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縱觀莽古爾泰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縱觀莽古爾泰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人,隸屬滿洲正藍旗。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母爲繼妃富察·袞代。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少時隨父征伐烏拉部,英勇善戰,連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和碩貝勒”,與代善、阿敏、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天命四年(1619年),參加“薩爾滸大戰”,全殲明總兵杜鬆、劉綎部衆。天命五年(1620年),追襲明軍,直至渾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擊喀爾喀巴林部,斬俘甚衆。清太宗即位後,數次進攻明軍,屢立戰功。天聰六年冬(1633年1月11日),莽古爾泰逝世。後來,受人揭發,圖謀犯上,追奪封爵。

縱觀莽古爾泰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殺母邀寵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母親是富察氏,任正藍旗旗主,三大貝勒。論出身、地位本來都在皇太極之上,只因其母與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努爾哈赤不忍心將其殺害,僅以私藏財物爲名把她休了。而莽古爾泰爲取悅於父汗,竟殘忍地把母親殺了。這種禽獸般的行爲使得莽古爾泰在後金國的地位、影響大爲降低。以至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推舉汗位繼承人時竟無人提名於他。

皇太極繼位時,莽古爾泰雖然依附衆議,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內心卻並不平衡。久之,與皇太極矛盾日深。最終以“御前露刃”事件使兩人矛盾達到白熱化。

歃血謀反

天聰五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勝利結束,八旗大軍從前線撤回盛京。法司開始處理莽古爾泰“御前露刃”事件,審理後向皇太極報批,莽古爾泰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縱觀莽古爾泰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莽古爾泰對這個判決結果並不在乎,在乎的是徹底得罪了皇太極,給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陰影。所以內心十分懊喪,甚至經常獨坐而哭。姐姐莽古濟、姐夫瑣諾木對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從開原趕來相勸。

酒過三巡之後,莽古爾泰藉着酒興,把一直深藏在內心的想法坦吐出來。他說:“我現在把皇太極徹底得罪了,今後恐怕也沒啥好果子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機會把他除掉,奪取汗位。如果這招失敗,我們就退到開原,開原城大堅固,在那自立爲王。”野史筆記上說,莽古爾泰的計劃是,在家裏擺“鴻門宴”,宴請皇太極,用藥酒將其“鴆殺”。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以及姐夫瑣諾木聽到這個計劃很感震驚,勸莽古爾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爾泰卻說:“我不殺他,他必殺我,我已經沒有退路了。”見莽古爾泰如此堅決,姐弟三人最後同意了莽古爾泰的計劃。第二天,莽古爾泰將正藍旗兩位親信主將屯布祿、愛巴禮,還有莽古濟的親信冷僧機一塊請入密室。三個親信聽罷莽古爾泰的決定,都毫不遲疑地表示說,唯主子之命是從,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商議已定,七個人開始歃血盟誓。莽古爾泰立誓說:“我莽古爾泰已結怨於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鑑之。”瑣諾木和莽古濟立誓說:“我等陽事皇上陰助爾,如不踐言,天地鑑之。”其他幾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後將誓書在佛前焚燒,按計劃分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