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軍事方面,越王允常是如何增強兵力的?

在軍事方面,越王允常是如何增強兵力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允常,一作元常, 姒姓,他是夏朝君主少康庶子無餘的後裔,春秋時期越國君主,繼位者爲勾踐。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允常在其父夫譚死後,繼任越國君主之位。允常即位後,接受中原各地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農業、陶瓷業、紡織業、造船業、編織業等,尤重冶煉業,曾命歐冶子鑄劍,得青銅寶劍五,工藝精良,堅韌鋒利。於是國力強盛,向外擴張,“拓土始大”。至晚年,越國疆土南至句無(今浙江諸暨一帶),北至御兒(今嘉興一帶),東至鄞(今寧波一帶),西至姑蔑(今龍遊一帶),江西東北一部亦屬越國。越國自允常始稱王,“越王”之稱始於此。允常是越國霸業活動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吳越在越國北部邊界檇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發生戰爭。不久雙方締約媾和。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吳王闔閭發兵攻越,佔領檇李等地。十五年,允常趁吳國興兵伐楚、國內空虛之際,發兵攻入吳境。自此,吳越兩國怨恨加深,戰爭日益頻繁。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葬允常於會稽木客,世稱“木客大冢”。

在軍事方面,越王允常是如何增強兵力的?

主要成就

增強兵力

吳、越結怨,由來已久。究其原因,既受晉、楚爭霸戰爭的影響,更是兩國間根本利益的衝突。

晉、楚爭場前後長達八十餘年,是一場南北兩大集團擴大統治範圍、搶奪土地和人口的鬥爭,夾在中間的一些小國,其勢力之消長,往往受晉、楚矛盾的制約。

晉是北方強國,在晉文公執政時期(前636— 前628年),其勢力發展到頂峯。其時,文公在狐偃、趙衰等著名大臣的輔佐下,勵精圖治,國力強盛。而南方之楚國,已控制漢水流域和長江中游地區,大有北上爭霸之勢。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澈(今山東哪城西南臨浪集)之戰,晉雖取勝,也只是暫時遏止楚國爭霸中原的野心。至楚莊王繼位之後,任孫叔敖爲令尹,整飭內政,興修水利,加強戰備,使國力更盛。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揮師北上,晉楚又會戰於泌(今河南滎陽東北),結果晉軍大敗,楚莊王成了霸主。莊王死後,楚國漸弱,而晉經過幾代國君的努力。又重振旗鼓,至公元前576年,晉、楚復戰於鄢陵(今河南鄢陵北),晉擊敗楚師,得以重新確立中原霸主地位。

晉、楚拉鋸式的戰爭,雙方都想聯絡第三國打擊對方。如公元前584年,晉使申公巫臣“使吳,令其子爲旱行人‘封早乘車用兵。吳晉始涌,約伐楚”。楚亦用同樣方法聯越制楚、間接削弱晉國的力量。如公元前537年,楚國聯合越國等討伐吳國:“冬,十月,楚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吳,……越大夫常壽過,帥師會楚子於瑣"所以晉楚爭霸對吳、越矛盾的激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 吳、越成爲“仇雕敵戰之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雙方利益的衝突。吳謀臣伍子胥說:“夫吳之與越也,仇雕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車。”可見吳視越爲擴張領土的首取之地。所以早在吳王闔閭元年(公元前515年)構建吳都時,“欲東並大越。越在東南,故立蛇門以制敵國”。無獨有偶,越國君臣也有類似想法。越大夫范蠡說:“吳、越二邦,同氣共俗地戶之位,非吳則越。兩國民風習俗相同,地理位置又緊密相連,要向外擴張,必然是勢不兩立。

吳之攻越,由來已久。湖北馬王堆漢墓出土之帛書《春秋事語》,就載有吳王餘祭進犯越國之事。吳軍把俘獲之越民施以殘酷刑罰,如斷其手足,又通其看管船隻,處境甚於奴隸,故被俘越民“怨以伺間”,想尋找機會進行報復。公元前544年,“吳人伐楚,獲俘焉,以爲閣,使守舟。吳子餘祭觀舟,閣以刀拭之”。此所謂“閱”,即守門奴,其來源很可能就是被俘的越民,因爲當時越是楚之附庸,隨楚徵吳之事時有發生。吳王餘祭被殺,反映越民對吳軍的切齒仇恨。

在軍事方面,越王允常是如何增強兵力的? 第2張

公元前510年,吳國大舉進犯越國,使吳、越間的矛盾驟然橄化。《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載:“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杜預注:“自此之前.雖扭事小爭,未嘗用大兵。”此爲吳、越間大規模武裝衝突的開始,而其時正值越王允常執政時期。戰爭爆發時,允常責以背信棄義:“(闔閭)五年。吳王以越不從伐楚,南伐越。越王允常曰:‘吳不信前日之盟,棄貢踢之國,而滅其交親。’闔閭不然其言,遂伐,破攜李。”越依附楚國,至公元前584年。“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從此,越又淪爲吳之附庸。作爲附庸國,越每年要向昊供給禮物,故貴以“棄貢賜之國,滅其交親”。

此次戰爭,是在越碎不及防的情況下姍發的。越國首戰失利,攜李失陷。但從道義上講,越國是勝利者,當時晉史官蔡墨就說:“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撕毀盟約,突然進犯盟國,乃不義之舉,自然要遭到輿論的譴責。

至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經過數年準備之後,決定舉兵反擊。《春秋·定公五年》載:“于越人吳。”同年《左傳》亦載:“越人吳,吳在楚也。”允常選擇此時討伐吳國,因爲其時吳軍正與楚交戰,故《吳越春秋·卷四》雲:“吳在楚,越盜掩襲之。”

在軍事方面,越王允常是如何增強兵力的? 第3張

此次伐吳之戰,是越國曆史上第一次自衛反擊戰爭,“越王允常恨闔閭破之柳李,興兵伐吳”,也是對五年前吳軍進犯的報復。從當時兩國軍事實力而言,吳軍正處於“五戰人鄭”的鼎盛時期,所以越軍並未能取得重大戰果,但也足以顯示越王允常戰勝強敵的決心和勇氣。勾踐在臨死前曾說:“吾自禹之後,承允常之德,獲天靈之佑、神抵之福,從窮越之地,籍楚之前鋒,以撇吳王之干戈。"勾踐報仇雪恥,正是繼承其父允常的鬥爭精神。

綜上所述,史籍中關於“有越侯夫譚,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越之興貓自元常”的記載,殆非虛言。允常爲越國的發展,篳路藍縷,功不可沒。

人物評價

趙曄:越之興霸自元(允)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