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商鞅的老師是誰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商鞅的老師是誰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是哪國人

商鞅是衛國人。受魏國李悝變法的影響,對法家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公孫鞅來到了魏國,做了魏國宰相公叔痤的管家。公叔痤看公孫鞅談吐和舉止認爲他是一位不錯的人才,準備向魏惠王推薦。

商鞅的老師是誰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電視劇《大秦帝國》商鞅劇照

不巧的是公叔痤生病了,魏惠王得知這一消息後,來到了宰相府看望公叔痤,公叔痤知道自己這次病的十分嚴重,就告訴魏惠王說,自己的管家公孫鞅有很大的才幹,萬一自己離開了人世,可以讓公孫鞅代替自己,成爲魏惠王的左右手,幫助魏惠王處理朝中政事。魏惠王聽後,陷入了深思,魏惠王準備離開宰相府時,公叔痤又對魏惠王說,如果不啓用公孫鞅,就要將他在魏國境內殺掉,不能讓他去別的國家任職。魏惠王認爲公叔痤病入膏肓,竟然一會說任用公孫鞅,一會說殺掉公孫鞅。魏惠王便沒有聽公叔痤的話。

後來,秦孝公上位後,爲了給秦國尋求一位變法人士,在全社會,廣發求賢令。身在魏國的公孫鞅知道後,便前往秦國,準備大展身手。到秦國後,有人引薦了公孫鞅,秦孝認爲公孫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變法人士,便任命他爲左庶長,開展變法運動。

通過商鞅變法,秦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狀態,逐步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商鞅變法在秦國得到了認可,改革成果的顯著,讓秦孝公更加肯定商鞅的才幹,隨後,秦孝公封了15城邑給商鞅,以示對他的誇讚。

商鞅的老師

後人在說到商鞅變法時,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韓非子認爲商鞅變法是明智的改革。北宋王安石,稱讚商鞅的變法爲:“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爲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足以見之商鞅變法悠久而深遠的影響力。

商鞅的老師是誰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第2張

商鞅畫像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達標人物,關於商鞅思想所承何處,有三個爭論。一是說商鞅的老師是公叔痤。商鞅年輕求學時候,受到魏國李悝變法的影響,十分認可和推崇法家思想。公叔痤爲魏國的宰相,商鞅早年拜於他的門下。公叔痤很是欣賞商鞅的才幹,於是對魏惠王說,公孫鞅有很大的才能,可以任用他作爲宰相。過了一段時間,公叔痤告訴魏惠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就要在魏國境內殺掉公孫鞅。魏惠王以爲公叔痤病重,說話語無倫次,便沒有采納公叔痤的意見。商鞅在魏國聽說秦孝公廣納賢才,於是帶着《法經》前往秦國。

第二個說法是商鞅的老師屍子,原名屍佼。劉向曾記載說,屍子曾經做過秦國宰相商鞅的門客,在商鞅執行變法期間,爲商鞅出謀劃策。所以,很可能屍子是商鞅的老師。

第三個說法是說商鞅的老師是鬼谷子。但是,這一說法被推翻了,因爲鬼谷子的學生都有記載,比如張儀、蘇秦、孫臏和龐涓。如果商鞅是鬼谷子的學生,那麼也會有相關記錄。

對於,商鞅老師一說,認爲公叔痤和屍子的可能性較大。

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這個故事與商鞅變法有關,商鞅爲了獲取百姓的信賴,在施行變法前,發起了一個小活動。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諸侯國在秦國開展變法運動,便想在全社會尋求一位仁人志士,讓他帶領秦國走上富強之路。

商鞅的老師是誰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第3張

立木取信的故事

秦孝公這一做法,吸引了很多有志之人,他們紛紛來到秦國,想通過此次變法運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其中有一位便是商鞅。

商鞅來到秦國後,有人將他引薦給秦孝公,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想走上富強之路,必須大力發展農業,除此之外,要按功論賞,提高百姓的積極性,統治者在這過程中,要言而有信,才能給百姓樹立威信,讓他們信服。秦孝公認爲商鞅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秦孝公擔心商鞅變法會遭到朝中守舊貴族派的反對,便沒有立即執行。

兩年後,秦孝公政權得到了穩固,便決定任用商鞅,將變法一事全權託付給他。商鞅爲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便讓人在南門豎立了一根木頭,並且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可以獲得十兩金。很多百姓都圍了上來,但是大家都對這件事持有懷疑態度,沒有一個人動手扛木頭。隨後,商鞅把賞金提高到了50金,圍觀的百姓更不相信事情的真實性了,沒有一個人去扛這根木頭。突然,人羣中出來了一個人,他將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到了北門後,商鞅立即派人給這位扛木頭的人50金,大家看後議論紛紛。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覺得商鞅是一位言而有信的人。

商鞅“立木取信”這一做法,是爲商鞅變法前所做的預熱活動,恰好,他的言而有信被秦國百姓所信服,順應了改革民意。

商鞅舌戰守舊羣臣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爲了鞏固本國政權,紛紛啓用人才,進行變法運動。魏國李悝變法的成功,引起了秦孝公極大的興趣。

商鞅的老師是誰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第4張

商鞅舌戰羣臣圖片

秦孝公認爲只有通過變法運動,才能使秦國變得更加強大,於是在秦國廣納賢才,希望能尋覓一位變法人士。商鞅來到秦國後,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孝公的推動下,商鞅開始了大規模的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並沒有很快的得到實施,秦孝公剛成爲秦國的新一任國君,他怕變法會遭到守舊派的反對。果然不出意料,商鞅變法遭到了以甘龍和杜摯爲首的保守黨派的反對,商鞅爲堅持變法的好處和他們展開了一場論戰,就是著名的商鞅舌戰羣儒。

甘龍等人認爲輕易變法會引起社會的動盪和不安,秦孝公本來才登上皇位,政權不夠穩固,如果此時讓商鞅主持變法,可能會引起社會的動盪。針對這個問題,商鞅認爲,國家的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時代發展做出不同的適合國家國情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國家的發展。商鞅還列舉了大量的例子,比如周朝的滅亡、夏朝的滅亡,都是因爲國家制度跟不上社會進步,人民才拋棄了它。對於,秦國而言,變法是唯一的必經之路。

甘龍等保守黨派還認爲變法要順應時間,如果秦國一意孤行實行變法,物極必反。就倆人的意見,商鞅認爲,秦國此時要想走上富強之路,必須要實行變法。縱觀李悝和吳起倆人的變法,都對秦國由借鑑意義。

在商鞅的堅持下,秦孝公看到了商鞅變法的信心和決心,於是商鞅變法在秦國開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