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包拯的仕途爲何能那麼順利?他的事蹟爲何能流芳千古?

包拯的仕途爲何能那麼順利?他的事蹟爲何能流芳千古?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拯,字希仁,北宋時期名臣,他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有“包青天”、“包公”之名。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影視劇中,各式各樣版本的包青天被演繹的淋漓盡致,數千年來,廉潔奉公、除暴安良的壯舉讓世人對其仰慕有佳。所以,包青天的故事也就在民間不斷地流傳,衆多的版本更是層出不窮,時至今日,包青天也是經久不衰的形象。實際上,歷史中像包青天這樣兩袖清風的好官並不在少數,只可惜大多數忠臣都是晚年清涼。

而包拯不同於他人,他一生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包拯能在仕途路上摶扶搖直上的一個原因在於,他遇到了一位心若止水、脾氣品行優良的明君,如果沒有宋仁宗趙禎,包拯恐怕也要成爲他人的“刀下冤鬼”。

包拯的仕途爲何能那麼順利?他的事蹟爲何能流芳千古?

精通戲劇的朋友一定知道,包拯在戲劇中是一位孤兒,而實際上真實的包拯卻生於官家,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生活說不上官二代的待遇,至少也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這種反差是因爲什麼呢?小編認爲,當時的文人給包拯穿上了一層清貧的外衣,只有這樣的才更加符合體恤民情的特質,換句話說就是比較接地氣。

以史爲鏡、能照古今,真實的歷史不容改寫,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走進真實的包拯。包拯出生於999年,似乎“豹子9”天生賦予其“神通”,29歲考中進士,也就是說有機會做官了。然而,包拯的父母年紀比較大,如果外出做官的話,就不能盡孝,如果在家的話就不能報效國家,如果是好呢?

面對這忠孝難兩全的處境,包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盡孝道。包拯的孝道一時間驚動了宋仁宗,因爲宋仁宗的執政期間堅持以孝義爲核心。孝道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孝道是做人的基礎,試問無孝之人,如何忠於國家呢?就這樣,包拯的行爲和宋仁宗的脾氣一拍即合,於是包拯便像開掛一樣,仕途上順風順水。

包拯之的事蹟流芳千古的原因不僅僅是他爲國爲民,深受領導和下屬的尊敬,更多的是他有着堅定不移的道德品格。而包拯能一路平坦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宋的環境,當時的大宋距離開國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了,經過宋太祖的不懈努力,宋朝已經走向繁榮了。在這樣的局勢下,官員們開始變得貪圖享樂。

包拯的仕途爲何能那麼順利?他的事蹟爲何能流芳千古? 第2張

然而,這樣的局面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懲治大奸大惡的人,整理雜亂無章的人員結構,而包拯恰好符合宋仁宗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宋仁宗比較喜歡那種直言進諫的忠臣,因爲這樣的官員,代表的則是百姓的心聲。

包拯的仕途爲何能那麼順利?他的事蹟爲何能流芳千古? 第3張

包拯也正式因爲這兩個原因成爲了千古流傳的名臣忠士,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宋仁宗的用人之道和治國方針的手段高明。再換一個角度的話,我們還可以看出古代這種君臣之禮,一個明君能給一個朝廷帶來涓涓細流,而清官忠臣則是細流中的魚,雖然不能展翅飛翔,但是可以魚翔淺底。

最後,再與大家分享一則關於包拯的小故事。一個寺廟爲宋仁宗舉辦了一場祭祀活動,活動深夜,宋仁宗爲了答謝寺院內的衆僧人,於是每個人賞賜一匹綾羅,而且在賞賜的過程中不斷的叮囑,一定要將綾羅藏在懷中,如果讓包拯看到的話,恐怕他又要拿此說事了。此時,衆僧心中不解,九五之尊送出這些微不足道的禮物,還要看包拯的臉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