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遭反對 他是怎麼變革的?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遭反對 他是怎麼變革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代,中原地區的漢人都穿着寬袍大袖的衣服,這種衣服不但浪費布料,而且在行走時異常笨拙、行動起來很不方便。

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還無所謂,但在戰場上就麻煩了,因爲戰場上講求的是行動迅速、靈活機動,衣服太長太寬,跑起來拖泥帶水,特別不方便,很多中原士兵在與胡人交戰時,就因爲受衣物所累,被胡人追上,或當場被砍死,或做了俘虜。

相比之下,胡人的衣服則非常有優勢,他們穿的是短衣窄袖,行動起來方便快捷,因此在戰場上總是處於主動地位。

第一個注意到這種差別的,是趙國國君趙雍(即趙武靈王),趙武靈王看到了問題所在,便思考變革的方法,最終決定向胡人學習,改變現在的服裝式樣,改穿胡服,並學習騎射。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遭反對 他是怎麼變革的?

如果放在現在,“向對手學習”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在那個時代,還沒有“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意識,在人們普遍的思想觀念中,“中原王朝”的文明是最好的文明,化外之邦的“蠻夷戎狄”都是野蠻人,我們豈能向他們學習呢?

因此,武靈王意識到了變革一定會受到阻力,便與大臣樓緩商量這件事。他對樓緩說:“要想成就高於世人的功名,就一定會有拋棄世俗的連累。所以,我打算改穿胡人的服裝,你看怎麼樣?”樓緩想了想,沒有提反對意見,表示同意。

武靈王又去徵詢另一個大臣肥義的意見,對肥義說:“我改穿胡服是爲削弱敵人,既可減輕民衆製作服裝的勞力,又能增強戰鬥力,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但自古以來,敢於創新的人,總是會遭到民衆的抱怨,現在我想改穿胡人的服裝,練習騎射,可大家一定會反對我,我應該怎麼辦呢?”

肥義聽罷說:“追求高德行的人不會附和世俗,成就大事業的人不會謀求和凡夫商議。既然您的變革有利於國家和民衆,那還猶豫什麼呢?”

得到了兩位大臣的支持後,武靈王堅定了改革的意志,便宣佈實施改革:全趙國境內改穿胡服,練習騎射。

果然不出所料,此決定一經宣佈,便遭到了幾乎所有王公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趙文、趙造、趙俊、周袑等王室成員及國家重臣,都紛紛站出來反對武靈王的主張,認爲武靈王改穿胡服之舉有違祖制,向胡人學習,有自輕自賤之嫌,只有遵循舊制纔是正當的選擇。

趙成是武靈王的叔叔,在衆大臣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他的觀念,能左右衆大臣的觀念。可是,當改革措施宣佈後,公子成卻站在了保守派一邊,和衆大臣一起反對侄兒的改革;而且,爲了表達自己堅決反對的決心,竟然假稱患病,不來上班了,以怠工來進行抗議。

武靈王一看,感覺到此事阻力太大,但改革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必須堅持。他知道叔叔趙成在衆大臣中影響非常大,如果能爭取到他的支持,改革基本就成功了。所以,他便派了一個叫王緤的心腹到趙成家探問,同時轉達他的話。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遭反對 他是怎麼變革的? 第2張

王緤便來到趙成的府上,代表武靈王問候趙成,並以武靈王的語氣對趙成說:“我已經穿上了胡服,要這樣來朝會羣臣,希望叔叔也穿上它。我之所以決定改穿胡服,並不是爲了縱情享樂,純粹是爲了國家強大的目的。如今我發佈命令改換服飾而叔叔不穿,天下人就會議論紛紛。因此希望藉助叔叔的威信,來成就穿胡服的功業,特派王緤去謁見叔叔,請您改穿胡服!”

趙成聽完王緤的話後,不悅地說:“中原各國是聰明睿智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貨積聚的地方,是賢人聖人推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實施的地方,是《詩》、《書》、禮、樂得以應用的地方,是遠方人奔赴觀光的地方,是蠻夷傾心向善的地方。現在君王拋棄這些而穿着遠方的服飾,更易古時的教化,改變古時的常道,悖逆民衆的心願,激怒學者,遠離中原各國傳統,因此希望君王三思而後行啊!”

顯然,趙成這個花崗岩腦袋,輕易是砸不開的,如果想要使它開竅,必須用重錘猛力敲擊才行。於是,武靈王決定親自到叔叔家去做說服工作。在戰國時代,是特別講究禮節的,趙成雖然是武靈王的叔叔,但他仍然是武靈王的臣子,因此,君王不惜區駕親自登門看望臣子,這是極重大的禮節。武靈王就是想以此來感動叔叔,讓他放棄保守思想,支持自己的改革。

於是,武靈王親自來到趙成家看望叔叔,同時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叔叔啊,服裝是爲了方便穿,禮法是爲了方便行事。不知道的事不妄加懷疑,不同於自己的意見不隨便否定,應該博採衆家之長以求完美。改穿胡服、練習騎射,是爲了防備臨近的邊疆。這是利國利民利萬代千秋的益事,您作爲老臣,作爲我的叔叔,應該支持侄兒纔對啊……”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遭反對 他是怎麼變革的? 第3張

武靈王滔滔不絕耐心細緻地爲叔叔分析利弊,擺事實、講道理,終於使趙成開了竅,表示要支持侄兒的改革,他說:“我愚昧無知,沒能明白君王的深謀遠慮,竟敢稱道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現在我明白了,我完全贊同君王的主張!”有了叔叔的支持,餘下的事情就好辦了。那些守舊的大臣,一看趙成都穿上了胡服,也就不再堅持己見,也都穿上了胡服。就這樣,在經歷了重重阻礙之後,“胡服騎射”的改革得以推行,此舉大大改變了趙國人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趙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成爲戰國後期唯一能夠與秦國相抗衡的強國。

這是我在司馬遷的《史記•趙世家》中讀到的史料,讀完之後,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知道歷朝歷代的改革,都會遭到反對,所以戊戌變法才以失敗而告終,但戊戌變法之所以遭到利益集團的反對,是因爲變法措施損害了利益集團的自身利益,因此他們起而反對,也可以理解。

但“胡服騎射”這件事,完全是不損害任何集團利益、且利益如此明顯的一項改革舉措,卻遭到了那麼多人的強烈反對,真的讓人不可思議。

這印證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在某些抱着正統思想不放的士大夫的觀念裏,改革就是“洪水猛獸”,某些士大夫集團站在社會改革的對立面,成爲歷史車輪呼嘯前進的絆腳石。在中國,變革之難,難於上青天!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商鞅會車裂而死、譚嗣同等六君子會血染菜市口刑場了。正如柏楊說的:“停滯的力量,似乎永遠超過進步的力量,正是中國人苦難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