過剿滅黃巾起義的戰爭,但他們在朝廷權威還存在時,也只能依靠功勞,老老實實地等着朝廷的封賞,主導權依舊在朝廷一邊。

而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左右,曹操就已經敢自己收編數十萬黃巾軍,並且由地方勢力擁戴,成爲兗州牧,不再看朝廷的眼色,《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

(鮑)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爲青州兵。

這個時候,乃至更早一些時候,即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左右,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時,東漢朝廷的權威性蕩然無存,纔開始天下混戰的序幕。

也因此,有志梟雄們紛紛趁勢或趁亂崛起,各顯手段,開始了互相淘汰的進程。

漢末時期爲何會出現三國亂世?真相是什麼

最後,脫穎而出的是宦官之後曹操,落魄宗室(是否真是宗室至今還有爭議)劉備,以及江東小豪強孫權。

如果天下不亂,以他們的出身和所能獲得的資源,除曹操稍好些外,劉備、孫權(包括孫堅和孫策)都很難混進頂級政治圈。

三國的形成,以及曹操、劉備、孫權的崛起,要感謝天下大亂,更要感謝一個人,因爲,黃巾起義之後形成的諸侯混戰局面,是由這個人促成的,他是誰?

東漢朝廷權威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是被董卓扒拉下來的,其標誌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

董卓能行廢立之舉,是因爲他在中央朝廷爆發“十常侍之亂”後,無比虛弱時,攜武力入主都城洛陽,掌控了中央朝廷。

而董卓帶兵跑到都城洛陽去,是因爲東漢朝廷中,當時的外戚勢力的領頭人、大將軍何進的召喚.

何進因妹妹何太后(漢靈帝皇后,漢少帝生母)不同意他處理掉宦官勢力,希望藉助地方勢力來對付宦官勢力。

而給何進獻上召集地方武裝入京助陣策略的,是袁紹,《後漢書·何進傳》中記載:

紹等又爲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進然之……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

在董卓入京的路上,促使何進和宦官勢力矛盾加劇,導致宦官們鋌而走險,幹掉了何進,又借何進被殺,怒而殺掉了幾乎所有宦官的,還是袁紹。

當然,袁紹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叔父袁隗,兄弟袁術等袁氏族人的幫助,但最積極的,是袁紹。

袁紹在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的爭端中,刻意挑撥起了雙方無法彌補的仇恨,最終讓支撐皇權的兩大勢力煙消雲散。

這也是董卓進京後的短時間內,無政治強力人士能對他造成威脅的重要原因,以前真正掌權的,全在“十常侍之亂”中,被幹掉了。

至於袁紹爲什麼要這麼幹?從大範圍上來講,是希望幫助東漢政權圈中的另一股勢力,即士族勢力爭奪權力。

袁紹出自號稱“四世三公”家族的汝南袁氏,袁家是當然的士族勢力代言人。

但袁紹挑起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的爭端,又提出讓地方武裝參與朝廷權鬥,哪怕讓天下大亂都可以的初衷,卻未必一定是爲士族勢力謀利。

袁紹的根本目的,是爲自己出頭創造機會

袁紹雖然是袁氏族人,其父是司空袁逢,看起來,算是高級官二代,但地位其實不高,原因是,他是庶子,且生母地位低下,只是個婢女。

這樣生母卑微的庶子身份,在重視嫡子傳承的大家族中,是不足以引起重視的,將來,袁氏的家產、官場資源、勢力資源,都輪不到袁紹繼承。

有這個資格的,是袁逢的嫡子袁基和袁術(後袁基被董卓殺害,袁家的實際繼承人就是袁術了)。

漢末時期爲何會出現三國亂世?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袁氏或許會給予袁紹某些政治資源上的幫助,但不會讓他成爲袁氏的領頭人,讓袁紹擔任的官職,也絕不會升到頂層。

這是嫡、庶的天然區別,袁氏最後培養出來的當家人,一定是嫡子出身,除非一個嫡子都不存在了。

從袁紹的生平看,這是個不甘寂寞,有志向,有才華的梟雄,他不會甘心被壓制。

可身份的天然限制,使得他如果循規蹈矩地進入官場的話,不可能走得太遠,也無法實現心中的抱負。

怎麼辦?其一是在某些政治權鬥中,表現出自己的謀略和價值,其二就是讓政治圈或天下亂起來,他才能趁亂雄起,趁亂獲得自己想要的。

董卓進京後,想行廢立之舉,袁氏的掌門人袁隗都妥協了,但袁紹卻沒有跟袁家站在一起,他堅決反對,並藉此逃出洛陽,跟袁家脫離。

董卓行廢立之後,袁紹第一個站出來呼籲討伐,並積極組織,藉此擴張屬於自己的勢力,他還開創了一個政治行爲,即“自號”車騎將軍。

三國時期,所有諸侯先“自號”、“自領”某些官職,然後再上表朝廷走流程的政治行爲,全是學的袁紹。

袁氏家族出自汝南,但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時,卻是在渤海起兵(董卓在袁紹逃出洛陽後,爲安撫他,封他爲渤海太守)。

他建立的勢力,基本跟袁氏本族無關,除了名頭。

袁紹麾下的那些著名謀臣、將領,大部分也都是他後來所佔據的北方四州的土著,而不是袁氏在汝南老家一帶的支持者。

如袁術這個袁家嫡子,在起兵時,就是老老實實地回袁氏老家一帶招兵買馬。

顯然,袁紹如果去袁氏老家,號召力是不足的,或者說,支持袁氏的勢力也不會去支持庶子袁紹,只會支持嫡子袁術。

袁紹帶頭起兵討伐董卓,導致了叔父袁隗一家,包括在洛陽的袁氏族人全部被董卓幹掉,其中還有袁氏嫡子之一的袁基。

這樣一來,當天下人“莫不以袁氏爲名”討董卓時,袁氏族人剩下得越少,袁紹這個庶子所獲得的政治支持就越多。

漢末時期爲何會出現三國亂世?真相是什麼 第3張

這種政治優勢的形成,雖然不一定是袁紹專門謀劃的,但最終獲益最大的,卻是他。

反而是袁氏家族重點培養的嫡子袁術,因在洛陽的袁氏家族被董卓清除,損失不小。

因此,袁紹在東漢末年的諸侯混戰的早期,能成爲勢力最強大的諸侯,除了自身的才幹出衆外,幾次促成政治大變動,導致天下大亂,又及時脫離袁氏家族自成一體,是主要因素。

天下不亂,袁紹就無法找機會脫離袁氏家族再起爐竈,不脫離袁氏家族,他就無法擺脫袁術這個嫡子,打通向上之路。

而要造成這樣的局面,在和平時期是無法辦到的,只有亂起來,袁紹纔有機會。

東漢末年的亂局,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袁紹,他也因此有了崛起的機會,只不過,最後嚐到勝利果實的,不是他。

所以,曹操、劉備、孫權等後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梟雄們,在亂世到來,抓住機會崛起時,最應該感謝的,應該是袁紹。

沒有袁紹鼓搗出來的天下大亂,沒有袁紹鼓搗出來的地方勢力不服從朝廷並公開討伐,沒有袁紹鼓搗出來的“自號”官職的政治行爲,等一系列因素讓天下形成了諸侯混戰時期,哪有曹操、劉備、孫權的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