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將周遇吉是什麼人?“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明將周遇吉是什麼人?“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李自成進軍北京的路上,他曾在山西寧武關與明軍有過一場激戰。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明史》:遇吉巷戰,馬蹶,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身被矢如蝟,竟爲賊執,大罵不屈。賊懸之高竿,叢射殺之,復臠其肉。

這是“寧武屠城”時,《明史》記錄的明末名將周遇吉的死前的英勇壯舉。既然說到寧武屠城,必然要提到李自成。

明將周遇吉是什麼人?“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遙遠的陝西省米脂縣無定河邊的黃土高原上,有一個僻靜的小山村,名叫李繼遷寨。這個並不起眼的小寨子曾經出了2個重要人物,他們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赫赫有名,並一度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

這兩個人一個是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出生的西夏古國奠基人、夏太祖李繼遷;另一個是600年之後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

那麼,李自成是如何掘墓明朝的,“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這一切還得從他的經歷說起。

01

明朝掘墓人李自成“闖王”“煉成記”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不堪,災荒年年不斷,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個延續兩百多年的王朝似乎氣數將盡。

崇禎帝即位後,內憂外患更加嚴重,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在這些起義隊伍中李自成、張獻忠等領導的義軍在轉戰各地中漸漸強大起來,成爲明王朝難以應付的割據勢力。

再說李自成,明朝崇禎二年(1629年),李自成開始加入農民軍,後爲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膽。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此後,李自成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當時提出的一些惠民措施,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在15年時間裏,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不難看出,十五年的短短時間裏,李自成從殺官起義的一個默默無聞的驛卒,到鏖戰中原發展成爲擁兵數十萬的大順朝皇帝,再到推翻了強大的明朝統治,其能力和戰績受到史學家一致認可。

清初名臣、名將賈漢復:“猛勇有膽略……御衆嚴,號令一,領一軍不敢仰視,以故制勝,雄於諸寇。”民國學者呂思勉:“獻忠系粗才,一味好殺,自成則頗有大略。”

但李自成也是凡人,雖然他鏖戰中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但他也有爲之忌憚的勁敵,此人便是寧武屠城時的主角:周遇吉。與他短兵相接,李自成贏得並不輕鬆。

明將周遇吉是什麼人?“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2張

02

寧武屠城,周遇吉勇武氣節“養成記”

李自成膽大勇猛,即便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也不會輕言放棄,所以才成就了一番事業。但李自成也有強大的對手,此人也可以說是李自成唯一膽寒的人,他便是明末名將周遇吉。

周遇吉何許人?《明史》記載,周遇吉是遼東錦州人,出身軍人世家,自幼膽勇過人,騎射精熟。

明末,軍隊中風氣敗壞,軍紀鬆弛,將士貪財畏死者極多。周遇吉卻與衆不同,他赤膽忠心,決心用一身武藝報效國家。因爲表現優異,崇禎下旨把他調入精銳部隊京師三大營,擔任遊擊將軍。崇禎九年(1636年),滿兵進攻北京。周遇吉從尚書張鳳翼數血戰有功,晉封爲前鋒營副將。此後,他從孫應元等討賊河南,戰光山、固始,皆大捷。崇禎十二年,與孫應元等大破羅汝才於豐邑坪,屢加太子少保、左都督。

從這份輝煌的戰績表可以看出,周遇吉是不可多得的勇猛戰將。而當他每每看到將士們嬉戲不務正業,周遇吉便規勸他們,“何不於無事時練膽勇,爲異日用,而徒糜廩祿爲!”同事們都認爲他在故作姿態,都嗤之以鼻。

崇禎十五年冬,周遇吉接替被明廷處死的許定國出任山西總兵官,一年之後,周遇吉也將在山西與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展開一場殊死之戰。

話分兩頭,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后,下令嚮明王朝做最後的攻擊。崇禎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親率步騎數十萬在西安誓師北上,由禹門口東渡黃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師。渡過黃河後,李自成部一路勢如破竹,連克平陽、汾陽、太原、忻州,直抵寧武關下。

正當他自信滿滿地認爲可以一舉攻入河北,直搗北京時,在寧武關下他遇到了那個令他終生難忘的剋星:山西鎮總兵周遇吉。

比起大同、太原等軍事重鎮,李自成認爲寧武關好像不值一提。寧武關只有四千守軍,而且城池防禦工事也很差,但是這座小城並沒有開門投降,而且還堅決抵抗了李自成的進攻。李自成覺得這位守關將領必不可小覷。而當他了解周遇吉爲明朝百戰名將時,李自成倒吸了一口涼氣。

寧武關建於管涔山和雲中山兩山夾峙的巨大山口之間,恢河穿流而過,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間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衝,周遇吉親率萬餘精兵憑險固守。而李自成也是有備而來,他帳下大軍數十萬(一說是步兵六十萬,騎兵四十萬),對比周遇吉的萬餘將士,確實實力強悍。周遇吉雖然在代州施計殲敵萬人,但以山西孤旅是無法與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相抗衡的。退守此地關隘的周遇吉,已經抱定必死之心。

明將周遇吉是什麼人?“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3張

《明史》:李自成逼進寧武關,向關內發出通牒,五日不下,屠城。周遇吉悉力拒守,炮傷萬餘人,火藥盡,開門奮擊,殺農民軍數千人,又趁夜率壯士二百,縋城入農民軍中死戰,又大勝。在城內設伏,出弱卒誘敵入城,亟下閘殺數千人。

面對李自成的強攻猛打,周遇吉明知難敵,但他作爲一名臣子,他必須恪盡職守,所以他選擇了堅守。而面對周遇吉的頑強苦守,大順軍先以步兵攻城,但是傷亡慘重,氣急敗壞的李自成動用火炮,經過幾晝夜的激戰,最終在寧武關上打開了缺口。

周遇吉不避生死拼命反擊,他帶領軍民修補城牆,用火炮箭矢、滾木礌石讓敵人嚐盡了苦頭,李自成軍傷亡慘重,“積屍幾與城牆平”。李自成親眼看到,寧武守將周遇吉親自衝鋒陷陣,如天神一般。一向勇猛無畏的李自成居然“自成懼,欲退”,非常罕見地表露出畏懼之心,這在他一生中絕無僅有。

寧武關守關月餘,最後在李自成的重炮攻擊下,城牆不斷坍塌,李自成軍終於在三月初一日攻入關內,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又徒步奮戰不止,最後被亂箭射死並肢解,其妻劉氏也非常勇健,她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公廨力戰,最後全部被農民軍燒死。城破之後,農民軍遂屠寧武,嬰幼不遺……

03

42天天子夢“幻滅記”

寧武一戰,周遇吉以少敵多,糧盡援絕,直到最後一刻,他也是威武激昂、寧死不屈。李自成北上之後,寧武倖存的百姓,有感於周遇吉的忠勇,自發地收斂了他的屍骨,葬在東門外大河堡村。

此戰也讓李自成銳氣驟減,清點將士時,他發現寧武一戰自己損失慘重,農民軍前後死將士7萬餘人。李自成對衆將說道:”寧武雖破,死傷過多,自此達京師,大同,宣府,居庸關重兵數十萬盡如寧武,吾輩豈有孑遺哉,不如還陝圖後舉。”

明將周遇吉是什麼人?“寧武屠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4張

此後半月餘,李自成率領餘部北上攻入北京,大明王朝不堪一擊隨之滅亡。農民軍攻入北京之後,士卒們還在說:“如果每一鎮的主將都象周總兵那樣,我們如何能夠到達這裏?”弘光帝在南京即位之後,追封周遇吉爲太保,諡號忠武,列祀旌忠祠。

在古代封建王朝,農民起義軍畢竟有很多的歷史侷限性,而且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幹了很多背離人心之事,從英雄變成了罪人。隨着吳三桂不惜揹負漢奸罵名,將清軍引入關內時,李自成被逼撤出了京城。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當了42天的短命皇帝,李自成最終失敗了。

所謂成王敗寇,反觀周遇吉雖然守關失敗,但他卻用自己的性命護了一城百姓,他爲國盡忠,百戰不殆,乃真正的俠之大者,身後贏得了足夠的尊重。

劉玉瓚《總鎮周公墓誌》:十有五年,餘叨塵郡,亟來守茲土,過公之墓而拜焉。問公遺事,而故老猶有能言之者。