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對於荊州諸葛亮和龐統意見不一 兩人的誰的觀點更高明

對於荊州諸葛亮和龐統意見不一 兩人的誰的觀點更高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龐統和諸葛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諸葛亮認爲必須佔荊州,龐統卻認爲該放棄荊州,二人水平高下立判。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不過這兩天對於奪天下的戰略規劃卻有所不同。諸葛亮認爲蜀漢必須佔領荊州,這樣纔可以一統天下,而龐統卻認爲,荊州殘破,不可倚重,可以適當地放棄荊州,另尋出路。那麼這兩個時代驕子的觀點,到底哪一個更高明呢?

對於荊州諸葛亮和龐統意見不一 兩人的誰的觀點更高明

諸葛亮對荊州的看法

劉備三顧茅廬,打動了諸葛亮的心,於是諸葛亮決定出山相助,並給劉備獻出了隆中對,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在此戰略中,諸葛亮提出了佔荊州、奪益州,等待天下生變,然後以此二州爲根基北伐,逐鹿中原,進而一統天下!

《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可以看到,諸葛亮對荊州是非常看重的,他認爲荊州佔盡了地理優勢,四通八達,劉備完全可以將其佔領以做基地。後來的故事發展,也和諸葛亮的規劃一模一樣,劉備在和孫權聯合擊敗曹操以後,迅速佔領了大片的荊州領土,並以荊州爲基地,攻下了益州,算是初步完成了諸葛亮佔荊州、奪益州的戰略,接下來便是等待天下生變,劉備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北伐了。更爲重要的是,就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後的第二年,曹操就離世了,這便是諸葛亮所說的天下生變之時,可謂天賜良機!

由於諸葛亮所規劃的佔荊州、奪益州的戰略,基本都成功地實施了,所以大衆普遍認爲,諸葛亮的這個戰略規劃是非常厲害的,他“佔領荊州”的觀點,自然也受到了衆人的認可!不過和諸葛亮同時代的另一個頂級謀士,卻對荊州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看法!

龐統對荊州的看法

龐統在投靠劉備後,也針對荊州給出了這麼一番看法,他認爲原先的荊州,確實人口衆多、繁榮富強,但經歷過曹操蹂躪的荊州,人口流失嚴重,早已沒有當年的繁榮了。另外,此時的荊州,危險因素也很多,此時荊州有三大勢力,分別是曹操、孫權、劉備,而前兩個勢力都比劉備強大,所以劉備要想在荊州有所作爲,非常困難。相比較而言,益州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摧殘,還是比較繁榮強大的,所以劉備應該放棄荊州,轉而進攻益州,並以益州爲自己的發展基地!

《九州春秋》: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可以看到,龐統主張放棄荊州,主要是因爲荊州有兩大劣勢,一是荊州殘破了,實力不足以幫助劉備做大做強,二是荊州的敵人太強,曹操、孫權都是劉備惹不起的,所以劉備最好轉向益州,不然早晚玩玩兒!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劉備身邊的頂級謀士,然而他倆對於荊州的看法,卻完全不同,那麼到底誰的看法更高明呢?估計很多人會認爲,諸葛亮的看法更高明,因爲事情的最終發展,確實是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在走,劉備集團也確實差點就一統天下了。然而很少有人發現,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中,有一個致命的矛盾點,而這個矛盾點,龐統早就看出來了,並在他的規劃中直接闡述了出來!這便是孫權對荊州的渴望!

對於荊州諸葛亮和龐統意見不一 兩人的誰的觀點更高明 第2張

諸葛亮認爲,劉備在佔領荊州後,應該“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在他看來,劉備應該拉進和孫權的關係,一同對抗曹操,只有這樣,劉備纔有機會擊敗曹操,一統天下。也正是在這一廂情願的基礎上,荊州最終被孫權偷襲,關羽戰死,而且當劉備出兵伐吳時,諸葛亮竟然還說了這麼一句:“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意思是他不贊同劉備伐吳,認爲應該和東吳和談,而且在夷陵大敗、劉備都被氣死了的情況下,諸葛亮仍然堅持和好東吳,令人大爲憤慨。

可以說,諸葛亮從始至終都對東吳保持着幻想,認爲憑藉自己的才能,能夠將東吳拉上正軌,一同對抗曹魏,然而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東吳衆人,就如同阿斗一般,都是扶不起來的!無論諸葛亮如何妥協,東吳始終是那個爛樣子,所以說諸葛亮從一開始的戰略就完全錯了,東和孫權根本就不現實!相比較而言,龐統的“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倒是比較現實,看清了東吳的真實面目!

所以說,本文認爲,在荊州的這個看法上,龐統的看法要明顯高於諸葛亮!具體原因如下!

對於荊州諸葛亮和龐統意見不一 兩人的誰的觀點更高明 第3張

一、東吳對荊州的渴望遠超衆人想象

江東和荊州的仇怨,早在劉表統治時期就已經不可調和了!當時孫堅帶兵進攻荊州,最終死於荊州,自此,劉表和孫家徹底結仇。之後孫家在孫策的帶領下,迅速崛起,佔領了江東,之後孫策、孫權便數次帶兵進攻荊州,爲父報仇。曹操南下,劉表去世,劉表的繼承人劉琮宣佈投降曹操,江東孫家和荊州的仇也就此煙消雲散。然而孫權對荊州的渴望,並沒有就此消失,反而越來越強大!

孫權年紀輕輕就掌握了江東大權,而年輕人總是渴望建功立業的,合肥那邊的曹軍太厲害,根本不好打,孫權失敗了好幾次,所以他的建功慾望,只能轉向荊州。而且到了後期,隨着荊州關羽的做大做強,江東衆人深深地感受到了關羽的威脅,因爲關羽佔據了長江的上游!

東吳之所以能夠扛住曹魏的進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孫權掌握着長江防線,而曹軍的水戰能力差,大部隊根本打不過去。然而關羽不同,關羽不僅陸戰能力不輸曹軍,其水戰能力也強悍無匹,這樣的人佔據着長江上游,隨時可以順流直下,殺入江東腹地!到時候江東引以爲傲的長江防線,將會不堪一擊!所以說,東吳對荊州的渴望,遠超衆人想象!

無論是出於自身對外擴張的渴望,還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東吳都必須佔領荊州,這是東吳和蜀漢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說白了,不管諸葛亮對東吳釋放多大的善意,東吳都會攻打荊州,只有把荊州拿到手中,東吳纔會和蜀漢好好地談下去!然而這一點,諸葛亮並未看到,他還在一廂情願地想着“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戰死!

說實話,隆中對雖然成功實施了一部分,貌似這個戰略規劃非常有效,但它在創立之初,就有重要的缺陷,諸葛亮低估了東吳對荊州的野心,導致了蜀漢的最終失敗!

對於荊州諸葛亮和龐統意見不一 兩人的誰的觀點更高明 第4張

二、龐統瞭解孫權的想法

龐統在投靠劉備之前,其實一直在周瑜手下效力。周瑜在佔領南郡後,一直在和手下計劃攻打益州,但是孫權卻對此不置可否,發展到後面,孫權甚至已經表露了不攻打益州的想法。周瑜暴斃、周瑜團隊解散、龐統遭到棄用等事件,其實都是孫權對周瑜集團的打壓,也正是在這一系列的事情中,龐統發現了孫權此人的陰狠毒辣。爲了自身安危,他可以如此對付周瑜,那麼爲了自身安危,他又爲何不能如此對付劉備呢?

所以說,在經歷了周瑜之事後,龐統果斷地勸說劉備,別在荊州發展了,趕緊去搶佔益州,不然孫權早晚會和他翻臉!“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這十六個字,其實就是龐統對劉備的暗示,這就差直接點名說孫權對劉備有想法了,勸劉備趕快重新找一個容身之所,別再想着在荊州和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了,這不現實!

在龐統的勸說下,劉備最終選擇了出兵益州,遺憾的是,此戰中龐統不幸戰死,否則在龐統的力推下,估計劉備最終會放棄荊州,轉而去攻打涼州,走當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路!這樣的話,至少關羽不會死,關羽手下的荊州兵團不會消失,夷陵之戰蜀漢戰死的那五萬精銳還會活着,這麼一股龐大的軍事力量,奪取涼州應該不是問題,若是在放棄荊州前,再將荊州的百姓遷往益州,則劉備實力將會更強,更有機會一統天下!

結語

諸葛亮認爲必須佔荊州,龐統卻認爲該放棄荊州,二人水平高下立判!諸葛亮在制定佔荊州的戰略時,低估了孫權對荊州的渴望,沒有注意到其中的主要矛盾,所以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僅損失了關羽這麼一員上將,而且損失的整個荊州兵團,數十萬百姓!相比而言,龐統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若按照他的看法,放棄荊州,把人口遷走,損失會更小!所以說,在對荊州的看法上,很明顯龐統技高一籌!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九州春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