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羣雄割據?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羣雄割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在討伐黃巾軍過程中,地方豪強崛起,趁機割據一方,逐漸形成諸侯割據之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東漢末年,從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的“黃巾起義”開始,到280年“三家歸晉”爲止,在這近百年的時間裏,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羣雄並起,各路豪傑相繼登上舞臺表演的大時代,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將星閃耀獨具魅力的時代。

東漢末年,最亂的時候,地方割據勢力多達11股,他們分別是:袁紹、韓遂、曹操、劉備、張魯、張繡、袁術、劉璋、劉表、孫策、士燮[xiè]。

當時的地方行政機構分爲州、郡、縣三級,全國共有13個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州下設郡,共有158個郡,郡下設縣,共有1190個縣。

在這11股割據勢力中,袁紹坐擁冀青幽並四州,是最強的一股勢力,而袁術雖然只佔了一個淮南郡,但也是一股勢力。

那麼,東漢末年爲何會出現如此大亂?爲何會出現如同春秋戰國時間那種羣雄割據呢?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羣雄割據?

東漢末年之所以出現如此大亂,主要是有以下這五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上州牧隻手遮天

東漢的地方行政機構沿襲了秦漢以來的郡縣兩級,郡之上設有州,只不過,州開始僅僅是個監察單位,州刺史只負責考覈郡守和縣令的政績,既無政權也無兵權。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重置州牧,史稱“廢史立牧”。把州設爲郡縣之上的更高一級行政單位,設置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殘部。

比如以劉焉爲益州牧、黃琬爲豫州牧、以劉虞爲幽州牧等。這些州牧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隻手遮天,結果就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二、經濟上豪強富可敵國

東漢的經濟制度可分爲莊園經濟和小農經濟。隨着東漢末年天災不斷,糧食大量減產,小農經濟瀕臨崩潰,土地兼併和人口依附加劇,窮人越來越窮越來越多,而富人越來越富,諸如袁紹、袁術等豪強富可敵國,遂逐漸形成割據。

三、軍事上軍事強人擁兵自重

東漢末年,狼煙四起,西有羌族叛亂,東有黃巾起義,北有匈奴侵擾,東漢朝廷無力用中央軍平叛,只得將軍權下放至地方,使得一批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着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擁兵自重割據地方,爲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羣雄割據? 第2張

四、思想上宗教領袖一呼百應

東漢末年,由於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不僅無法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也無法解決人們的醫療問題,老百姓們只得求助於宗教。

一些宗教領袖便以治病救人爲號召,廣招信徒,一呼百應,如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第三代天師張魯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

五、中央皇權皆是幼兒皇帝

在地方勢力增強的同時,東漢的皇權卻開始衰微。據統計,東漢中後期10位皇帝的平均登基年齡爲10.6歲,平均死亡年齡爲18.7歲。

由於皇帝年幼,無法親政,皇權就落入外戚和宦官之手,外戚和宦官互相傾軋,號令往往不一,沒有一個英武之君能號令朝臣,政局只能混亂。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羣雄割據? 第3張

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即位之初,外戚大將軍何進在和宦官在對抗中被殺,袁紹、曹操又帶兵殺入宮內,碰見宦官,不論大小,全部殺死。

董卓乘虛而入,帶兵入朝,獨攬大權,隨後廢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爲漢獻帝),又遷都長安,東漢皇權實際上自此已亡。

這樣,由於州牧、豪強、軍閥、宗教領袖,每一種勢力憑藉各自的優勢對抗勢衰的中央皇權,擁有了割據稱霸一方的實力,再加上董卓亂政的導火索,羣雄乘機割據,東漢王朝就此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